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
該書共40卷,附錄1卷,收書2000餘種,仿《四庫全書總目》部類序列,四部之下,分44大類65屬,其中卷1—5為經部,有易類、書類、詩類、禮類(周禮、儀禮、禮記、三禮總義、通禮、雜禮)、春秋類、孝經類、五經總義、四書類、樂類、國小類(訓詁、字書、韻書)10大類;卷6—14為史部,有正史類、編年類、紀事本末類、別史類、雜史類、詔令奏議類(詔令、奏議)、傳記類(聖賢、名人、總錄、雜錄)、史抄類、載記類、時令類、地理類(宮殿疏、總志、都會郡縣、河渠、邊防、山川、古蹟、雜記、遊記、外記)、職官類(官制、官箴)、政書類(通制、典禮、邦計、法令、考工)、目錄類(經籍、金石)、史評類15大類;卷15—22為子部,有儒家類、兵家類、法家類、農類、醫家類、天文算法類(推步、算書)、術數類(數學、占候、相宅相墓、占卜、命書相書、陰陽五行)、藝術類(書畫、琴譜、篆刻、雜技)、譜錄類(器物、食譜、草木鳥獸蟲魚)、雜家類(雜學、雜考、雜說、雜品、雜纂、雜編)、類書類、小說類(雜事、異聞、瑣語)、釋家類、道家類計14大類;卷23—40為集部,有楚辭類、別集類、總集類、詩文評類、詞典類(詞集、詞選、詞話、南北曲、曲選、曲譜、曲韻)計5大類,每類下收書多者近百部,少者僅為1部。
該書系以丁氏小八千卷樓所藏宋元槧本、明刻精本、舊抄善本以及各家稿本校本彙編而成。每書著錄書名、卷數、作者姓名及年代、版刻時間地點和行款、藏書印記,並撰有對題目加以解釋、品題、介紹和評價的解題,丁氏自稱為考“文字異同之大致,名人收藏之源流”。如卷一王弼注《周易》10卷一目下,文為“宋刊本,孫氏壽松堂藏本。此書每半葉八行,行十七字。首行頂格題‘周易上經乾傳第一’,次行低十字,題‘王弼注’,……每卷後半葉邊匡外之上,刻乾坤屯蒙及繫辭說卦略例等字,字型圓美,槧刻精工,無明代修補之葉缺筆,至填字止,當為乾道、淳熙間刊本。每卷首葉有‘孫志祖’白文方印,‘壽松堂收藏宋本’朱文長方印。志祖字詒谷,一字頤谷,號約齋,仁和人,乾隆丙戌進士,歷官江南道御史。中年以後鍵戶校書,著有《家語疏證》等凡十餘種。‘壽松堂’者,孫氏藏書之處也,此書據頤谷跋,藏其家已五世,今閱百餘年,為余所有,仍不出武林一步,足為吾杭藏書佳話。”
特點
1.所收明代刻本甚多,衝擊了當時的藏書家只注重收宋元舊槧本,而不重明版書的傳統。
2.收藏浙江籍先人著述很多,“雖一卷半帙,亦必詳細備載,可望流播,以免散遺”(繆荃孫《善本書室藏書志》序)。
3.該書收有舊抄本萬餘卷,有些抄本筆墨精妙,甚至超過了刻本,另如盧文弨、黃丕烈、孫星衍、段玉裁等名家的手校書薈萃不少,這些在近代均屬少見。
4.由解題可以看出,丁氏藏書的來源廣泛,有近40位藏書家的書在本書目里可以豹窺一斑,對一些重要藏書家的情況也做了簡明扼要的介紹,這在近世同類書中並不多見,另一方面也說明了丁氏為保存中華古文獻所做出的貢獻。
該書在同類型的書目中是較好的一種,其體例完善,考訂精審,取材廣博,為書目中上乘佳作。繆荃孫稱其為“能上窺‘提要’,下兼‘士禮居’之長,賞鑒考訂,兩者合而為一,可謂書目中驚人秘籍矣”(《善本書室藏書志》序),以為該書可與紀昀總纂的《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和黃丕烈的《士禮居藏書題跋記》相媲美。就瞿、楊、丁、陸四大藏書家所編的書目而言,除在考訂精審方面,該書僅次於瞿目外,其他如取材豐富、鑑賞精細等方面,本書則較其餘幾家為好,因此該書一直為研究目錄學史和文化史者所推重。
作者
丁丙(1832-1899),字嘉魚,號松生,晚號松存,錢塘(今浙江杭州市)人。清代著名藏書家。丁氏的八千卷樓與山東聊城楊氏海源閣、江蘇瞿氏鐵琴銅劍樓、浙江歸安陸氏皕宋樓,被公認為中國近世最大的四家私人藏書樓。丁丙、丁申兄弟曾盡全力保護因戰亂而受損的杭州文瀾閣《四庫全書》。他們一生辛勤搜求,博極群書,於學無所不通,時人有“雙丁”之稱。
丁氏藏書總數達20萬卷。人們習慣上稱其總藏書處為八千卷樓,光緒十四年(1888),將所建各樓以八千卷樓、小八千卷樓(善本書室)、後八千卷樓命名,分別收藏《四庫全書》已著錄之書、宋元刻本和四庫未收之書。丁丙將所藏的善本書“考其事實,臚其得失,載其行款,陳其同異”(《善本書室藏書志》序),撰成本書。
丁氏輯刊有《武林掌故叢編》、《武林往哲遺著》、《杭郡詩》三輯,著有《庚辛泣杭錄》、《三塘漁唱》等書,並撰有《八千卷樓書目》20卷。
丁氏藏書幾經周折,現藏於南京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