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喜蘭”是旅美11歲的大熊貓“倫倫”和“洋洋”的第二個孩子。“喜蘭”寓意:喜悅的亞特蘭大,是一隻雄性大熊貓。2014年和妹妹寶蘭回到中國 。回國初期,喜蘭因為不認識飼養員投餵的筍,一度挨餓吃草,認識筍以後只掐筍尖。
“喜蘭”出生經歷
2008年7月下旬開始,“倫倫”便開始了喜睡,活動量減少,採食減少等妊娠行為。8月中旬我受單位派遣前往亞特蘭大動物園參加大熊貓“倫倫”的繁殖工作。根據倫倫的妊娠行為,和我育幼的多年經驗,我對“倫倫”的產仔充滿了期待,認真準備產前產後的工作。
8月29日,專家通過超聲檢測確定了“倫倫”體內的胎兒發育良好。8月30日,早上倫倫開始煩躁不安,來回走動,抓牆,啃木頭等臨產行為。13:25破羊水,經過9個小時的陣痛,22:10產下了一隻幼仔掉在地上,由於幼仔被胎膜包裹叫聲很小,作為媽媽的倫倫遲疑了一下,看了看,想了想最終還是把孩子含起舔著幼仔,22:15幼仔叫聲洪亮,身體紅潤,體形偏大,根據觀察和分析初步判斷幼仔身體健康強壯。
從倫倫有了臨產反應到幼仔的出生我都在焦急中等待,那真是人生的一種煎熬……,終於在煎熬中迎來了曙光,心緒終於可以稍鬆懈一下,才感到肚子早已咕咕大叫,狼吞虎咽後依舊守候在“倫倫”的身旁,認真的分辨幼仔的叫聲,仔細地觀察母親的行為,準確的判斷幼仔是否吃上初乳。初乳是幼仔成活的關鍵,但是我看不見幼仔吃奶的動作,因為熊貓母親時刻把孩子捂在胸懷裡,我也無法協助幼仔吃上初乳,只能根據精神和叫聲來判斷幼仔是否健康,從而判斷是否吃上初乳,因此幼仔的叫聲時刻提醒著我,他的健康狀況,叫聲好像成了我的“救生符”,我不敢有輕易怠慢。
9月1日 7:00左右,“倫倫”時常倦臥對幼仔的哭喊有時愛理不理的,幼仔實在是大叫了才會引起她的注意,也許產仔的疲憊,宮縮的陣痛,讓她對孩子愛莫能助。12:00隨著幼仔的叫聲越來越小,我的心也開始了忐忑不安,18:30母棄仔飲水,仔掉地上,,一動不動,叫聲更是微弱,見此情景,我焦躁不安,莫非幼仔有生命威脅…..,想著想著,我再也無法安心,鎮靜。我立馬向動物園的領導匯報,幼仔必須取出進行檢查。雖然在美國動物園,人與動物接觸是有嚴格的規定,但我仍舊堅持我的意見,在我的再三請求下,動物園終於同意取出奄奄一息的幼仔,取出的幼仔體溫34。1攝氏度,身體發涼,我們立刻採取搶救措施,幼仔吮吸的力量很是微乳,僅僅靠浸潤到口腔慢慢的吞咽吃下0.5毫升的初乳,5小時內斷斷續續的補吃3毫升初乳,這遠遠到不到正常幼仔需求,幼仔仍處於極度危險期,看著可憐的幼仔,我的思緒萬千,我無法抑制自己,淚水早已模糊了我的視線……!抹去熱淚,收回思緒,振作精神,監護在幼仔的身旁,期待著這小小的生命奇蹟…….!
在中美雙方專家連續兩天的搶救下,終於把幼仔從死亡的邊緣拉了回來,在大家的關愛與幫助下,幼仔終於回到了母親“倫倫”的懷抱,快樂健康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