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傳說
一日婆家逢喜事,她將手邊能利用的材料集在一起,創製了一種獨特的麵條。她先把白面調軟,擀薄後切細,再將胡蘿蔔、黃花菜、木耳、豆腐切碎炒乾作底菜;又把豬肉切碎,以生薑、茴香、大蔥為調料,在油鍋中炒熟;另把雞蛋攤成薄餅,切成棱形小片,與切細的蒜苗放到加入鹽、醋、香料的湯內。
臊子麵又稱嫂子面,古時有一個窮書生,父母早亡,只得跟著哥嫂度日。嫂子聰明伶利,賢惠能幹,精於烹調。平時對他極好,常做一種酸湯麵給他吃。後來弟弟學有所成,當了大官,衣錦還鄉。有日,邀請同僚到家裡作客,嫂子以面相待,食後,各個讚不絕口。一傳十,十傳百,“嫂子面”便有了名氣。由於“嫂”、“臊”諧音,天長日久,“嫂子面”變成了“臊子麵”,一直延續至今。
吃法
吃法是很講究的.第一筷子把面挑起,挑高,順著碗沿順時針轉一圈吃掉.第二筷子把面挑起在碗對面,半高,麵條從麵湯里滑過來,在面前劃個小圈,把碗端起來,喝湯的同時把面吃掉,吃碗底的菜,結束.一碗麵的原則是湯要寬面要少,兩口就把面吃掉,吃完之後湯里的油基本上剩不了多少.這樣的吃法才叫爽.
具體做法
材料:
麵條(掛麵或者比較細的手工面)、紅蘿蔔、滷水豆腐(北豆腐亦可)、蒜苔(亦可用土豆、豇豆、豆角……任意一種你喜歡的菜,我用的是豇豆和土豆)、木耳、黃花菜、蒜苗(北京稱青蒜)、雞蛋(可無)、生薑、肉臊子
調料:陳醋、鹽、雞精、五香粉
做法:
1 豆腐切丁(圖1),黃花菜泡發切段,木耳泡發切丁,雞蛋攤成薄雞蛋切成豆腐丁大小的菱形,蒜苗切成碎末;
此步驟注意蒜苗的切法:切勿用刀亂跺,要用針(刀亦可)將蒜苗從葉子到莖劃成細絲,再用刀切細,最後切成非常小的近似正方形;
2 豇豆和土豆((或者你喜歡的任何菜)、紅蘿蔔切小丁分別加鹽和雞精炒熟(炒菜就不用多講了吧?),生薑跺成碎末備用,臊子肉一碗備用;
3 鍋內多倒些油,油熱後加入生薑碎末,加入五香粉,炒出香味,此時將陳醋(大量)倒入鍋中,待鍋中醋沸騰後加入事先燒好的開水,加入準備好的臊子肉,加鹽、雞精調湯;
4 另準備一口鍋煮麵,再準備一盆涼水,面煮熟後撈出,放入涼水中;
5 湯鍋內加入適量炒好的土豆和豇豆、紅蘿蔔,豆腐、木耳、黃花、雞蛋適量撒入湯中,等湯鍋煮開後撒入蒜苗的細末;(圖11為湯的成品)
6 麵條裝碗(不要太多麵條,否則無味),麵條碗中盛湯,上桌,一碗正宗的陝西岐山臊子麵,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