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樂考級主要曲目及詳解

內容介紹

《器樂考級主要曲目及詳解:古箏》是中國最古老的彈撥樂器之一。春秋戰國時期盛行於秦地。即陝西、甘肅一帶。公元前237年司馬遷的《史記》所載《李斯列傳·諫逐客書》中就生動地描述了民間箏歌秦國樂舞的場面。李斯的《諫逐客書》中說到:“夫擊瓮、叩缶、彈箏、搏髀,而歌呼嗚嗚快耳者,真秦之聲也。”相傳,最早期的箏只有五弦,後逐漸發展為漢代的十二弦箏,到了隋唐變為十三弦箏,明代又增至十四、五弦,近代出現了十六弦、十八弦、二十一弦、二十三弦、二十五弦等。
唐代大詩人白居易是非常精通音樂的。他的著名的《琵琶行》中生動的描述了一位漂泊江湖的琵琶女在潯陽江舟中彈奏琵琶曲的動人情景。此外,白居易在《鄧魴張撤落第詩》中,有一句“古琴無俗韻,奏罷無人聽”和“眾耳喜鄭衛”的詩句。“鄭衛”是指春秋時代鄭、衛兩國的民間音樂。說明當時民間音樂已經受到官吏文人的重視和歡迎。在《廢琴詩》中,白居易又有“古聲淡無味,不稱今人情”和描述人們爭聽“羌笛與秦箏”的思想,他把羌族的笛子和秦箏寫進詩中,可見他非常喜歡民間音樂中所用的樂器——箏。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