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永熹

喻永熹

喻永熹,土壤肥料學家。長期從事土壤改良、化肥及綠肥研究。引種多種綠肥,並與主要作物種植制度配套,提出了整套栽培技術;開展低產田改良,提出紅壤地區低產田綜合配套改良技術,取得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提出在相同作物和類似土壤類型條件下,作物所需氮磷鉀的配比是相對穩定的,為發展專用復混肥料提供了依據;研製了碳酸氫銨顆粒專用復肥,獲得了國家發明專利;明確了湖北省境內紅黃壤分布的北部邊界,在學術研究上具有重要意義。

基本信息

人物生平

成長

喻永熹 喻永熹

喻永熹,1923年12月25日,出生於湖北漢口一個工商業者家庭。在剛進入中學讀書時,日本侵略軍入侵中國逼近武漢,他隻身離家隨湖北省聯合中學搬遷到鄂西山區,在宣恩、恩施繼續念書。他高中沒有讀完,就走出校門到當地偏遠山溝國小教書。多年的流亡學生生活,使他受到了艱難困苦、獨立處事的鍛鍊,1944年他考入國立四川大學農學院。

求學

大學期間,他刻苦學習,很快成為一名品學兼優的學生,多次獲得獎學金。他師從土壤學家侯光炯教授和肥料學家彭家元教授,兩位恩師的治學嚴謹,理論結合實際,公正無私、平易近人的作風,對他以後的人生道路有著深遠的影響。1948年他以優異成績畢業,獲得學士學位。

研究之路

1951年,他回到故鄉武漢,在中南農科所從事農業科學研究工作。因工作積極,成績突出,1956年33歲時光榮加入中國共產黨。入黨以後,他直接接受黨的理論聯繫實際,為人民服務等方面的教育,人生觀和世界觀得到初步改造,為以後順利開展工作、正確處理各種矛盾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礎。

重要成果

1960年,他任湖北省農科所土肥系副主任,負責全面工作。當時正值我國三年困難時期,為了迅速恢復發展生產,他在湖北省第一次土壤普查的基礎上,主持了鄂南紅壤低產田改良研究。他提出了紅黃壤地區低產田綜合配套改良技術設計方案。經過實施,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文化大革命期間,研究工作被迫中斷,直到1973年他才恢復工作。為了彌補“文化大革命”造成的損失,他首先重建土壤改良基點,更大規模研究推廣綠肥,同時開展合理施用化肥研究。不久,他擔任新成立的湖北省農業科學院土肥所副所長、所長。雖年近花甲,身體有病,他仍然成年累月地奔波於湖北的山山水水,田間地頭,收集整理資料,研究制定了湖北省紅黃壤地區利用改良規劃,為農業生產提出指導性意見和建議。

70至80年代,他集中主要精力從事化學肥料和復(混)肥料的研究,不僅為推廣化肥、發展農業生產起到了重要作用,還為我國生產專用復混肥奠定了基礎。

晚年學術

喻永熹曾任中國土壤學會第五、六屆理事;中國土壤肥料研究會第一、二屆理事兼副秘書長;湖北省土壤學會第四、五屆理事長。1989至1993年,他擔任湖北省科學技術委員會顧問;湖北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評審委員等職務。他積極參加各項社會活動和學術活動,多次向省政府提出繁榮農業科學,合理使用和管理土地資源,保護和提高耕地質量,以及發展農業生產的建議,為促進農業和科學事業發展作出了貢獻。1992年獲國家特殊津貼。

技術成就

發展綠肥 促進農業生產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農民生產積極性很高,糧、棉、油快速增長,複種指數逐年提高,肥料短缺成為突出問題。為了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在肥料學家屠啟澍主任的帶領下,喻永熹走出實驗室,同科研人員一起深入農村,調查研究,虛心向農民學習,引進了多種綠肥新品種,與主要農作物種植制度配套。進行多點試驗研究,提出“單、間、混、套”發展綠肥的設計方案。

他還利用湖北省豐富的磷礦資源,把種植綠肥與施用磷肥結合起來,達到“以磷增氮”的目的。

經過多年的努力,在有關部門的支持配合下,湖北省利用綠肥的面積,從不足20萬公頃,發展到141.33萬公頃,磷肥從無到有(6萬噸)。促進了全省農業生產的發展。

改良紅壤 成績卓著

1960年,喻永熹根據湖北省第一次土壤普查工作的結果,立即開始紅黃壤改良利用研究工作。湖北省是中國紅黃壤地帶的北緣,地跨32個縣市,但多為山丘地帶,屬非糧棉油主產區。為開展紅黃壤改良和利用工作,他帶領科研人員,深入鄂南紅黃壤地區的蒲圻縣和嘉魚縣創辦科研基點,把科學研究與生產實際緊密結合起來。通過廣泛的調查研究,測試分析,他認為:湖北省境內紅黃壤分布區是水、熱資源最為豐富的地區,主要問題是該類土壤缺少有機質和磷,土壤瘠薄,加上土地利用和種植結構不合理,種植方式和栽培技術落後,導致農作物產量很低。針對上述問題,在繼承前人已有經驗的基礎上,他研究總結提出“松杉帽、果林腰、茶麻腳、良田畈”,實行山、水、林、田、路全面規劃,進行小流域綜合治理的配套改良技術方案。經過幾年的實施改良,當地呈現出山清水秀、農業連年豐收的景象,糧食和林果產量大幅度增長。《湖北日報》頭版頭條報導了該系的作法和經驗,引起強烈的反響。

1986年,全國在江西省南昌召開紅黃壤綜合利用改良科研工作討論會後,湖北組成了以喻永熹為首的紅黃壤區劃小組。經過長達3年的實地考查,取樣分析,收集整理資料,他對湖北省境內的紅黃壤地區各類土壤形成條件、分布規律、土壤特性等,進行了充分論證,為湖北省紅黃壤的分類分布、農業區劃以及改良利用等,提供了可靠的科學依據。與此同時,他首次提出中國紅黃壤在湖北省境內的北部邊界,在學術研究上具有重大意義。該項研究成果,1985年獲得湖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研究化肥 成果纍纍

喻永熹利用我國第二次土壤普查和歷年化肥試驗研究已取得的成果,對各種施用方法和技術進行系統分析研究,查閱國內外大量有關資料,從開展的大田多點試驗結果取得了大量資料,他認為“在相似土壤條件下,相同種類作物所需氮、磷、鉀的配比值是比較穩定的”。因此,只要按不同作物產量即可確定相應的用氮量(簡易補氮法),以此為基礎,他研究總結提出了:“巨觀掌握肥效、分類確定配比、局部調節用量”的施用化肥新方法。1987年在中國土壤學會代表大會暨學術年會上,他主筆撰寫的“試論當前我國化肥的合理施用”學術論文,受到了同行的關注。這種簡便易行、便於民眾掌握、符合中國國情的施用化肥新方法,不僅為推廣套用化肥、發展農業生產起了重要作用,而且更為重要的是為國產專用復混肥的生產與使用提出了指導原則。

1983年以來,他曾多次承擔國家重點攻關課題,進行大量的研究試驗,研製生產出適宜19種主要農作物、17個不同類型系列專用復混肥,增產效果十分顯著。他主持的“高濃度複合肥料品種套用技術研究”、“中濃度專用復混肥料研究與開發”,先後在1986年、1994年獲得湖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和一等獎;1996年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1986年,他作為主要發起人之一,在全國率先以省級為單位,開展大協作,組成農工商技術開發聯合體,進行農化服務,大規模生產、推廣專用復混肥,多次受到部、省有關部門領導的充分肯定。他研製生產的專用復混肥不僅在湖北省推廣套用,而且還推廣到山東、河北、河南、甘肅等省,為開發套用我國生產的專用復混肥作出了重要貢獻。

他在開發、研製、套用專用復混肥方面,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在某些方面具有獨創性。1986年,生產專用復混肥的氮源緊缺,碳酸氫銨滯銷,喻永熹主持研製“碳酸氫銨顆粒專用復混肥料”。經探索、比較、篩選,最佳化出來源廣、價格低廉的添加劑,成功地進行復混肥造粒,並有效降低碳酸氫銨中的水分,提高碳酸氫銨的穩定性。其技術指標均符合國家ZBG21002-87 的標準,肥效與同等養分尿素系列專用復混肥肥效相當,比民眾習慣性施肥顯著增產增收。該項研究1992年8月獲得了國家發明專利。他在化肥、復混肥方面的研究、開發套用,開創了化肥生產套用的新局面。

無私奉獻 團結共事

喻永熹從事農業科研工作,一貫愛崗敬業,執著追求。他經常講:“搞農業科研工作,不深入實際,不與農業生產緊密結合,將一事無成。”五六十年代,農村生活條件十分艱苦,在農村開展科學研究時,他身體力行,長期與農民打成一片,實行“三同”。在艱苦的生活中,他積勞成疾,患了胃病,經常出血,仍然堅守在科研、生產第一線。起到第三次胃大出血不止,他才不得不住進醫院開刀,將胃切除了一半。

他克己奉公,無私奉獻,為了事業一心撲在工作上,有時他顧不了家,照顧不了孩子。作為同窗好友、志同道合的妻子很理解他,全力支持他的工作。1960年妻子住院動手術,1974年妻子重病,他都因公沒有在醫院和家中照料她,深感內疚。

經過長期艱苦環境的磨鍊,他思想上、政治上更加成熟,工作上更加穩重老煉。在多年的實際工作中,他悟出一個簡單的真理:“個人的力量總是有限的,只有依靠集體的智慧,團結同志一起共事,爭取各方面的支持,才能把事情辦好。”因此,他主動與各方面合作,爭取各級領導的支持。

1989年,正當湖北省處在肥料結構調整,推廣套用專用復混肥的關鍵時期,喻永熹了解到農民因為長期施用單一化肥,偏愛氮肥已成為習慣,對復混肥缺乏了解,而發展復混肥,不少部門又持不同意見。針對這一情況,他四處奔走找有關部門做工作,在農村擴大試驗,親自向省領導匯報。最後省委副書記錢運錄在他起草的報告上親筆批示,要求各方面配合,大力發展湖北省專用複合肥,為了開發推廣專用復混肥料,他倡導的全省三方(農、工、商)、四家(石化廳、農科院、農牧廳、供銷社)組成聯合體,為開展大規模農化服務,提供了組織保證。

他嚴於律己,寬以待人,積極工作,淡泊名利。在主持土肥系和土肥所工作期間,為了事業的發展,他積極為全所科研人員創造工作條件,宣傳他們的成就,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因此,該所在化肥、微肥、有機肥和中低產田改良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在全國均有較大影響,為連續兩屆被評為農業部“百強所”奠定了基礎。為了事業後繼有人,他重視培養年輕科研人員,經常有意識地給年輕人壓擔子,對剛從學校分配來單位的大學生,首先把他們放到農村科研基點鍛鍊,熟悉農業生產,培養他們獨立工作和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他言傳身教,使年輕人儘快成才。近年來,跟他在一起從事科研工作的年輕科研人員,已有5名同志晉升為高級職稱;1名獲得博士學位;1名榮獲湖北省勞動模範稱號;兩名享受農科院、省政府特殊津貼。看到一批年輕人的成長進步,喻永熹打心眼裡高興。

人物年譜

1923年12月15日 出生於湖北省武漢市礄口區。

1938-1941年 在湖北省聯合中學宣恩國中分校學習。

1941-1943年 在湖北省聯合中學恩施高中分校學習。

1943-1944年 在鹹豐縣忠堡國小和來鳳縣毛壩國小教書。

1944-1948年 在四川大學農學院農業化學系學習。

1949-1950年 在重慶英才中學教書。

1951-1956年 任中南農業科學研究所技術員。

1957-1959年 任華中農業科學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1960-1978年 任湖北省農業科學研究所土壤肥料系副主任。

1978-1982年 任湖北省農業科學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副所長、副研究員。

1982-1993年 任湖北省農業科學院土壤肥料研究所所長、研究員。

1993-1995年 退休並反聘。

主要論著

1 喻永熹.施肥原則和技術,水稻施肥.見:中國肥料概論.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62:250~280

2 喻永熹.開展農村研究基點工作的幾點經驗.中國農業科學.1964 (6):1~6

3 喻永熹.水稻、棉花間、混、套種綠肥大有可為.湖北農業科學.1973 (2):12~13

4 喻永熹.湖北省化學肥料使用現狀與前景.湖北化工.1985(10):1~6

5 喻永熹.正確引導積極而有計畫地發展專用複合肥料.農資通訊.1987 (4):1~5

6 喻永熹.試論當前我國化肥的合理施用.見:中國土壤學會全國會員代表大會暨1987年學術年會論文摘要.1987(6):191~192

7 喻永熹.湖北省主要土壤糧棉作物氮磷鉀適宜用量和配合比例研究.見:中國化肥使用研究.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1989:248~257

8 喻永熹.關於土地管理質和量的問題.湖北日報,1992-01-06(1)

9 喻永熹.施肥與環境.中國肥料.1994:97~113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