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喬拖號(Giotto)是一艘歐洲空間局所發射的太空探測器,主要任務是探測哈雷彗星。喬托號於1986年3月13日成功以596公里的距離通過哈雷彗星的核心。喬托號是為了紀念義大利畫家喬托·迪·邦多納而命名的,他曾在1301年觀測過哈雷彗星,並視為“伯利恆之星”。
發展歷程
“喬托號”彗星探測器是由歐洲空間局製造,用於飛越和研究哈雷彗星的裝置。在1986年3月13日,該探測器成功到達了距離哈雷彗星彗核596公里的地方。
喬托號探測器最初是希望作為一次歐美聯合的哈雷彗星探測任務的一部分而開發的.但後來NASA退出了這項任務。
這個圓柱形的飛行器是基於吉奧斯(GEOS)地球軌道研究衛星而開發的。它最大的改進是鋁和凱夫拉爾纖維B製成的外殼,它能夠在與彗星交會的時候保護飛行器,免受高速塵埃微粒的破壞。
喬托號探測器是一個國際哈雷彗星研究計畫的一部分。第一次彗星交會是在1986年3月12日。在這次交會中,喬托號探測器在距離慧核7.8公里的地方發現了氫離子。22個小時之後,喬托號進入了弓形激波,在這裡太陽風速度降低到了亞音速並進入慧發。在到達距彗星最近點之前的7.6秒,喬托號由於塵埃微粒的碰撞而發生旋轉。它與地球的通信中斷了32分鐘,而且它的攝像機遭到了無法修復的破壞。但是在這之前,喬托號已經到達了距離慧核596公里(370英里)的位置,並獲得了有史以來最近距離的彗星的照片。
後來,喬托號探測器又被重定向到Grigg-Skjellerup彗星。最後,喬托號於1992年7月23日停止使用,從那時起它就停止了活動。
探測過程
亞利安一號運載火箭在1985年6月2日從法屬蓋亞那庫互(Kourou)將喬托號發射升空,而位在德國達姆施塔特的歐洲太空控制中心(EuropeanSpaceOperations)負責操控這顆衛星。
接近哈雷彗星 蘇聯的織女一號在1986年3月4號開始將彗星的照片傳回地球,並在3月6日首次觀測到哈雷彗星的彗核。而織女二號也緊接在3月9日飛過哈雷彗星。
1、接近哈雷彗星
喬托號在1986年3月14日成功以600公里的距離通過彗核附近,並在小型彗星粒子的撞擊之下倖存下來。其中一次撞擊讓喬托號的轉動軸發生偏移,所以它的天線無法指向地球,並毀壞了部分儀器。在32分鐘的調整後,喬托號繼續收集有關哈雷彗星的資料。
彗星粒子另一次撞擊喬托號則破壞了彩色相機,不過是發生在喬托號近距離通過彗核,並傳回照片之後。
2、第一次飛掠地球
第一次飛掠地球 喬托號的軌道後來為了可以飛掠地球而受到修正,衛星上的儀器則在1986年3月15日世界協調時02:00關閉。
3、接近葛里格-斯克傑利厄普彗星
接近葛里格-斯克傑利厄普彗星 喬托號在1990年7月2日再度運作,並借著地球的引力彈弓接近下一個探測目標。喬托號在1992年7月10日接近葛里格-斯克傑利厄普彗星(CometGrigg-Skjellerup),距離僅有200公里。衛星上的儀器則在1992年7月23日再度關閉。
4、第二次飛掠地球
第二次飛掠地球 喬托號在1999年第二次飛掠地球,不過這次並沒有讓衛星上的機器再度運作。
結構特點
“喬托”號探測器是一個圓柱形的飛行器是基於“吉奧斯(GEOS)”地球軌道研究衛星而開發的。它最大的改進是鋁和凱夫拉爾纖維B(一種質地牢固、重量輕的合成纖維)製成的外殼,它能夠在與彗星交會的時候保護飛行器,免受高速塵埃微粒的破壞。
使用情況
第一次與彗星交會是在1986年3月12日。在這次交會中,“喬托”號探測器在距離彗核7.8公里的地方發現了氫離子。22個小時之後,“喬托”號進入了弓形激波(太陽風以高速接近星球磁場的邊緣而形成),在這裡太陽風速度降低到了亞音速並進入彗發。在到達距彗星最近點之前的7.6秒,“喬托”號由於塵埃微粒的碰撞而開始旋轉。它與地球的通信中斷了32分鐘,而且它的攝像機遭到了無法修復的破壞。但是在這之前,“喬托”號已經到達了距離彗核596公里(370英里)的位置,並獲得了有史以來最近距離的彗星照片。
後來,“喬托”號探測器又被重定向到Grigg-skjellerup彗星。最後,“喬托”號於1992年7月23日停止使用,從那時起它就停止了活動。
性能參數
基本信息
•名稱:喬托(Giotto)號探測器(歐洲)
•製造商:英國宇航公司
•發射日期:1985年7月2日
•發射地點:法屬蓋亞那,庫魯
•軌道:太陽軌道
•運載火箭:阿麗亞娜1號
•緯度:北緯5度9分34.92秒
•經度:西經52度39分1.08秒
有效載荷
•“哈雷”彩色攝像機,中性質譜儀,離子質譜儀,塵埃質譜儀,塵埃碰撞檢測器,等離子分析儀(2),高能粒子分析儀,磁力計,光學探測器
結構尺寸
•1.9米×2.9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