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鳳凰水仙——鳳凰單樅
又名廣東水仙、潮安水仙,別名大烏葉、大白葉。有性繁殖系品種。小喬木型,大葉類,早芽種。
原產於廣東省潮安縣鳳凰山。古稱“鷦嘴茶”,又名待詔茶,後稱為鳳凰水仙茶。1984年 11月農業部全國茶樹品種審定委員會在福建省廈門召開茶樹品種審定會議,認定為國家級茶樹良種,在全國第一批審定通過的30個茶樹良種中,鳳凰水仙列為華茶17號,1985年3 月由全國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發給合格證書(審定編號GS13017—1985)。主要分布於廣東豐順、饒平、蕉嶺、平遠等地。解放後,在廣東省大規模推廣,湖南、江西、浙江等地亦有少量引種。
植株較高大,樹姿直立,樹高達3米以上,樹幅2米左右,分枝較稀,大部分植株分枝離地面約20—40厘米,主幹粗明,皮光滑,色多灰白,枝條粗狀直生性強,節間長0.8—5厘米。葉片呈稍上斜或水平狀著生,葉片長9.0—13.6厘米,葉寬 4.0—5.1厘米,葉形橢圓或長橢圓,葉尖漸尖或急尖,葉面平展或微隆,葉色綠,有光澤,葉片較厚脆,葉身內折,葉脈9—12對,葉緣平或微波,葉齒疏淺,20—42對,平均34對。春芽萌發期一般在3月中旬,清明前後開採,育芽力較強,芽葉肥壯,黃綠色,茸毛少,發芽密度中等,一芽三葉長6.4— 9.9厘米,長者達14厘米,百芽重平均86.2克。
盛花期11月上旬,花冠直徑3.8X3.3厘米,萼5—7片;花絲152—223枚,平均197枚,外輪長1.2厘米,花粉鮮黃;花柱高1.3厘米,柱頭3分叉,多偏曲,分叉長0.5厘米,雌蕊高於雄蕊0.1—0.3厘米,子房光滑,結實率較高,抗逆性尚強,適應性較廣。
分類
自然花香
1、黃梔香型
(1)、宋種1號
是鳳凰茶區現存最古老的一株茶樹。是從烏崬山鳳凰水仙群體品種的自然雜交後代中單株篩選而成。生長在位於海拔約1150米的烏崬山的李仔坪村頂厝幾塊巨大的泰石鼓之間,據說是南宋末年由村民李氏幾經選育繁殖後傳至今天,樹齡達600多年。是當今鳳凰名茶中最古老的一株名樅,因種奇、香異、樹老而著名,曾用過“團樹葉”“大葉香”“岩上珍”“東方紅”等名,於1980年正式命名“宋種單樅”。
植株高大,樹姿開張,樹高5.8米,樹幅6.5X6.8米,主幹明顯,主幹圓徑為 1.65米,離地面60厘米處有三大分枝,圓徑分別為0.65米、0.94米和0.75米,分枝密度中等,葉片呈上斜狀著生,成葉長10.9厘米,葉寬 4.3厘米,葉形橢圓,葉尖漸尖,稍下垂,葉面微隆,葉色綠,有光澤,葉質硬度中等,葉身內折,主脈明顯,側脈平均10對,葉緣微波,葉齒細、淺、鈍,共 33對。由於茶樹蒼老,育芽能力一般,每年只採摘一輪春茶。其後代育芽能力較強。春芽萌發期在春分前,春茶開採期在穀雨前幾天。發芽密度中等,芽梢較短,新梢平均長2.5厘米,著葉2—3片,節間長0.8厘米,嫩梢黃綠色,無茸毛。生殖生長因樹老衰弱,近幾年無花也無果,抗寒抗旱力較強,適應性較好。
單株產量高。1958年前,春茶株產8斤左右。1959年對該樹進行三改(改土、改園、改樹),即刮除樹身寄生苔蘚地衣,剪除枯枝,搬開樹邊岩石,壘石砌坎,擴大園基,客土二尺余厚,使茶樹日趨茂盛、高大。1963年更為旺盛,採制春茶 17.8斤,為歷史最高紀錄。以後株產逐年下降,可悲的是1987年該樹遭到一個精神病人的砍伐,產量更為低落。後經管理戶文氏採取有效措施加強管理,逐漸恢復生機。
成茶條索挺直肥大,色澤黃褐呈鱔魚皮,油潤有光,湯色金黃,香氣濃郁,天然花香,味道甘醇。老叢韻味獨特,回甘力強,耐沖耐泡,是著名的單樅之一。
(2)宋種2號
又名大樅茶。有性繁殖植株。小喬木型,中葉類,遲芽種。
據說是烏崬山中心村老宋種單樅茶(1928年枯死)傳下來的實生後代,樹齡約定320年,是大庵村四大名單樅茶樹之一。生長在海拔950米的鳳西大庵村村後的茶園裡。老樅已經有較大批量扦插和嫁接繁殖,形成大庵宋種2號無性繁殖系後代。
植株高大,樹高5米,樹幅5.6×6.05米,樹姿開張,乾周1.82米,主幹因客土不明顯,接近地面有六大分枝,分枝密度中等,葉片上斜著生,葉形長橢圓,葉長7.8厘米,葉寬3.7厘米,葉尖圓尖或鈍尖,葉面平滑,葉色深綠,有光澤,葉質硬度中等,葉身平展或微卷,葉緣微波狀,葉脈10對,有 24對細、淺、鈍葉齒。育芽能力較強,春芽萌發期在清明前10天左右,春茶採摘期在穀雨後幾天,發芽密度較密,芽頭壯,芽色淺綠,有少量茸毛。新梢長12 厘米,著葉3—4片,節間長3厘米。新梢每年生長2輪次,10月起為新梢休止期。盛花期11月上中旬,花冠直徑3.2×3.8厘米,花絲120 —160枚,柱頭3分叉,多偏曲,子房光滑,果實多為2籽。抗逆性和適應性較強。
成茶條索緊結細直,色黑褐油潤,香氣高銳,湯色橙黃明亮,滋味醇厚鮮爽,老樅山韻味濃且持久,回甘力強,耐泡。品質特優,是著名的單樅茶樹之一。
(3)老仙翁
有性繁殖植株。小喬木型,中葉類,遲芽種。
系從烏崬山鳳凰水仙群體品種的自然雜交後代中單株篩選而成。因樹齡老,成茶香氣高,滋昧好,可與八仙單樅茶媲美而命名為老仙翁。生長在海拔高度1100米的烏崬山,樹齡達400多年。老樅已經有小量扦插或嫁接繁殖,形成老仙翁無性繁殖系後代。其後代在烏崬高山地帶栽培較多。
植株較高大,樹高2.72 米,樹幅3.10×3.45米,樹姿開張,主幹圓徑1.04米。分枝密,最低分枝離地20厘米。葉片上斜狀著生,葉形長橢圓,葉長8.5厘米,葉寬3.4厘米,葉面微隆,葉色深綠,葉尖漸尖,葉身稍內折,葉肉厚,葉質硬脆,葉緣波狀,葉脈10對,葉齒較疏,齒形細、淺、利,平均24對。育芽能力中等,其後代育芽能力較強。春芽萌發期於4月初,春茶開採期在5月初。發芽密度中等,較整齊,芽色淺綠,無茸毛。新梢較短小,梢長4厘米,著葉3—4片,節間長0.7厘米。新梢每年生長3輪次。由於樹齡老,生殖生長減弱,1996年春茶採制2斤,1997年春茶 1.5斤。成茶條索緊直纖細,色烏褐油潤,香氣清高,湯色金黃,滋味醇厚爽口,老樅特韻持久,耐泡。
(4)大白葉1號
有性繁殖植株。喬木型,大葉類,中芽種。
系從烏崬山鳳凰水仙群體品種的自然雜交後代中單株篩選而成。生長在海拔約1150米的烏崬李仔坪村下厝厝後的茶輋上。據說已有400多年的樹齡。老樅已有批量扦插繁殖,形成大白葉1號無性繁殖系後代。其後代主要分布於鳳凰高山地帶。
植株高大,樹姿開張,樹冠宛如一把傘。樹高4.8米,樹幅4.2×6.8米,主幹圓徑100厘米,離地30厘米處有三大分枝,分枝後5厘米處莖圍分別為0.88米、0.6米和0.54米,分枝密度中等,葉片呈稍上斜著生,成葉長橢圓形,長10.6厘米,寬3.6厘米,葉面平滑,葉色綠,富光澤,先端圓尖,葉身微內折,葉質肥厚,葉緣微波狀,有細、淺、鈍葉齒29對,主脈明顯,側脈分明,有9對。育芽能力較強,發芽密,芽色綠,無茸毛。春芽梢長13 厘米,著葉5—6片,節間長2.8厘米,通常春分前萌芽,春茶採摘期在穀雨前3天左右。年採摘2輪次。盛花期11月上旬,花冠直徑3.6× 3.8厘米,萼5片,瓣6—7片,花絲乳白色,140枚左右,花粉鮮黃,柱頭3分叉,子房光滑,結實率較低,抗逆性尚強,適應性較廣。
單株產量高。1990年春茶產量14.8斤。1991年4月11日採制春茶15斤。1995年4月20日採制春茶13.5斤。1996年4月22日採制春茶10.5斤。1997年4月15日採制春茶10斤。
成茶條索緊直,淡青褐色較油潤,湯色黃綠,滋味甘醇,老樅茶山韻味重,香氣清高,耐泡。
(5)木仔(番石榴)葉1號
有性繁殖植株。小喬木型,大葉類,中芽種。
因葉形似果樹木仔(番石榴)之葉而得名。調查樹是其有性繁殖個體,經多年培育形成的老樅,生長在海拔約450米的鳳光崎輋村西南,地名叫大石 的山腰茶園裡,樹齡近100年。1990年以後,在當地用無性繁殖法推廣數千株,形成該株的無性繁殖系後代。
植株較高大,樹姿半開張,樹高3.2米,樹幅2.8×3.2米,主幹圓徑40厘米,分枝密度中等,最低分枝離地18厘米,葉片上斜狀著生。葉長10厘米,葉寬4.2厘米,葉形橢圓,葉尖鈍尖,葉面隆起,葉色綠,葉身平展,葉質中等,葉緣微波狀,葉脈8對,葉齒疏淺,齒數31對。春芽萌發期在春分前,春茶採摘期在清明後10天左右。發芽密度中等,育芽能力強,幼嫩芽梢綠色,無茸毛。新梢長8厘米,著生2—4片葉,節間長1.8厘米。新梢每年生長3輪次。
單株產量較高,1996年春茶采3.7斤。同年8月鋸短後嫁接上其他名優品種。
(6)海底撈針
又名水路種。無性繁殖系。小喬木型,大葉類,中芽種。
原有母樹系從烏崬山鳳凰水仙群體品種的自然雜交後代中單株篩選而成。該茶品質優異,在泡烏龍茶時,只要加入少許的該種茶葉,即能顯現其特殊的香和味,因茶葉投葉量比例懸殊,故喻為海底撈針。又因茶樹生長在水利坑溝的旁邊,而得名“水路”。母樹最高年株產春茶12斤多。該茶曾於汕頭經濟特區成立十周年慶典期間,被來汕頭的中央眾首長飲後大加稱讚,是名單樅茶之一。該母樹於1996年死亡,但死前已經有一定數量扦插繁殖,形成該老樅無性繁殖系後代,當地茶農將其扦插苗稱為“海底撈針”或“水路種”。
調查樹生長在海拔800多米的鳳西深埡村西南山腰(地名叫垸仔)的茶園裡。是村民林克惠於1993年取水路種的茶穗,嫁接到鳳凰水仙品種的茶樹砧木上,系通過嫁接換種形成的新植株。
樹高1.35米,主幹圓徑28厘米,最低分枝高度14厘米,樹姿直立,樹幅1×0.95米,分枝密度中等,葉片上斜狀著生。葉長12厘米,葉寬 5.2厘米,葉形長橢圓,葉尖漸尖,葉面隆起,葉色深綠,有光澤,葉質硬度中等,葉緣波狀,葉脈9對,葉齒深銳,齒數30對。春芽在春分前萌發,春茶採摘期在清明後6—7天,發芽密,芽葉肥壯,嫩芽綠色,無茸毛,新梢長11厘米,著生葉數4-6片。節間長2.5厘米。因嫁接時間短,營養生長旺盛,地上部枝粗葉大,近幾年尚無花果。
單株年採摘3輪次,年株產1.8斤。
成茶條索碩大、壯直,灰褐色,香氣清高細銳,湯色橙黃,滋味獨特。
(7)棕蓑挾
又名通天香、黃梔香、一代天驕、主席茶。無性繁殖系。小喬木型,中葉類,中芽種。
原單株母樹系從烏崬山鳳凰水仙群體品種的自然雜交後代中單株篩選而成。是鳳凰山名單樅茶樹之一。傳說100多年前,有一天,烏崬中心 村三姑娘採摘春茶時,期間驟降大雨,她使用棕蓑包挾茶筐,保護茶葉,回家後精工製作出色、香、味、形俱佳的單樅茶,博得人們的稱讚,故將該茶取名“棕蓑挾”。1955年春,烏崬山楚地厝村村民文永權(書名文永集),精工採制後,特揀選2市斤,送給毛主席。不久,收到中共中央辦公廳秘書室寄來的信,信的全文:“文永集同志,你送給毛主席自製的‘單樅名茶’兩斤已由中國茶葉公司廣東省公司轉來了,謝謝你的盛意。因中央已有不收受民眾禮物的規定,故希望以後不要再送禮了。此覆,並致敬禮。中共中央辦公廳秘書室,一九五五年十二月二十八日。”故此,茶農們又把通天香稱為主席茶、文革期間稱為一代天驕。原母樹於1964年衰老死亡,但老樅死亡前已經有少量壓條和扦插繁殖,形成棕蓑挾老樅無性繁殖系後代,主要分布在烏崬高山茶區。其中第二代茶樹有一株樹齡100多年。80年代春茶採制 2.5斤左右。現調查的茶樹系其後代之一,生長在烏崬下寮村村後山腰的茶園裡,海拔1100米處,樹齡約50年。
植株高2.7米,樹姿直立,樹幅 1.73×2.7米,主幹圓徑53厘米,分枝疏,最低分枝高度14厘米,葉片上斜著生。葉長7.5厘米,葉寬3.8厘米,葉形卵圓,葉尖圓尖,葉面微隆,葉色黃綠,有光澤,葉身內折,葉質硬度中等,葉緣微波狀,葉主脈明顯,側脈8對,有33對細、淺、利的葉齒,春芽萌發期在春分後,穀雨前是採摘期,育芽能力較弱,發芽較疏,芽色淺綠,無茸毛,春梢長3厘米,著生葉數3片,節間長1厘米。新梢年生長2輪次,10月起為新梢休止期。盛花期11月上旬,該樹只開花不結實。1996年無花也無果。
成茶條索緊直,鱔魚色油潤,韻味獨特,黃梔香氣高銳,持久,湯色金黃,滋味鮮爽,回甘力強,耐泡。
2、姜花香型
(1)薑母香
有性繁殖植株。小喬木型,大葉類,中芽種。
系從鳳凰山鳳凰水仙群體品種的自然雜交後代中單株篩選而成。因成茶具有輕微的生薑味道並帶有姜花的香氣而得名。生長在海拔約1000米的鳳北官頭輋村東北地名叫墩仔的小山頭上,樹齡約100年。
植株高3.9米,樹幅2.9×3.6米,樹姿半開張,主幹圓徑77厘米,主幹離地8厘米處分生4條骨幹枝,分枝密度大,葉片上斜狀著生。成葉長 11厘米,寬4厘米,葉尖漸尖,葉形長橢圓形,葉面微隆,葉色青綠,葉身平展,葉質硬脆,葉緣波狀,葉齒28對,齒狀粗、深、利,葉脈10對。春芽在春分前萌發,春茶採摘期在清明後7—8天。發芽密度中等,較整齊,芽葉生育能力較強,幼嫩芽梢淺綠色,無茸毛。新梢長8.5厘米,著生葉數3片,節間長2.5 厘米。新梢每年生長2輪次,10月起為新梢休止期。盛花期11月下旬,花冠直徑3.1×3.5厘米,花絲136枚,花量多,但結實率較低。
單株產量較高。全年株產茶葉3.5斤左右。1996年春茶採制3斤。
成茶條索緊結壯直,色澤烏褐油潤,自然姜花香氣尚清高,滋味甘醇爽口微甜,山韻味較明顯,湯色橙黃清澈,耐沖泡。
(2)姜花香
又名薑母香、通天香。有性繁殖植株。小喬木型,中葉類,中芽種。
原種系從烏崬山鳳凰水仙群體品種的自然雜交後代中單株篩選而成。因其茶葉有突出的薑母花香味,沖泡時,香氣沖天,滿屋皆香而喻為通天香。相傳母樹植於明代,距今有400多年歷史。
植株較高大,樹姿較開張,樹高3.86米,樹幅4.26×3.76米,主幹圓徑1.1米,分枝密度中等,葉片上斜狀著生。成葉長9.6厘米,寬 3.7厘米,葉形長橢圓,葉尖漸尖或鈍尖,葉面微隆,葉色綠,有光澤,葉身平展,葉質硬度中等,葉緣波狀,葉齒疏淺,齒數28對,葉脈6對。春芽萌芽期在春分前後,春茶採摘期在穀雨前後。發芽密度較大,發芽較整齊,育芽能力中等,芽色淺綠,無茸毛。春梢肥壯,持嫩性較強,春梢長11厘米,著生葉數3—4 片,節間長2.4厘米。每年新梢生長3輪次,國慶節以後為新梢休止期。盛花11月15日—30日,花冠直徑3×3.6厘米,花絲140—156 枚,花量少,結實率低,朔果大部分內含2粒茶籽。
成茶條索緊直,較纖細,淺黃褐色油潤,湯色金黃明亮,姜花香氣清高持久,味道鮮爽,滋味濃醇爽口,韻味獨特,耐沖泡。是鳳凰山名單樅茶樹之一,多次評為廣東省名茶。
3、茉莉香型
(1)茉莉香1號
無性繁殖系。灌木型,大葉類,中芽種。
因成茶沖泡時,溢出自然的茉莉花香味而得名。調查樹是原有單株母樹的無性繁殖個體,經多年培育形成的老樅。生長在海撥810米的鳳凰山,樹齡約150年。現老樅已經有小批量扦插繁殖,形成茉莉香1號無性繁殖系,其後代主要分布在字矛村庵角。
植株高3.4米,樹幅3.2×2.5米,樹姿半開張,從地面處分生8條骨幹枝,分枝密度較疏,葉片上斜狀著生。成葉長10厘米,寬4.6厘米,葉形橢圓,葉尖漸尖,葉面平滑,葉色綠,葉身稍內折,葉質肥厚,葉緣微波狀,葉齒細、淺、利,齒數37對,葉脈10對。春梢萌芽期在春分後,春茶採摘期在穀雨季節。發芽密度偏疏,芽色綠,有茸毛,發芽較整齊,新梢長4.8厘米,著生葉片3—4片,節間長1.2厘米。生年新梢生長3輪次。盛花期11月下旬,花量少,結實率低。
單株產量較高。常年春茶採摘3斤左右。
成茶條索緊卷,烏褐色較油潤,湯色橙黃,茉莉花香味尚清高,滋味甘醇,山韻味較濃,耐沖泡。
(2)茉莉香2號
無性繁殖系。小喬木型,大葉類,遲芽種。
因成茶具有自然的茉莉花的香味而得名。植株高1.8米,樹幅1.1×1.1米,樹姿半開張,主幹圓徑25厘米,分枝密度中等,最低分枝離地19厘米,葉片上斜著生,葉長11厘米,葉寬4.7厘米,葉形長橢圓,葉尖漸尖,葉面微隆,葉色深綠,葉身稍內折,葉質柔軟,地緣波狀,葉齒粗、淺、利,齒數30對,葉脈9對。春芽萌發期在春分後,春茶採摘期在穀雨後7—8天。發芽密度中等,芽色淺綠,無茸毛。因嫁接成活時間短,營養生長相當旺盛,新梢特別粗長,新梢長26—30厘米,著生葉數6—8片,節間長4.5厘米。每年新梢生長4輪次。因樹齡小,尚未開花結實。
成茶條索緊結碩大,黑褐色,香氣清高細銳,具有自然的茉莉花香味,湯色橙黃明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