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政辦發[ 2007] 166號
浙江省嘉興市人民政府辦公室轉發市教育局關於嘉興市鄉鎮(街道)成人文化技術學校規範化建設和管理試行辦法的通知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門、直屬各單位:
市教育局關於《嘉興市鄉鎮(街道)成人文化技術學校規範化建設和管理試行辦法》已經市政府同意,現轉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嘉興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二○○七年十二月六日
附屬檔案:
嘉興市鄉鎮(街道)成人文化技術學校規範化建設和管理試行辦法市教育局
(二○○七年十一月)
為認真貫徹《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農村教育工作的決定》,進一步落實全省農村教育工作會議精神,全面實施科教興市和城鄉一體化戰略,努力建設學習型社會和構建終身教育體系,切實加大農村勞動力培訓力度,不斷滿足廣大人民民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結合我市農村實際,特制訂本辦法。
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刻領會十七大精神,全面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農村教育工作的決定》及國家教育部、省教育廳有關大力推進農村成人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意見,主動適應經濟建設對人才的需要,不斷加強農村成人文化技術學校的現代化建設,使學校成為農村文化教育、技術培訓與開發、推廣為一體的農科教三結合的重要載體和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示範視窗,為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提供人才和技術支撐。辦學與培養目標
(一)辦學目標。通過合理整合區域內的廣播電視教學點、自考工作站、文化活動中心等各類公共教育資源,充分運用網路、廣播、電視等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將鄉鎮(街道)成人文化技術學校(以下簡稱鄉鎮成校)建設成為社區教育的主陣地和當地人才資源開發中心、生產科技信息中心、現代文明傳播中心。(二)培養目標。努力使受訓者成為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具有良好思想品質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意識,能及時掌握新知識、實用技術,適應現代農村社會經濟生產和生活方式的創業型勞動者,成為優秀的農村基層幹部、企業管理人員、技術工人和新型農民。
學校功能
(一)社區教育中心。鄉鎮成校要充分發揮學校的辦學優勢,利用遠程教育、電化教育、函授教育等多種渠道,為廣大農民提供多形式、多層次的“選單式”的文化教育、技能培訓、日常生活知識等方面的教育,為農民提高素質提供全方位服務,使區域內成員終身都能獲得所需要的教育培訓和獲取各類相關證書,成為區域內農民終身學習的重要基地。(二)文化活動中心。鄉鎮成校要充分利用網路資源、文化優勢、文明輻射優勢,開展幼兒、青少年校外素質教育活動,成人、老年人文化、體育、文藝等人民民眾喜聞樂見的系列活動,活躍農村精神生活,滿足區域內全體成員的精神生活需求,並在推進城鄉一體化進程中做好傳統農民向市民的轉化工作,成為農村文化活動、精神文明的重要陣地。
(三)人力資源開發中心。鄉鎮成校要有計畫地培養一大批有文化、懂技術、善管理、會經營的農業服務體系專業人員和適應現代化農業生產的農業技術人員;要加強崗位職業技能培訓,把大量被征地農民培養成適合企業用工需要的產業工人或其他勞動者,加強對二、三產業初、中級專門人才和技術骨幹力量的培養,培養一批管理人員、行銷人員和技術工人;要適應外向型經濟的要求,逐步與國際接軌,培養一批外向型經濟的管理人才和一專多能、應變能力強的知識和技能複合型勞動者,成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人力資源開發中心。
(四)科技示範與推廣中心。鄉鎮成校要主動適應區域經濟社會的發展,通過人才培養,增強與社會的聯繫,參與並影響本區域產業結構的調整;要建立受訓學員培訓檔案,為受訓者與用人單位牽線搭橋;專業設定要充分體現本區域的經濟發展特點,又有適度的超前性;可與高等學校和科研機構聯合辦學,使學校始終站在科技前沿,在崗位技能培訓、全日制班的教學中都有新知識、新技術貫穿其中,成為區域經濟發展、新技術推廣、新信息傳播的基地。
領導班子與師資隊伍
(一)學校領導。設專職校長1名,副校長1-2名。校長應年富力強,具有大專以上學歷,新任校長需具有本科以上學歷,中級以上職稱,並有5年以上的工作經驗,能定期接受各類繼續教育,適應教育現代化需要,把主要精力放在組織實施教育工作和校內管理上,並在校內適量兼課。(二)中層幹部。學校中層幹部應具有大專學歷,班子成員專業重複少,年齡結構合理,並具有普通與專長兼備的知識結構,懂教育、會管理,具有務實進取、開拓創新的精神。
(三)教職工。專職管理人員和教師按浙江省示範性成校標準配備,全日制班的每班教職工按同層次學校編制標準配置。教師應有端正的教育思想、良好的師德,事業心強,懂得現代成人教育原理與方法。專任教師應具有大學以上學歷,年齡結構合理,所學專業與當地經濟結構相吻合,具有教育科研能力或農業科研能力,至少有1-2名技術教師是當地的技術行家。全日制主要學科(或專業)均有一名骨幹專職教師,並具有中級以上職稱。有兼職教師網路,兼職教師應是專業行家,並懂得現代成人教育的方式方法。
校舍建設與教學設備
(一)學校應位於鄉鎮所在地或較大的集鎮,交通便捷,有良好的校園環境,有利於開展各類教育、培訓和活動。校園占地10畝左右,校舍單門獨院,面積2000平方米以上,布局合理,符合規範、整潔、安全的要求。可充分利用中國小布局調整後的教育資源。(二)有滿足教學和各項活動工作需要的普通教室、辦公室、圖書資料室和閱覽室,有一個可容納100人左右的多功能大教室,教室、辦公室、圖書資料室和閱覽室須有良好的通風、採光條件。全日制教育的學校要有儀器室、實驗實習室、電腦室、語音室。
(三)擁有現代化電化教學設備(包括彩電、錄音機、錄放像機、電腦等),配備電腦室、語音實驗室、連結INTERNET的視聽閱覽室、多媒體製作演示設備等,具備為社區居民開放的播放電視教學節目和參與文體學習活動的設備條件。有一套能滿足短訓需要的實驗科研儀器,教學儀器達到基本符合規定的演示實驗和分組實驗、實習要求。學校有圖書2000冊以上,其中專業圖書占五分之三左右,現代農村技術報刊8種以上,成教、職教研究報刊6種以上,教師用工具書、參考書齊全。
(四)學校有穩定的校外技術推廣、示範、實習基地,能較好地培養學生和當地農民的專業技能,為推廣高效生態農業技術和被征地農民轉崗服務。
教育經費與學校管理
(一)教育經費。財務實行獨立核算,教育經費主要來源於鎮財政,按有關規定列入年度預算並逐年有所增長;同時提倡通過有償培訓、服務收入,以及接受捐助等多渠道籌集。學校的建設、設施設備、教職工福利等經費主要由鎮政府統籌解決,每年應有足夠的校舍維修經費。教育費附加中安排一定比例用於農村成人教育,企業的職工教育經費應主要用於成人培訓。鼓勵鄉鎮成校多渠道、多形式引進社會資金,用於辦學和發展。(二)學校管理。學校實行校長負責制和民主化、科學化管理,建立和健全教職工代表會議制度,自覺貫徹執行上級有關教育法規、法律和方針政策,制訂適應當地經濟發展需要的事業發展總體規劃,合理安排各級各類培訓計畫,做到目標、計畫、組織、指揮、控制、考核、總結、反饋等環節有效運轉。建立全員崗位責任制,完善考勤、考績、獎懲等各項規章制度,建立專兼職教職工業務檔案、教學檔案、辦學管理手冊。嚴格財務管理制度,合理使用經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