人物簡介
嚴仁穎(一九一三──一九五三),天津人,一九一三年出生,天津名宿嚴修(范孫)之孫。他自幼受到家風的薰陶,從幼稚園到國小、中學,再到大學,完全享受正規的教育和培訓。他天資聰穎,亢奮好動,愛好廣泛,興趣多樣,不論是戲劇表演,還是體育活動,都表現出超人的才華。
人物評價
話劇舞台的主角在近現代中國的學校社團中,南開話劇團(早期稱新劇團)一騎絕塵,以新鮮活潑的話劇演出,揚名津門,被譽為「北國話劇的搖籃」。嚴仁穎的話劇才藝就始於南開中學。從一九三○年開始,他擔任校慶遊藝會主席,其獨具匠心的設計和安排,在多達二十八項遊藝活動中,《錯》、《好事多磨》、《虛偽》等三個獨幕劇最具代表性,演員表演各盡所長,贏得觀眾交口稱讚。一九三一年春,他因主演話劇《誰的罪惡》,被稱呼為「海怪」。此後,他又主演了《財狂》一劇,這齣戲是由法國作家莫里哀的名劇《慳吝人》改編而成的,曹禺也參加了演出。在劇中,嚴仁穎用喇叭般的嗓子,罈子般的塊頭,矮矮的個子,滑稽的服飾,把一個忠厚的僕人演得活靈活現。天津《大公報》曾以較多的篇幅加以介紹,稱讚此次演出是「華北文藝界的盛事」。此時的嚴仁穎已是南開的名人,也是天津衛的名人。
人物事跡
運動會的啦啦隊
在南開期間,嚴仁穎曾擔任「南開啦啦隊」隊長,活躍在各種大型體育賽事現場。這又是他展示組織才華和藝術才華的重要舞台。
一九三四年十月十日將在天津市舉行第十八屆華北運動會。由於南開校長張伯苓是這次運動會的籌備委員會副會長兼總裁判長和東道主的緣故,南開學校上上下下都對這次運動會非常重視,南開還負責運動會開幕式的背景組字、歡迎詞、助興詞、唱歌和軍樂等五項任務。在開幕幾個月前,由九百名南開大學、南開中學、南開女中學生組成的「南開啦啦隊」開始進行緊張的排練。張伯苓校長十分鍾愛這支啦啦隊,有時還要親臨排練現場指導,甚至加入他們的行列,一起唱歌,一起組字,一起呼口號。嚴仁穎作為「南開啦啦隊」隊長,承擔著繁重的組織工作和排演的創意工作,工作難度之大,花費的精力之多,是可以想見的。當時,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鐵蹄已從東北逐步向華北蠶食,華北岌岌可危。嚴仁穎隊長對啦啦隊表演的創意思想,主要集中在抗日愛國、保家衛國上。
十月十日這一天,第十八屆華北運動會在天津市河北體育場開幕,在嚴仁穎隊長的帶領下,九百人組成的「南開啦啦隊」表現出強烈的抗日愛國熱情,深深地感染了三萬現場觀眾,強烈地震撼著華北民眾的心靈。當時,體育場主席台對面的看台有十幾層座位,啦啦隊的組字學生占據了其中十三層,每層十二人,後面是氣勢恢宏的軍樂隊,兩側各有三排啦啦隊學生。嚴仁穎隊長左手拿著喇叭筒,右手舉著三角旗,組字學生每人一面組字旗,正面紫色,背面白色。運動員入場式開始後,隨著運動員的陸續進場,組字學生在嚴仁穎的指揮下,迅速組成「勿忘國恥」四個大字,被南開學生大膽愛國行動而震驚的三萬觀眾,先是一愣,片刻的寧靜後便是狂風驟雨般的掌聲。掌聲未息,嚴仁穎的旗語一變,學生們又先後組出了「勿忘東北」、「收復失地」、「還我山河」三組字,同時伴以震耳欲聾的呼喊聲和以天津方言唱出的大合唱。見到如此動人心魄的場面,現場觀眾情緒激昂,紛紛起立為他們鼓掌加油,有的人甚至流下了熱淚。這不僅僅是運動會的開幕式,其意義已超出了運動會本身。它深含著愛國情懷,發人猛省。嚴仁穎出色的組織工作,贏得同學們的讚譽。
時任天津《大公報》編輯主任的王芸生也應邀到現場觀看了開幕式表演,被現場的愛國熱情所感動,所震撼。散場後,他回到報社編輯部,與同事們議論著精彩的表演,尤其是學生們組字表演,真叫人熱血沸騰。入夜,王芸生仍在編輯部他的寫字檯前沉思,提筆寫下題為《華北運動會的眼淚》的「時評」。這篇「時評」中有這樣幾句話:「正面看台上的南開的啦啦隊,正用黑白旗幟擺著『勿忘國恥』的大字。此情此景,太感動人了,我的兩行熱淚,倏然灑落襟頭。」
新聞採訪的快手
一九三六年初夏,嚴仁穎到上海《大公報》任體育記者兼編體育版,開始了他的新聞生涯。這時,正是德國籌備召開第十一屆夏季奧運會,他廣泛蒐集資料,為報導奧運會做準備。八月下旬,奧運會剛剛閉幕,他就整理出第十一屆奧運會的全部資料,包括中國參加歷次奧運的情況,第十一屆奧運會開閉幕式情況、競賽項目、各項比賽成績、優秀運動員介紹以及這次奧運會的特色等等,陸續在《大公報》和《國聞周報》上發表,為後人保存了準確的資料。
一九四一年十一月二十九日,嚴仁英離開重慶到美國大學進修,同時擔任《大公報》駐美特派記者。在近四年的旅美生活,他的足跡遍布美國各大州,為《大公報》采寫了大量的通訊和特寫以及人物專訪,均受到國內讀者的歡迎。他寫的《美國的報紙》、《哈德森河畔的春天》、《賽珍珠會見記》、《訪問羅斯福夫人》、《蔣夫人在紐約》、《中國學生在美國》、《好萊塢的中國熱》、《再訪白宮》等等,膾炙人口,傳誦一時。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一九四二年十月十四日,他特意從波士頓趕往華盛頓,採訪了羅斯福總統的夫人。當他在白宮一間客廳里採訪羅夫人時,給他留下的第一印象是她的和藹與直率,高高的身材,身著草綠色便服。他共準備了十六個問題,但終因時間的關係,只談了十二個問題。在與羅夫人告辭前,他拿出兩份重慶《大公報》,粗質的紙張和印刷,引起了她極大的興趣,因為她知道這是在艱苦的抗日環境下印刷的報紙。她說,一定要把這兩份報紙送給總統看一看,他一定會很感興趣。尤其當她得知這些報紙,是由於日本飛機轟炸而在防空洞印刷出版,有時甚至是靠人工用手搖印刷,更讓她感動。
一九四七年九月初,《大公報》出版部將嚴仁穎旅美撰寫的通訊結集出版,取名《旅美鱗爪》,發行兩萬冊之多(上世紀七十年代,台灣文海出版社又再版了這部書)。張伯苓題寫了書名。
一九四五年十月四日,嚴仁穎從美國返回天津。此時天津《大公報》正準備復刊,他擔任了副經理的職務,主持經理部的工作。在報社的同人中,年僅三十二歲就擔任分館副經理,他是最年輕的一位。
犧牲
一九四八年九月,嚴仁穎辭去天津《大公報》副經理的職務,隻身赴美國紐約,與家人團聚。在紐約期間,他在老校友孟治主辦的華美協進會工作,兼而撰寫新聞稿件,客串在一些話劇、電視劇中扮演小角色。為了生計,他活得很累,特別是長子、次子相繼去世後,客居異鄉的嚴仁穎更加思念故土。新中國成立後,周恩來總理十分關心嚴修子孫的情況,當周總理了解到嚴仁穎在美國的窘況後,曾對國內的嚴仁曾說:「叫老十(嚴仁穎是嚴修的大排行第十個孫子)回來吧!運動會啦啦隊組字是他的首創,回來搞體育、搞話劇、搞新聞都好啊!」可是,當這話輾轉傳到美國時,嚴仁穎卻因腦溢血已於一九五三年八月九日病逝了,年僅四十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