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道三

喬道三

喬道三,河南省偃師縣夾溝村人,出生於一九一五年十二月十六日,一九三七年八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一九三八年九月在革命聖地延安進入陝北公學,一面學習、一面工作。一九四三年初,他奉調到晉察冀一地委任材料室工作。一九四四年,受命擔任中共偃師縣委委員、偃師抗日民主政府責任秘書,具體負責開展政府各項工作。一九四六年六月,隨皮定鈞部隊勝利完成中原突圍。一九四七年初夏,分配到沈鹿淮縣任縣委副書記,做艱苦的開闢工作。一九四七年十月一日,界首解放,任中共界首市委書記、界首市市長。一九五一年七月九日,喬道三同志因積勞成疾,久治不愈,在皖北東南醫學院附屬醫院(地址在懷遠)病逝,年僅36歲。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喬道三,河南省偃師縣夾溝村人,出生於一九一五年十二月十六日,一九三七年八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一九三八年九月在革命聖地延安進入陝北公學,一面學習、一面工作。一九四三年初,他奉調到晉察冀一地委任材料室工作。一九四四年,受命擔任中共偃師縣委委員、偃師抗日民主政府責任秘書,具體負責開展政府各項工作。一九四六年六月,隨皮定鈞部隊勝利完成中原突圍。一九四七年初夏,分配到沈鹿淮縣任縣委副書記,做艱苦的開闢工作。一九四七年十月一日,界首解放,任中共界首市委書記、界首市市長。一九五一年七月九日,喬道三同志因積勞成疾,久治不愈,在皖北東南醫學院附屬醫院(地址在懷遠)病逝,年僅36歲。

人物生平

(一)抗日熱潮,投身革命

喬道三,又名世綱,一九一五年十二月十六日生於河南省偃師縣夾溝村的一個耕讀世家,自幼聰慧好學,尤喜繪畫。七歲入本村私塾讀書,父親喬時化認為他將來必能出人頭地,光宗耀祖,特從登封聘請名師來家執教,授以“五經”、“四書”。少年喬道三對這種“味同嚼蠟的念經生活”頗為反感,遂憤然罷學,情願學做織布、木工和農活,不久即成為行家裡手。

“九一八”事變後,全國興起抗日熱潮。那時,偃中抗日救亡運動極為高漲。特別是“一二九”運動的“反對華北自治運動”,“打倒日本帝國主義”,“停止內戰一致對外”等口號,獲得全國人民熱烈支持和聲援,對偃中影響很大。偃中的共產黨組織利用這一大好形勢積極開展活動,發展組織,壯大抗日力量和革命隊伍。一九三二年和一九三五年間,共產黨員吳芝圃、郭孝棠到偃師中學任教,秘密領導偃師地下黨組織開展鬥爭,“偃師中學成為豫西共產黨的大本營”。一九三五年,喬道三入偃中插班二年級,開始了新的生活。在這風起雲湧的革命形勢影響下,喬道三接觸了許多進步書籍,看過魯迅、高爾基的著作,蔣光赤,鄒韜奮主編的雜誌和地下黨出版的秘密刊物,從而“看清了道路”,明確了方向,參加了抗日民族解放先鋒隊。他了解到祖國處於危難之中,對日寇占我國土,殺我同胞,深為憤恨。對國民黨的不抵抗主義和“剿共”政策極為不滿,決心衝破家庭束縛,學有所成,以期報效祖國。一九三七年八月,他加入了中國共產黨,開始了為黨奮鬥一生的艱苦歷程。

在偃師中學,喬道三同志積極踴躍地參加了偃中學潮,迫使國民黨縣政府讓同情共產黨的校長教師留校任教,讓因鼓動抗日而被開除的學生復學。他滿腔熱情地下鄉募捐,聲援綏遠將士憤起抗日的愛國行動。他贊成“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真誠地擁護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他全身心地投入抗日救亡的宣傳工作,為喚起民眾而奔走呼號。一九三八年初,他隨中共河南省委宣傳部長去國民黨十五軍內舉辦軍政幹部訓練班,擔任支部委員,講授革命道理,秘密發展組織,擴大黨的影響,為黨做了許多基礎工作。

一九三八年四月,喬道三同志因病返家,按黨的指示,對本村支部和鄰近的加山支部進行指導,經常深夜才能回家休息。為了進一步學習革命理論,將抗日救亡活動進行到底,經組織批准,同年九月,喬道三同志經過長途跋涉,來到了嚮往久已的革命聖地廷安,進入陝北公學。他如饑似渴地學習馬列主義基本理論,研究中國革命的基本經驗。當時生活條件非常艱苦,他不怕困難,不僅搞好了各項工作,而且在學習上有長足進步,理論水平有顯著提高。

喬道三同誌喜愛文藝,擅長繪畫。在偃中學習時,就曾以畫筆為武器,繪出祖國的錦繡河山,畫出帝國主義的侵華野心,歌頌中國人民百折不撓的反抗精神。組織上為了發揮他的特長,一九三九年初,調他到魯迅藝術學院學習,任學員黨支部委員。後又調到華北聯合大學文學藝術部深造。在環境險惡、生活艱苦的年代裡,喬道三同志不辱使命,刻苦學習從未間斷。他在延安北邊橋兒溝居住時,一有空就練習木刻、畫畫、曾刻過魯迅頭像,畫過木屋、樹林、寶塔山等自然風光。即使在向華北行軍的數月內,他仍然隨身攜帶畫具,稍有休息時間,就動手作畫。有位同志曾感慨地說:“如果不是戰爭年代,道三同志一定會成為很好的畫家。”

一九三九年九月下旬,八路軍120師在陳莊戰役中全殲日偽軍1200餘人,並在陳莊舉行祝捷大會,華北聯大遷移中,正趕上參加省會,喬道三同志聆聽了聶榮臻、賀龍等領導同志的講話,受到極大鼓舞。

遷至阜平西邊的易家莊辦學後不久,日寇開始了對晉察冀邊區的大掃蕩,實施“三光”政策,妄圖一舉消滅華北抗日力量。聯大隻得分散辦學,喬道三同志等隨部隊進入晉冀交界的滿山打游擊,擔任黨總支委員和組織幹事,一九四二年又擔任院部秘書,他深深認識到,“要想有前途,只有到民眾的鬥爭中鍛鍊,學習些實際工作經驗,”把民眾發動起來,才能造成陷日寇於滅頂之災的汪洋大海,打敗侵略者。一九四三年初,喬道三同志他奉調到晉察冀一地委任材料室工作時,不斷下鄉,經常深入民眾,向人民宣傳形勢和政策,組織民眾減租減息,徵收統一累進稅,選舉各級組織建立並鞏固民主政府。後來他總結說,“這一段對我幫助很大,使我懂得了如何作實際工作,如何接近民眾。環境越不好,越不能離開民眾。只有到民眾中去才能進步。”

一九四四年五月,喬道三同志經八路軍總部駐地麻田(現為左權縣),來到北方局黨校,參加整風學習。他聆聽了劉鄧政委和黨校負責人的報告,總結了前幾年工作、學習的經驗和教訓,為下一步開展更為艱苦的工作打下了基礎。

在緊張的工作與殘酷的戰鬥間隙,喬道三同志把對家鄉、對親人的思念訴諸筆端,即使是在緊張的戰鬥間隙,他也不忘記見縫插針,寫下一段段日記,或懷念遠方的親人,或把平時與人談話的妙語趣聞甚至於聽到的諺語都隨手記下,看來是想為今後創作隨時積累素材。1944年,喬道三同志與朱博黑一道返回豫西,一路上朱博黑談了很多帶領武工隊打擊日本鬼子的事情。這是很好的小說素材啊,喬道三同志要朱博黑整理一下,說等全國解放以後,他再替老朱同志寫。1983年,喬道三同志的兒子喬之宏到四川綿陽拜訪朱博黑,談到當年往事,朱老潸然淚下:“可惜!他欠我筆債永遠無法還我了!”

(二)皮旅工作,親身力為

一九四四年五月,日寇發動了河南戰役,國民黨湯恩伯、胡宗南各部共四十多萬人不戰而逃,河南等省大片國土淪於敵手。為了收復失地,黨中央決定抽調力量,恢復並擴大豫西解放區。喬道三等多位豫西籍幹部接受組織派遣,在王樹聲的領導下於年底南下經太行山區,越過黃河,到達豫西,於一九四五年三月與皮定均率領的豫西抗日先遣支隊會師。喬道三同志受命擔任中共偃師縣委委員兼偃師抗日民主政府責任秘書,具體負責開展政府各項工作。他與縣委書記劉石安、縣長李煦(民主人士)組織起縣大隊武裝,隨先遣支隊轉戰各地,襲擊日偽據點,解放廣大鄉鎮,經過“扒頭戰鬥”、“佛光戰鬥”、“管茅戰鬥”、“緱氏戰鬥”,基本上穩定了局面,保證了政府工作的順利開展。

喬道三同志在陝北和晉察冀學習期間,學校領導人成仿吾、羅邁(李維漢)、沙可夫等人的文化素養和探索精神諸方面,對他影響很深。他回到偃師之後,總是身穿蘭布長衫、戴著近視眼鏡,言談舉止,儼然一副文質彬彬的文人風度,和他一起工作的同志都感到他親切、熱忱、穩重、沉毅。他的同鄉、著名記者周原(註:本名喬元慶,新華社著名記者,焦裕祿的報導者)在寫給喬道三同志的兒子喬之宏的信中回憶說:“他是一位溫文爾雅從來不大聲說話的人,在戰場上,敵人的子彈再密集,他也不會狂奔大呼,能快走幾步,連連喊幾聲誰,也就顯的他十分慌張了。”他是本地人,同鄉、同學、親朋、故舊很多,他根據黨的知識分子政策和統戰政策,把那些熱情高、有能力的知識青年介紹給縣政府,分配適當工作,對作出一定貢獻的同志還介紹加入黨組織,壯大革命力量。對於抗日堅決,為人正派,在民眾中威信高的黨外人士,如以李旭為首的一批人,則推心置腹,促膝談心,團吉他們一道工作。後來黨外人士胡亞卿被日寇打死,縣政府還在管茅村開了追悼會,寄託哀思。對於剛參加工作的同志,明確交待工作任務和工作方法,放手讓他們大膽去乾,讓他們在實踐中逐步提高。對於甘於為日寇效勞的民族敗類,即使是親友,也不寬容。郝子龍是他的同學加朋友,當弄清郝在為日寇蒐集情報時,便立即令人逮捕槍決了這個民族罪人。

喬道三同志把民眾利益放在第一位,處處為民眾著想。他根據黨的布置,在一九四五年春領導了一場聲勢浩大的“倒地”鬥爭民眾運動,狠狠打擊了重利盤剝農民的惡霸地主,使在災荒年景失去土地的農民,又以平價贖回自己的土地。夏秋季節,蝗蟲為害,縣委發動幹部民眾下地滅蝗,他帶頭回響,自製拍子,親到莊稼地里打蝗蟲,做出了顯著成績。夏糧徵收,他線上為統一布置下,帶領幹部深入村莊,認真核算,搞好合理負擔。喬道三同志的模範工作,蠃得了偃師人民的稱譽。

抗日戰爭勝利後,國民黨反動派在美帝國主義的支持下,準備發動內戰。為了挫敗美蔣陰謀,爭取國內和平,黨中央作出把河南等八個解放軍區撤退到隴海路以北的重大讓步。一九四五年十月,皮定均支隊奉命撤離豫西,南下中原,與李先念部會師。中原軍區成立後,皮部改編為中原軍區第一縱隊第一旅。偃師縣的幹部組成一個約五百人的教導團,喬道三同志擔任教導團二連指導員,隨軍南下。部隊到達桐柏山後,喬道三同志擔任皮旅一團工作隊長,並隨一團駐紮在白雀園西南的光山縣的沙窩鎮。一九四六年初,喬道三同志被任命為沙窩鎮鎮長。

那時生活艱苦,沒有鹽吃,菜金極少,需自己上山砍柴換鹽吃。沙窩鎮有米無面,喬道三同志吃不慣,身體日漸消瘦。但革命熱情絲毫不減,工作之餘,還饒有興趣地蒐集民諺,編寫詩歌,組織“詩社”,要求每位幹部過幾天寫一篇,交他修改。他在“詩社”成立那天當眾朗頌了自己的帶頭作《我的祖國》:“曾走遍北國,乾淨的土地上,耕者不用農具,是馬蹄、獸爪。曾走遍北國,乾淨的土地上,耕者不用五穀播種,是血腥的頭顱……”

一九四六年六月二十六日,國民黨反動派撕毀停戰協定,悍然下令向我中原部隊發動總攻。為了粉碎敵人的進攻,根據中央指示,李先念、王樹聲、王震率三大主力向西突圍回陝甘寧邊區,皮旅擔負掩護主力迷惑敵人的任務。喬道三同志帶領幹部連跟隨皮旅一團在白雀園一帶抗擊敵人,三日後即勝利完成掩護任務,又隨皮部執行東進計畫。他們從劉家沖整隊出發,向南虛晃一槍,然後以九十度大轉彎向東疾過,穿過大山,徒涉激流,打土頑,擊蔣軍,走山道,越鐵路,經過二十四天的征戰,粉碎敵人兩千多里的追擊阻擊,終於戰勝敵人,戰勝困難,勝利到達蘇皖解放區的盱眙附近,完成戰略轉移的光榮任務。

喬道三同志在這次行軍打仗中,勇敢頑強,艱苦奮鬥,不怕困難。百折不撓。在一次夜行軍中,他的近視鏡被樹枝掛掉了,走路深一腳淺一腳,吃盡了苦頭,後來見老戰友朱博黑時說:“老朱,可苦了!”但是他從未掉隊,並且模範遵守黨紀、處處關心同志。過鐵路時,新戰士陳大年彎下腰來撫摸鐵軌,非常好奇。那時敵人用密集火力封鎖鐵路,稍一停留,就有危險。喬道三同志急忙在他屁股猛擊一掌說:“快走!”剛過去,敵人一梭子子彈打在鐵路上。後來,部隊里流傳著喬道三一巴掌救活了一條命的故事。

(三)南下中原,打開局面

一九四六年八月,喬道三同志所在的幹部連改稱“豫皖蘇幹部大隊”,在吳芝圃的率領下,開到陽穀縣,進入冀魯豫黨校學習“七大”檔案,武裝思想,為南下開闢豫皖蘇根據地作準備。

一九四七年初夏,喬道三等同志越黃河,南下成功,經豫皖蘇區黨委介紹分配到沈鹿淮縣任縣委副書記兼宣傳部長,做艱苦的開闢工作。那時沈鹿淮縣剛剛建立,機構不健全,幹部奇缺,又處於“拉鋸”局面,再加上蔣軍常來,土頑猖獗,廣大人民對黨的政策還不理解,不敢接近子弟兵,因此需做艱苦細緻的發動工作。喬道三同志與幹部戰士深入民眾,用拉家常,乾農活等多種形式,宣傳黨的政策。有一次,警衛員鄭坤成到民眾家做工作,因老大爺張朋山的兒子被土頑打死,厭惡軍隊,態度冷淡,但老大娘卻熱情,留著吃麵條。他怕違犯紀律,藉故跑了。喬道三同志知道後,與他一起又到老大娘家,幫助織布劈柴打水,又拉家常,使老大爺消除了對解放軍的顧慮,提供了許多有關土頑的重要情況。老大娘看鄭坤成年小,就認做乾兒子。後來,老大爺成了積極分子,為民主政府做了很多有益的事情。

喬道三同志做了大量建設基層政權的工作。他帶領部分幹部在小趙寨搞建政的試點工作、培養積極分子,對地主趙萬頃開展說理鬥爭,把舊保甲制度改成行政村,建立基層政權,組織農民會、婦女會、青年團、兒童團、組織民兵武裝,擴大縣大隊武裝力量,工作很有成效。為了保證劉鄧大軍順利通過沈鹿淮縣境,喬道三同志與縣書記吳忠培、縣長馬捷,帶領幹部戰士,在黃泛區修道路,在界首至槐店的沙河沿岸,發動民眾,搭建浮橋,使大軍順利通過沙河,保障了大軍按時順利通過。

根據鬥爭形勢的發展,喬道三同志在楊集做當地土豪楊顯卿的工作,希望他支持革命事業,建立統一戰線。不料楊顯卿自恃有土頑做靠山,與人民反自為仇,故為民主政府所逮捕。楊的親友卻勾結土頑數百人,偷襲民主政府所在地張保園村。喬道三同志沉著機智,帶領部分戰士聲東擊西,衝出重圍,並救出一些同志。但終因寡不敵眾,在此養傷的項城縣長鬍凌雲等數八位同志未被救出,慘遭殺害。喬道三同志極為悲痛,後來帶領縣大隊掃蕩土頑,對為首的幾個作惡分子給以嚴厲的鎮壓。

一九四七年十月一日,陳粟大軍解放界首,喬道三同志被任命為界首市市長。

新政府剛剛建立,敵我拉據局面尚未結束,社會風氣極為混亂。為了安定社會秩序,喬道三同志立即發布安民告示,掛出牌子,選定辦公地點,開始緊張工作。他深入貧苦市民和工商業者中間,宣傳政策啟發覺悟廣交朋友,建立工會,組建街道基層政權,正確貫徹黨的各項政策。為了進一步鞏固和發展新生政權,喬道三同志在上級的支持下,組織建立了市大隊和劉興區隊等武裝力量,與沈鹿淮縣大隊聯合,採取區區聯防,互動配合,充分發揮游擊戰術的優勢,白天隱蔽,夜晚出擊,兜圈子,打埋伏,並伴以政治瓦解工作,很快把周圍一萬多土頑消滅乾淨。

每次打仗,喬道三同志總是機智沉著,身先士卒。一次,他聞知紙店區委書記、區長和區員等三人被土頑劫持到大王莊。立即帶領市新成立的界首市大隊奔襲大王莊,解救被土匪包圍的我紙店區政府幹部,斃傷敵四十餘人。接著即聯合紙店、閘子、黃橋等區中隊四百餘人,一面清剿余匪,一面向各村民眾宣傳匪首罪惡。又一次,他從積極分子中得知,國民黨皂廟鎮長閻鍔軒正在召開商民會,攤派錢糧,當即將其打跑,斃敵七名,繳獲戰馬四匹。十一月二十日,華野民運部副部長朱斌及警衛一行六人由光武區劉小寨駐地來界首和喬市長研究工作,二十一日,返回駐地途經八里橋劉莊時,突遭土匪伏擊壯烈犧牲。縣、市大隊聞訊趕來,捕斃一些兇手,掩埋戰友遺體。喬道三同志得知後悲痛欲絕,決心報此血仇。後來他帶領武裝剿滅了那一帶土頑,並查出參與殺害朱斌烈士的匪徒,立即正法。全國解放後,在上級指示下,他指定專人立案調查,終於捕獲首犯和主犯,為烈士雪了仇。一九五一年五月三十一日,在喬道三同志的主持下,市委、市政府於中原廣場為朱斌等六烈士隆重舉行追悼大會,華東野戰部隊、阜陽軍分區和阜陽行署等均派代表參加,輓聯高懸,告慰烈士。

一九四七年十二月,粟裕同志率華野總部再次來到界首,聽取了喬道三同志關於開闢界首的工作匯報,對他的工作給予了高度評價,並決定派出華野主力兩個連,與界首縣、市大隊組建界首支隊,掃平這一帶的土頑勢力,保衛民主政權。喬道三同志深受鼓舞,此後幾個月內,他帶領界首支隊和地方武裝主動向土頑勢力發動進攻,很快消滅了界首周圍的土頑勢力,穩定了形勢。

(四)執政界首,穩健發展

一九四八年春,沙河中游沿岸各城鎮均已解放,上級決定,組建中共界首市委和中共沙河工委,以統一沙河沿岸各城鎮的工商稅收和金融財貿工作。喬道三同志被任命為沙河工委委員、界首市委委員、界首市市長,工作擔子更重了。

他首先抓了界首市工商業的恢復和發展,鼓勵商人經商,工廠開工,對於錯收的某一些工商業者的財產,則報請上級批准,逐戶逐物登記造冊,折成中州幣徹底退賠,消除了工商業者的疑慮。界首市場迅速繁榮起來,堪稱豫皖蘇區的重要商埠。

為了打擊並排除國民政府的貨幣,他根據上級部署,帶領全市幹部,貼出禁用法幣,使用中州幣的布告,召開各種會議,廣泛宣傳,做到家喻戶曉。並對市場進行抽查、突查和全面檢查,採取了集中民眾的法幣,派人攜帶到國統區換回各種物資的方法,解決了本區對軍用品和生活用品的需要,使廣大民眾得到益處,界首市在“排法”鬥爭中,創造了寶貴的經驗,受到豫皖蘇中央分局的表揚。

淮海戰役開始後,界首市組成支前大隊部,喬道三同志作為領導成員和界首中學校長,經常深入大街小巷,做了許多具體工作。他號召學生參加支前鬥爭,並組成了一支一百三十名學生的支前工作隊,開赴前線;餘下百餘名學生又組成秋收工作隊,在後方搞征糧和運輸等工作。

一九四八年十一月十二日,豫皖蘇軍區張國華司令突來界首,向市委布置由界首市水運中野一縱二十旅到阜潁河渡口,阻擊黃維。喬道三同志和界首市幹部立即派人去槐店給吳忠(一縱二十旅旅長)送信,並組織船隻和水手,籌備乾糧,保證了吳忠旅順利地於次日早晨趕到阜陽潁河渡口,遲滯了黃維兵團東進時間,為主戰場全殲黃伯韜兵團贏得了寶貴時間。

淮海戰役勝利後,喬道三同志帶領領全市乾群積極開展支援渡江戰役的鬥爭。一九四九年三月八日,他在全市動員大會上作了鼓舞人心的報告,會後動員了一百多隻船、一百五十名水手和數十名學生,隨軍南下,參加渡江戰役。

喬道三同志帶領全市人民,為支援解放戰爭,獻出了自己的智慧、熱情和心血。

一九四九年春,豫皖蘇建制撤銷,界首市劃屬皖北行署領導。喬道三同志既是市長又是市委書記,集黨領導責任於一身,工作十分繁忙,但他一直抓得很緊,很有條理,而且卓有成效。他先是抓住鞏固政權,支援前線,搞好市政建設,對敵開展經濟鬥爭;接著是保護和發展工商業,創建工廠,繁榮經濟,變消費城市為生產城市;後來又開展土地改革,鎮反運動。對於這些工作,他親自動手,既當指揮員,又當戰鬥員,不抓出成效決不罷休,表現出堅強的毅力和戰鬥的韌性。

為了安定社會秩序,喬道三同志把舊社會所遺留下來的地痞、流氓、小偷、妓女、老海鬼,收容到戒毒教養所,組織他們做木工、縫紉、紡織、編筐等項工作,通過勞動,把他們改造成為新人。

喬道三同志特別注意貫徹黨的民族政策,注重調動各方面積極因素,以建設新界首。有一次,新舞台演了一出刺激回民民族感情的小戲,引起教門街回民的不滿。喬道三同志聞知立即出面處理此事,一方面教育有關幹部認識錯誤,在民眾大會上向回民道歉,一方面宣傳黨的民族政策,調動有關人士做好回民思想工作,很快平息了這次波動,達到了穩定社會秩序,加強民族團結的良好效果。

一九四九年青黃不接時,市場相對蕭條,部分工人失業,貧苦居民生活困難。喬道三同志採取“以工代賑”的方針,組織居民修河壩、整街道、挖陰溝,結合銀行貸款,組織生產合作社和供銷合作社,積極解決勞動就業問題。同時,對私人企業貫徹保護、扶持和幫助發展的政策,根據“勞資兩利”的原則,鼓勵工人到私人企業里做工,使工人和業主都能從中得到好處。十月初,在喬道三同志的積極籌備和努力下,界首市第一屆各界代表大會召開了,他代表市政府報告了兩年來政府工作情況,提出了建設和發展界首的大政方針,得到了與會代表的熱烈擁護。

(五)亂世兒女,依依深情

在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波瀾壯闊的革命戰爭中,喬道三同志告別父母,遠離親人,投身革命,走向戰場。喬道三同志無兄無弟,僅一姐二妹,他的父親喬時化非常疼愛他,在他身上傾注了全部精力,管教極嚴。喬道三同志非常孝順雙親,投身革命之後,針對複雜多變的局勢,他耐心說服性格剛直的父親顧全大局,順應時勢,同意他前往延安。一九四五年,密縣游擊政府縣長朱博黑的母親被日軍殺害,為了幫助戰友,喬道三同志說服父親將朱博黑的妹妹以及洛陽游擊政府縣長董敬齋的妹妹留在家中照顧,直到半年後,她們參軍南下。當時,喬道三動員了不少親屬和同鄉、同學中的進步青年參加革命隊伍。

戰爭期間,喬道三同志多次化名“一川”,鴻雁傳書,告慰遠方親人。“一”是漢字書寫的一橫,也稱一道;“川”是豎著的三,隱著“道三”二字,這是出於保密的考慮。一九四七年五月六日,他寫信給堂兄道圃說:“母親為我傷心流淚,使我日夜難安心,也許會有機會看她老人家。”另有一封家書裡面寫道:“想娘,能來一趟不?希能即日見面。”亂世兒女空多情,奈何?在日記本上,他寫下一首《故鄉》的詩歌傾訴著對遠方母親的思念。從親人輾轉寄來的信中,喬道三同志得知伯母去世,非常難過,覆信道:“我決定穿一年白鞋為伯母守孝。”他是這樣寫了,也是這樣做了。他的警衛員康玉成在回憶喬道三同志的文章中提到喬市長愛穿白回力鞋,卻不知道這其中藏著喬道三同志對長輩的孝心。

他記掛著遠方的妻兒,日記中多次提到。在河南新縣沙窩鎮工作時,環境惡劣,又值中原突圍前夕,他在一九四六年四月十六日的日記中寫道:“中仁弟(註:喬道三同志的妻弟牛中仁,一九四五年在他的動員下參加革命),你是否寫了家信?我想念之宏,因為他比從前更頑皮,所以也更可愛。他跟著咱們犯了抗日罪,和他爺爺跑到陝西避難,他是個十二歲的頑童跑不動路會哭,想奶奶想媽媽想外婆,大概不會想我,因為他去年才認識我,也許會想你,寫信了告訴我,我也寫。”這是一封信的底稿,頁末空白處還畫有落淚的娃娃臉。直到一九四九年春天,喬之宏輾轉來到界首,父子才生活在一起。娃娃臉附近寫有“鄧發、秦博古、王若飛、葉挺”四人名字,旁邊畫著血淋淋的大刀,下面寫有“血仇”二字,每字下方各畫三個大驚嘆號(註:一九四六年四月八日,葉挺等四位同志從重慶返回延安的途中,因飛機失事遇難)。

他的同宗兄弟喬世泰,頗有幹才,在國民黨統治區任過副縣長。一九四八年,喬道三同志給他發了一封信,原件已不存,他的日記上留有底稿,全文如下:

“七弟世泰:親愛的弟弟,各奔前程已經十三年了,無有相會之日!你對我有戒意吧!我同前一樣,還是好說好鬧,高興時好說笑話,不同的就是臉上多長了幾根毛,並不是‘黃毛’更不是‘紅毛’,但小孩子們見了還怕,因為他們摸了不敢動的東西曲理,所以不能理直氣壯,大概不會是毛硬刺人吧(笑話)?

兄弟們離別各奔前程本來是一件寒心的事情,若單純為飯碗,為榮譽尚未能諒解,否則,當自省。

我處事多人少,整日鬧得不可開交,弟弟若無要務望來相助!就來天天玩也好,帶徒弟更好!天就明了,這些不能等到明天再乾!問弟妹們好,侄、侄女們好!一川”

信中,喬道三同志是以兄弟情緣和共產黨員的雙重身份對話七弟,語調輕鬆,又不失原則立場。第一、二段指出兄弟二人立場不同,但若只為飯碗而守定錯誤的人生觀則當反思。第三段則暗示一九四七年十月解放的界首市百廢待興的繁忙景象,“天就明了!”邀請七弟投奔革命前來相助,多帶些人更好!信件出於安全,構思極其巧妙,令局外人唯讀到親情,而七弟世泰能閱之瞭然,用心良苦。事後,喬世泰託辭辭職返回故里偃師夾溝村,喬道三同志得知後托人帶口信請他來界首中學任教,可惜喬世泰染病身故,未能成行。

(六)知人善任,兩袖清風

喬道三同志的領導作風有兩大特點:一是善於用人,二是深入民眾。

在使用幹部上,他很愛惜人才,善於揚長避短。在籌劃辦電廠時,既無資金,又無設備,更沒有懂得技術的人。當時他選中了頗有鑽研勁頭的財政科長王毅文同志,因為王既有籌集資金的便利,又有刻苦鑽研能打開局面的特長。王親自去上海費了不少周折購來發電機組,還請來了技術骨幹,並邀來幾位高級知識分子幫助指導,僅用了幾個月時間,就辦起了阜陽地區第一家電廠,使界首破開荒地用電照明和生產。在街頭大放光明的那天,全市一片歡騰。喬道三同志使用幹部比較放手,既注意調動幹部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又有利於培養和提高幹部的政治素質和工作能力,副市長齊世欽調出後,由張大之兼任市政府秘書(仍是司法科長)。市政府的機關工作除重大政策原則問題外,喬道三同志都放手讓張大之去乾,使這個長期做部門工作的幹部得到了很大鍛鍊,學到不少東西。那時,機關的政治學習抓得很緊,天不亮就集合幹部出操,學習《社會發展史》,那時學習材料又少,無法以自學為主,主要是採取上大課結合小組討論的辦法進行。喬道三同志就把上課的任務交給張大之等幾個科長,既放手使用他們,又注意個別幫助提高。

一九四九年春,界首發生了解放後的第二次大火災,由於消防設備落後,半天之內燃燒一條吉甫街,損失慘重,教訓深刻。市政府隨後就著手抓消防隊的建設工作,決定由商聯出面籌集資金並選派商界代表白宏光去滬購買消防車。那時上海剛解放,沒有現成的消防車出售,只能購買汽車送去改裝。白到滬後打聽到一家美國洋行有一部道奇牌轎車想出售,便去該行看貨議價。“洋大人”見白穿著土裡土氣,認為他根本買不起轎車,就以輕蔑的口吻嬉弄他:“這車子只要五百萬元(合現在人民幣五百元),可你買不起”。白宏光心想不能放走這個便宜貨,當即表態成交。美國人後悔了,反口不賣。白據理到公安局告狀,迫使洋行不得不賣,氣得把車上的收音機故意拆走。此車改裝成消防車開回界首後,喬道三同志親自接見了白宏光,表彰了他勇斗洋人的膽量和揚眉吐氣的事跡,使白宏光受到很大鼓舞,更加積極為界首市的消防工作賣力。形成了生動活潑的政治局面,呈現出一派興旺發達的景象。

走民眾路線是喬道三同志的工作作風又一突出特色。他是一個性格比較內向的人,話語不多,乍一接觸覺得他對人不熱情,時間稍長,方發現他是個平易近人、禮賢下士、很會交朋友的領導同志。他不擺架子,能深入工廠、商店、街道,在各界人士中交了不少知己朋友。特別是懂技術的機電工老師中,有不少人跟他是無話不談的;工商界會辦工業的掌柜們,特別是工程技術人員,他們對喬道三同志都很信任。他病逝後,這些方面的人士都很沉痛地悼念他。平時,他除了開會以外,很少在市政府,而是到民眾中去了解情況,徵求意見,宣傳黨的政策,學習工業生產的知識,足跡遍及所有生產單位。因而有時上級來人或部門領導幹部來找他請示工作,多半在工廠找到他,發現他在那裡找工人或幹部談心。他常常是朝地上一蹲,邊看工人幹活邊談話。談話的內容很廣泛,生活、思想、工作、技術等方面問題,無所不談。特別可貴的是他能拜工人為師,求教工業知識。比如:排一條輪船的船體用什麼木料好?要用多少木頭?多少工?用多大馬力的機器?界首需要多大的工業和照明用電量?多大馬力的機器能帶動多大的發電機?捲菸、磨麵的機器得用多大電動機才能帶動?如此等等。他經常接觸的工人師傅有汽車工人王貴典、機械工人於同水、造船工人×××,還有丁銘泉同志等對工業有興趣和經驗的幹部。為了組織麻袋廠等手工業生產,他還和熱心於此道的宮勛老先生交上了朋友,支持他研究木製紡紗機。為了組織解放區的物資運往敵後換取棉布、醫藥、食鹽等工業品,供軍需民用,支援前線,喬道三同志親自和王耀三、關繼卿、周捷三等商人打交道,教育他們為支援前線出力,為保障豫皖蘇邊區的供給作出了一定貢獻。

喬道三同志並不是一個一味嚴肅刻板的人,而是一個有文化修養多才多藝的人。他曾在延安魯迅藝術學院和華北聯大文學院學習、工作幾年,他會畫素描、會唱秦腔、能寫一手比較漂亮的毛筆字,也愛看河南梆子戲。他認真貫徹黨的文藝方針政策,關心界首市的大眾劇團和新成立的市委文工隊的工作,平時對於馬金風、毛愛蓮、徐玉琴、張風雲等著名演員,他都有過接觸,傾聽他們的意見;在各界代表會中,還安排了一些老藝人作代表,改善了輕視“戲子”的舊觀念,提高了戲劇界人士的社會地位。

喬道三同志在黨內兼任市委書記,集黨政領導責任於一身,對於黨在各個階段的中心任務,他一直抓得很緊,而且做得卓有成效。一九四八年,交通還很不方便,黨報傳遞較慢,看到報紙時,新聞已成“舊聞”。為此,喬市長非常積極地想辦法搞收音機,先從十八軍丟下的電訊器材中找出一部破軍用收音機,從民間找了曾在國民黨時代搞過電台修理的羅思維來修,拆些舊零件,拼湊成機子,才算及時聽到黨中央的聲音。以後,市委宣傳部組織專人記錄新聞,供領導同志閱讀,並給文化館出黑板報選用,使中央新聞儘快的與民眾見面。

毛澤東同志在七屆二中全會上指出:“從我們接管城市的第一天起,我們的眼睛就要向著這個城市的生產事業的恢復和發展。”根據在界首工作多年的經驗,喬道三同志提出了“工業強市”的戰略目標。一九四九年界首歸建後,阜陽地委的主要精力是抓農業。但喬道三同志到地委開會、匯報工作總是談界首的工業生產,因講到工業用電需要多少凱羅瓦特,有些幹部就戲稱他為“凱羅瓦特同志"。在喬道三同志擔任界首市長的四年中,界首市相繼辦起了發電廠、鐵工廠、造船廠、麵粉廠、麻袋廠等一些初具雛形的工業,初步解決了能源、機械、交通和發展輕工業的路子,抓住了發展工業的重要環節,給界首工業的發展打下了一個好的基礎。

在他當政的四、五年間,先後辦起了發電廠、鐵工廠、造船廠、麵粉廠、麻袋廠等初具雛型的工業生產單位。這對於沒有基礎,又經戰爭破壞,而剛剛建立起來的新政權,不能不說是一個了不起的成績。

喬道三同志艱苦奮鬥,廉潔奉公的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的。那時實行供給制,國家除供給吃穿外,每月發的津貼費很少,市長也和大家差不多。幹部中流傳著“富不到三天,窮不到一個月”的順口溜。意思是每月津貼只夠花三天。喬市長雖掌握全市的人權、財權,卻兩袖清風,不沾分毫,和大家一樣啃窩窩頭,過清貧生活。他有吸菸的嗜好,有時斷了買煙錢,也常常向別的同志討黃煙末用紙捲起來過菸癮,晚間還常見他彎著腰在辦公室里找菸頭子吸,而對公家備用的招待煙從不染指。當時市政府有個小金庫,保存著大軍過境留下的許多物資,有汽車輪胎、電訊器材、布匹、棉紗、軍毯、大油筒等東西,都由總務股列帳管理,任何人不準擅自動用。為什麼卡得這樣緊呢?後來大家才明白,喬道三同志要集中一切財力辦工業,記得辦電廠時,就把這些物資全部拿出處理變錢買機器。警衛員鄭坤成注意到他的襯衣爛了一個大口子,就自作主張,用自己珍藏多年的兩塊銀元狠狠心買了一丈二尺龍頭白洋布,送到尹家裁縫鋪做了兩件襯衣,一件送給喬道三同志,一件自己穿。喬道三同志接過襯衣,首先批評了鄭坤成,然後動情地表示:襯衣自己收下了,算是暫借的,等自己以後手頭寬裕了,再還給鄭坤成。建國後,喬道三同志的愛人來看望他,帶來了一些家鄉的土布和土產,喬道三同志讓妻子趕做了一雙鞋子和一件襯衣,並擀了麵條,拿出土特產招待鄭坤成,算是還了債啦。

由於長期勞累過度,未得到很好地休息,喬道三同志身體消瘦,抵抗力差,一九五一年不幸得了肺病,常感胸悶,不斷咯血,但仍堅守崗位,努力工作,從不提出請假休養,以致病魔纏身,日益加重,最後經同志們多次勸說,才勉強同意去阜陽、懷遠治療,但為時已晚。七月九日十一時四十五分,道三同志停止呼吸,與世長辭了。

皖北行署鑒於喬道三同志在戰爭年代,為祖國為人民歷盡艱難困苦,出生入死,勤奮工作,戰鬥一生,決定追認他為烈士。界首市家家戶戶自發懸掛喬市長遺像進行悼念。喬道三同志把自己人生中最光彩的時期奉獻給了界首,他以極其出色的領導能力、政治能力和經濟能力,帶領界首軍民開創了一個新天地。同時他所具有深厚的文學藝術修養和光明磊落、艱苦樸素、廉潔奉公的為人,都永遠讓他成為界首人民心中最鮮活的記憶。

(根據楊民清、張大之、康玉成、喬之宏回憶文章綜合整理 市博物館供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