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喙尾琵琶甲Blaps rynchopetera Fairmaire屬鞘翅目(Coleoptera)擬步甲科(Tenebrionidae)琵琶甲屬(Blaps)過去喙尾琵琶甲一直被稱為“雲南琵琶甲Blaps japanensis yunnanensis Marseul”,在雲南也有許多俗名,比如臭殼子、小黑蟲、臭屁蟲、高腳蟲、高腳臭蟲、打屁蟲等。喙尾琵琶甲是雲南大多地方長期使用的一種藥用昆蟲,藥材資料豐富,民間套用廣泛,對一些疑難雜症有顯著的療效。喙尾琵琶甲在雲南省均有分布,其中滇東、滇中高原分布較為集中,適生區年均氣溫為13-19℃,年降雨量為750-1100mm,海拔為1500-2100mm,垂直分布的海拔範圍在760-2450m之間。喙尾琵琶甲成蟲生境多局限於居民房屋、牲畜圈舍,幼蟲棲息於疏鬆土壤,以谷糠玉米面,麵粉等為食,未發現野外分布。根據其適生的溫度、降水量和食性推測其潛在分布區,表明西南地區為其分布的核心區域。
一般特點
結構特點
成蟲體長約2.4cm,體寬約1.1cm。卵圓形,黑色,無光澤,跗節褐色;上唇凹入,被纖毛及茸毛;唇基略凸出,被一個頗明顯的直縫和額分開,頭被大刻點,兩側刻點近於相連。觸角的4~7節,長約2.5倍於寬,8~11節圓而略長,第十一節幾乎不長於前方的節,形狀尖。前胸較小,寬略過於長,前緣凹入,後緣稍凹入,從前角到中間略圓,略放寬,然後從中間至基部幾乎縮小成直線,僅兩側有細邊,沿著邊有一個很淺的溝,中央幾乎扁,雕著很大的刻點。鞘翅基部寬等於前胸,從基部到中部逐漸放寬成圓形,使近於中部之寬2倍於基部,越向後越顯得鈍圓,末端變成尖銳而短尖。鞘翅顯得扁,幾乎平,兩側的龍骨突起從上面看見前端的1/3。緣折前端1/4寬,從此到未端突然縮窄平滑,和鞘翅背面的部分形成明顯的對比,背部刻著明顯的皺紋和粒點,從中可以認出縱紋的遺蹟。頦圓,前胸腹板在基節間沿中線有溝,向下彎而變扁,沒有龍骨突起。腹部刻著細皺紋,後腹有剛毛刷,呈鐵鏽色。但未兩節似乎光滑而小,有稀刻點,胚節有刺,前端1/4的內側稍彎,後端1/2直,跗節褐色。
生活地
常棲息於黑暗場所,陰濕之地及倉庫、長期堆放草灰、柴炭之處。琵琶甲成蟲生境多局限於居民房屋、牲畜圈舍,幼蟲棲息於疏鬆土壤,以谷糠、玉米面、麵粉等為食,未發現野外分布。
分布
主要分布於雲南思茅、文山、紅河等地,陝西、貴州、山東、河北、江蘇亦有分布適生區年均氣溫為13~19℃,年均降水量為750~1 100 mm,海拔為1 500~2 100 mm。垂直分布的海拔範圍在760~2 450 m之間。根據其適生的溫度、降水量和食性推測其潛在分布區,表明西南地區為其分布的核心區域。
產卵
在昆明和曲靖地區,喙尾琵琶甲1年發生1~1.5代。成蟲、幼蟲生活周期長,生活史不整齊。以不同齡期幼蟲和成蟲越冬,越冬幼蟲於次年4月上旬開始化蛹。成蟲全年都能活動,新羽化成蟲於4月下旬至12月上旬交配產卵。成蟲日產卵量在2粒以上;卵孵化率在80%以上,恆溫條件下,以25℃~28℃的孵化效果最好。喙尾琵琶甲為夜出型暫棲性土壤昆蟲,喜潮濕陰暗的環境,成蟲具有夜出習性、防禦性,成蟲和幼蟲都具有群聚性。
人工飼養初步
以26種和11種蔬菜,分別進行的選擇性和非選擇性取食實驗表明,喙尾琵琶甲為多食性、雜食性昆蟲,對含水量或含糖量豐富、結構疏鬆的葉菜類蔬菜和瓜果,取食能力較強;對結構較緊密或氣味較濃烈的蔬菜取食效果不好。以生境土壤為對照,無基質、沙、鋸末和土壤加沙進行的幼蟲飼養實驗表明,紅壤混合沙的基質飼養效果好於生境土壤,沙和鋸末可以進行幼蟲飼養,幼蟲暫時不能直接在沒有基質的容器中飼養。
功效
清火解毒,軟堅散結.消腫止痛,熄風定驚。
民間套用
琵琶甲是雲南民間長期使用的一種藥用昆蟲,具有抗菌,消炎,解讀,調節機體免疫功能,提高抗病能力的作用,民間用於治療發燒,咳嗽,胃炎,腫瘤等疑難雜症。但其臨床套用的研究及報導並不見多。
1) 生瘡(水泡)、皮膚癢痛
活抓的喙尾琵琶甲成蟲製成藥酒,塗於瘡(水泡)周圍,可驅除瘡中毒素,或驅除水泡引起的灼癢;也可作為強身健體的藥酒服用。
2) 牙痛,齲齒痛
取喙尾琵琶甲1-2隻,研碎沖開水片刻去渣飲清夜;或研碎,取少許塞入蛀洞,上面再墊藥棉少許。
3) 小兒麻痹
喙尾琵琶甲2隻,黑骨頭3克,金絲矮陀7克,川歸10克,大發汗3克,重樓10克,甘草7克,共研為細末,每天兩次,每天3克,酒送服。
4) 發燒
將喙尾琵琶甲放於瓦片上,幼蟲烙乾,成蟲烙黃並揭去外殼,研成細末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