嘎子[《小兵張嘎》中的人物]

嘎子[《小兵張嘎》中的人物]
嘎子[《小兵張嘎》中的人物]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張嘎是抗戰電影和電視劇《小兵張嘎》中的人物,講述的是抗戰時期,河北省保定市安新縣境內的白洋淀有個男孩叫張嘎。

基本信息

原型

張嘎的人物原型到底是誰,一直有諸多版本,這裡就請《小兵張嘎》的原著作者徐光耀來揭一揭謎底。

傳說1:白洋淀雁翎隊員趙波

電影小兵張嘎 電影小兵張嘎

傳說一:在“嘎子”的故鄉白洋淀,就流傳了幾個,其中最為人熟知的便是老雁翎隊員趙波。

傳說2:魏巍筆下燕嘎子燕秀峰

傳說二:上個世紀80年代初,“燕嘎子”(燕秀峰,曾名燕嘎子)在天津被“發現”了。

傳說3:雁翎隊的小鬼張沉底

在白洋淀,我們走訪了當年的雁翎隊隊員、後任雁翎隊副隊長的孫革老人,孫老談了一個名叫“張沉底”的小鬼,認為他最接近“張嘎”原型,但後來參加八路軍跟部隊走了,再也杳無音信。

傳說4:徐光耀本人就是張嘎?

有些人曾傳說:“徐光耀本人就是‘張嘎’。因他也是13歲就參加了八路軍,與‘張嘎’同歲。”

徐老說:“形成“張嘎”的大量材料,都是在我的生活儲存中一點一點挖出來的”

對於這個問題,徐老鄭重而謙虛地說:非也!“我雖然是13歲當的八路,但我這個人是非常刻板的,很守規矩,全無靈動之氣,也沒有創立過可以名垂史冊的功勳。”

揭秘1:張嘎不是固定的某一個人

在民間,“張嘎”有不少傳說中的“原型”。

小說《小兵張嘎》 小說《小兵張嘎》

2005年5月6日,小病初愈的徐老欣然接受了記者的採訪。就像母親談論自己的孩子一樣,已80高齡的徐老對於這個問題略帶興奮地娓娓道來:

關於“張嘎”原型的問題,我很想談兩個小人物,他們也是抗戰中最先引起我激奮和感佩的,他們是趙縣縣大隊的兩個小偵察員,一個叫“瞪眼虎”,一個叫“希特勒”。

那是1942年—1944年的事,那時我在寧晉縣大隊。寧晉縣和趙縣是鄰縣,我們兩個縣的部隊經常在作戰中有一些軍事配合,平常也有一些交往。我們寧晉縣大隊也有一些12、13歲的小偵察員,但他們沒有作出什麼突出的貢獻。鄰縣趙縣的兩個小偵察員“瞪眼虎”和“希特勒”就不一樣了。他倆不僅在趙縣很有名,而且在鄰近的幾個縣也聲名遠揚,是當時已經帶有英雄色彩的人物了。

結語(徐光耀):想來,如果說我的“張嘎”有原型,就是“瞪眼虎”和“希特勒”。因為當我這個寫作願望產生時,他倆就蹦了出來。但也可以說他倆不是原型,因為我並沒有採訪過他們,也並非根據他倆的事跡創作了“張嘎”。

事跡

嘎子[《小兵張嘎》中的人物] 嘎子[《小兵張嘎》中的人物]

在鬼子的一次突襲中,嘎子的奶奶為掩護八路軍被鬼子打死。八路軍偵察連連長鍾亮也被鬼子抓走了。嘎子悲痛欲絕,他決心報仇,毅然出發去尋找打鬼子的地區隊伍。在路上,他誤把游擊隊排長羅金保當作漢奸,想繳他的槍而鬧出笑話。後來,人小鬼大的嘎子喬裝打扮成賣西瓜的小販,用木頭槍繳了胖墩翻譯的“真傢伙”。為了不讓隊長把槍收回去,他竟動了“嘎”氣,將槍藏到了老鴰窩裡,因而受到批評關了禁閉。經過區隊長的教育,嘎子認識了自己的錯誤。在一次戰鬥中,他受了傷在老鄉家裡修養。游擊隊攻打敵人崗樓時,他偷偷從老鄉家裡跑回參戰,不幸在進城偵察時被捕。在敵人面前,嘎子剛強不屈,並在戰鬥中逃了出來,他配合游擊隊拔掉崗樓,救出了鍾亮。勝利了,區隊長代表部隊表揚了嘎子,獎勵給他一支真正的手槍。嘎子高興極了,最終成了一名出色的小偵察員。嘎子的家鄉也解放了!

人物解析

凡在根據地奮戰並有貢獻的人,都可在“張嘎”身上找到影子

◆“嘎事”一:往老鴰窩裡藏槍。

◇鏡頭回放:在一次戰鬥中,嘎子真的繳獲了一支“真傢伙”,為了不讓隊長把槍收去,他竟動了“嘎氣”,將槍藏進樹上的老鴰窩裡。

◇解讀:這是我聽說的一個真實的故事,主人公是抗戰時期河北深縣縣大隊的一個大偵察員,而不是小偵察員,他的名字我記不得了。所以,我所寫的“張嘎”的“嘎事”,不全是“小鬼”們的事跡,也有好多是在大人的身上發生的。

◆“嘎事”二:跟老鄉摔跤、咬人。

◇鏡頭回放:胖墩想用自己的掛鞭(爆竹)換嘎子的假手槍,嘎子雖也看上胖墩的掛鞭,但又捨不得自己的槍,於是就自負地和胖墩比賽摔跤,沒想到輸了。

嘎子還有一個最大的毛病就是愛咬人:第一次是和胖墩摔跤時,摔不過胖墩就咬了他一口,胖墩罵他:“你是屬狗的呀!”第二次是在追偽軍軍官時咬那個軍官。第三次是在胖墩家門口咬來抓他的匪兵。匪兵同樣罵他:“你是狗呀!”

◇解讀:這幾件事都是我耳聞目睹的。當時我身邊的戰友中,就有跟老百姓摔跤的。另外,我也聽說過諸如咬人等一些零零碎碎的“嘎人”、“嘎事”。在進行藝術創作時,我把這些事件都綜合起來了。這個創作方法是很正常的,就這個寫作特點而言,也正充分說明了藝術是來源於生活的。

◆“嘎事”三:給老鄉堵煙囪。

◇鏡頭回放:嘎子跟胖墩摔跤賭他的那支木頭手槍,摔不過人家,又捨不得老鍾叔送他的這個紀念品,就咬了人家一口,為此挨了批評,他就賭氣把胖墩家的煙囪堵了。

◇解讀:這件事說起來跟戰爭沒有關係。那是1953—1955年間,我在我的故鄉雄縣的一個區任區委副書記,分工就是辦農業合作社。當時我們縣有一個叫“蠻子營”的村,村裡有一個約60戶人家的中等合作社,社長就是一個很“嘎”的人。這引起了我對他的興趣,就向老鄉了解他身上的故事,有這樣一個故事給我的印象很深:有一年春節,正月初一,正是農村里過大年的時候,家家戶戶都很重視,按習慣五更就得起床煮餃子。結果這個社長呢,半夜就爬到房頂上,把好幾戶人家的煙囪都堵了,害得這幾家老鄉的餃子都沒煮熟。在寫《小兵張嘎》的時候,我就把這件事借用到作品當中了。當然借用的時候要注意一個問題:就是在運用的時候要注意是否合情合理。

◆“嘎事”四:用棗刺扎車帶。

◇鏡頭回放:張嘎第一次遇到“敵人”,就用棗樹上的硬刺兒,扎破了敵人的車帶。他忽然又想到有個叫羅金保的偵察員用笤帚疙瘩下了漢奸的槍,自己的假手槍不是更行嗎?不幸得很,這個“敵人”原來就是偵察員羅金保;但又萬幸得很,因為這件事,張嘎才為羅金保所賞識,被帶到地區隊當了小兵。

◇解讀:這個事情是我自己虛構的,也是迫不得已,小說寫到那兒了。當時我是先有了張嘎下槍的情節,這樣,就得要把“漢奸”羅金保留住。羅金保騎了一輛腳踏車,怎樣才能把他留住呢?我想了半天,想出一個紮帶子的法子。因為張嘎要紮帶子,就得要讓羅金保去上廁所才行。我在寫小說時,一般是儘量避免出現類似上廁所這樣的活動的,所以這個法子不是最好的法子,但沒有別的辦法了。就棗刺扎車帶這個事實來說,我們那兒把棗刺叫“指根”,非常硬,扎車帶一般是沒有問題的。

創建意義

張嘎 張嘎

這是一部很有特色的兒童軍事題材影片。謝孟偉演張嘎,張一山演佟樂,王莎莎演韓英,錢多多演劉燕。它通過寓意豐富的細節安排和少年兒童所特有的心理活動的描寫,真實自然地塑造了一個性格鮮明的少年英雄形象。主人公一身“嘎氣”,倔頭犟腦卻又聰慧勇敢。編導緊緊把握住分寸,不讓他超出時代及兒童的特點,使之令人信服。具有含蓄和抒情意味的白洋淀風格,烘托出小主人公成長的環境與氛圍。張嘎及片中其他幾個純樸兒童的形象,整整影響了一代小觀眾。本片導演手法純熟,畫面流暢而富有韻味,在同類題材的電影創作中具有典範意義。

啟示

張嘎 張嘎

小兵張嘎的事跡,讓人強烈地感受到做一個中國人,愛國的重要性!許多人為了抗日獻身,嘎子小小年紀也便有了加入八路軍打鬼子的志願。他們的愛國不是純粹嘴上的口號,更不是魯莽地做“無畏”的犧牲。他們擁有勇氣,聰明才智,更有吃苦耐勞的毅力。看到嘎子小小年紀對鬼子們的嫉惡如仇,又看那些漢奸,他們這些勢利小人竟不及一個孩子。鮮明的對比,讓觀眾對那些賣國求榮的漢奸更加憎恨!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