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山鬣蜥

喜山鬣蜥

本品軀幹與尾基部呈扁圓形,長9~14cm。向後逐漸變細成鞭狀,不易折斷。吻端鈍圓,鼻鼓膜裸露。整體被大小不等、形狀各異的鱗片。四肢較強,爪發達。背面一般為棕色或灰棕色,滿布黑褐或棕黃色相間的網紋和淺色圓點,且在背脊兩側常連成深色縱紋,腹部灰色。雄蜥肛前或腹部中央具黃色塊斑。氣微腥,味淡。

基本信息

基本內容

喜山鬣蜥喜山鬣蜥

藏藥名:藏巴

拼音名:Xishanliexi

英文名:LUMBRICUS AGAMAE

書頁號:C1-103

標準編號:WS3-BC-0102-95本品為鬣蜥科動物喜山鬣蜥Agama himalayana (Stein dachner)的乾燥全體。捕殺後,除淨內臟,乾燥。

喜山鬣蜥喜山鬣蜥

【性狀】本品軀幹與尾基部呈扁圓形,長9~14cm。向後逐漸變細成鞭狀,不易折斷。吻端鈍圓,鼻鼓膜裸露。整體被大小不等、形狀各異的鱗片。四肢較強,爪發達。背面一般為棕色或灰棕色,滿布黑褐或棕黃色相間的網紋和淺色圓點,且在背脊兩側常連成深色縱紋,腹部灰色。雄蜥肛前或腹部中央具黃色塊斑。氣微腥,味淡。

【炮製】除去雜質。

【性味】辛、鹹,溫。

【功能與主治】滋補壯陽。用於腎寒病,陽痿,遺精等症。

【用法與用量】2~5g。

【貯藏】置通風乾燥處,防蛀。

簡介

喜山鬣蜥(Agama himalayana ):常被認為是蛤蚧的偽品,也常被稱為西藏蛤蚧,藏蛤蚧。喜山鬣蜥為蜥蜴目鬣蜥科鬣蜥屬(詳見中國中國生物多樣性信息中心動物學分部——動物物種編目資料庫),與蛤蚧(蜥蜴目壁虎科)分屬不同科,與喜山岩蜥(鬣蜥科岩蜥屬)分屬不同目。喜山鬣蜥模式產地為印度克什米爾地區,由Steindachner於1867年首次命名(原始文獻Reise Osterreich. Freg. Novara, Vienna, Zool., 1(Reptilia):22)。主要分布與我國新疆,土庫曼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塔,印度(克什米爾),同物異名為:Stellio himalayanus Steindachner, 1867。

據中國藥典2005版線上查詢:蛤蚧具有益精壯陽,潤肺補腎,定喘止咳等方面的療效。並無喜山鬣蜥,西藏蛤蚧,藏蛤蚧等相關記錄。頭體長108—140毫米,尾長195—222毫米。跟較小,眼瞼發達,瞳孔圓形,虹膜黃綠顯金色;鼓膜裸鰩;頭背無對稱大鱗,眼下方至鼓膜上方有一行棱鱗,枕部及鼓膜下方和頸側有大小錐鱗。背正中鱗大呈六邊形,復瓦狀排列,體側鱗較小,其間未雜以大鱗;體背腹扁平,無鬣鱗。尾基粗壯扁平,向後漸成圓柱形,尾鱗具強棱,排列成環。前後肢指趾均具五爪;雄性腹部和肛前均具板鱗。成體顳部、頸背、體側、四肢及尾基部背面的1/3。呈灰棕色,其餘部分為黑棕色或黑綠色;背面具灰白色或綠色橫紋;腹面瓦灰色。幼體腹側橘黃色,頜下淡紅色雜以黑色,胸部紅色。

分類系統: Animalia:動物界 - Chordata:脊索動物門 - Reptilia:爬行綱 - Lacertiformes:蜥蜴目 - Agamidae:鬣蜥科 - Agama :
學名: Agama himalayana (Steindachner,)
中文名: 喜山鬣蜥
中文拼音: XǐShānLièXī
分類等級:
概述:
原始屬名
模式標本產地
模式標本保存地
國家保護級別 不祥
CITES公約級別 未定
IUCN紅色名錄等級 未予評估(NE)
紅皮書等級 未定
中國特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