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曲背景
1931年初,嘎達梅林的愛人牡丹面臨流產的危險,不得不和嘎達梅林分離,牡丹派女警衛到附近村里打聽訊息,以便找個合適的住宿地方。女警衛先到哈拉呼扎蘭艾里(現為解放屯),聽說村裡有個梭奈(蒙古語是密探子,專門為嘎達梅林通風報信的人)。說起來也挺巧,這家探子的鄰居正給老母親舉辦60歲大壽宴慶,請來了當地民間藝人桑傑胡爾奇(拉著四線胡說唱的人)。
那天晚上,桑傑胡爾奇邊拉著四胡邊說述唐朝的故事,而且說唱民間歌曲,很多時候還自編自唱,唱起民歌“陶格陶格”時,那悠揚的四胡聲和動聽的歌聲,使逃難中的牡丹想起了嘎 達梅林,一夜無法入眠,就想著:為什麼不給嘎達梅林作個歌曲留下,來讚揚他的精神?她越想越激動,剛熬過這不眠之夜後,一大早就聽到了嘎達梅林犧牲的訊息,她悲痛萬分,原本想了一夜要為嘎達梅林寫歌曲,聽到這個訊息後,更有信心了,忍著悲痛求房東把桑傑胡爾奇請來。牡丹問:“胡爾奇阿爸,您一年拉胡說唱能掙多少錢?”桑傑胡爾奇回答:“不多,就是個四五隻羊兩三擔糧食,十幾個大洋,有時候有幾雙鞋和靴子。”經過一番談話後,牡丹直接說出了自己的意圖:“我很欣賞您的藝術才華,我給您兩到三年的收入,求您給編作一支歌曲,至於歌名及內容一會兒告訴您。”桑傑胡爾奇從未接受過這么重的禮物和工錢。牡丹雖然內心很悲痛,外表卻滴水不漏,沉重地對桑傑老人說:“胡爾奇阿爸,我對您抱有很大的希望,相信您能幫我,主要目的是編創一曲歌頌嘎達梅林的歌,並唱出來讓眾人聽得到,我就心滿意足了,沒別的意思。”
一說起嘎達梅林,桑傑胡爾奇很激動,便欣然答應下來。桑傑胡爾奇最初編了幾段《嘎達梅林》,和往常一樣邊拉著四胡邊說唱著。他一開始把歌詞配在民歌《秀英》的曲子上,結合了四胡說唱的獨特腔調,悠揚動聽。每次故事會開始之前,他就先唱起《嘎達梅林》,原歌詞是:“南方飛來的大鴻雁要落南湖還是落到北湖,要說惹事的嘎達梅林是反抗王爺還是造反出走。北方飛來的小鴻雁,要落北湖還是落到南湖,要說嘎達梅林是為反抗軍閥還是為了蒙古族的土地。”就這樣,《嘎達梅林》就慢慢傳唱開了。
由於全詩較長,後經作曲家安波整理譯配後變為現在的四段詞。
歌曲歌詞
南方飛來的小鴻雁呀,不落長江不呀不起飛。
要說起義的嘎達梅林,是為了蒙古人民的土地。
北方飛來的小鴻雁呀,不落長江不呀不起飛。
要說起義的嘎達梅林,是為了蒙古人民的土地。
天上的鴻雁從南往北飛,是為了追求太陽的溫暖呦。
反抗王爺的嘎達梅林,是為了蒙古人民的利益。
天上的鴻雁從北往南飛,是為了躲避北海的寒冷呦。
造反起義的嘎達梅林,是為了蒙古人民的利益。
歌曲賞析
這四段詞用了段落重疊的手法,集中抒發了對英雄的懷念與崇敬。這是一首建立在蒙古族常用的五聲羽調式基礎上,由上、下兩個樂句構成的短調民歌。音調寬廣豪邁、莊重肅穆,既表現了人民民眾真摯深厚的感情,又突出了英雄的高大形象。
歌曲影響
《嘎達梅林》是蒙古族人民集體創作而成的,又經過無數優秀民間藝人的整理和加工,使情節更加豐富,語言更加精彩生動,已成為中國民間文學寶庫中的經典之作。
2008年,內蒙古自治區科爾沁左翼中旗申報的“嘎達梅林”,入選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民間文學項目類別,序號546。
流傳範圍
《嘎達梅林》是蒙古族敘事民歌一張具有代表性的“名片”,主要流傳在內蒙古東部的科爾沁草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