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喀拉峻”在哈薩克語中的意思是“黑色莽原”,這裡既是中國古絲綢之路的北道,也是中國西域最大遊牧古國——烏孫國所在地;既是中國古代最大的賽馬場——“汗草原”所在地,也是中國道教文化傳播最西端的地方;既是中國古代遊牧民族建立京畿“牙帳”最多的地方,也是世界上唯一中國易經文化與草原遊牧文化交融的地方。喀拉峻作為“新疆天山”世界自然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新疆天山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美學價值最高的區域。
位置境域
新疆喀拉峻旅遊區位於新疆伊犁哈薩克自治州特克斯縣,地處天山中部的比依克山北麓,東至阿克布拉克(也稱為白泉),西至闊克蘇河谷,南至中天山雪峰,北至喀甫薩朗村,由闊克蘇大峽谷、西喀拉峻、東喀拉峻、中天山雪峰和天籟之林五大景區構成,總面積2848平方公里。區內海拔高度自1305~3957米,屬寒溫帶大陸性氣候,又因背靠天山北麓,春夏季多降水,涼爽舒適,冬季相對溫暖乾燥,年平均氣溫6-9℃,極其適宜動植物生長。區內集森林、草原、雪山、冰川、峽谷、河流、湖泊等自然景觀為一體,集中代表了新疆天山自然的美學價值。
歷史沿革
喀拉峻融歷史文化與自然科學價值於一體的文化聖地,自公元前7世紀起,就有塞人、月氏、烏孫、匈奴、突厥、回鶻、蒙古人在此繁衍生息,至今仍保留著極為豐富的歷史文化遺存,瓊庫什台國家歷史文化名村仍然保留著哈薩克民族傳統的生產、生活方式。
2016年被國家評為AAAAA級景區。
主要景觀
喀拉峻草原
鮮花台:沿著右側木棧道向上走可以觀賞到五花草甸,五花草甸為喀拉峻屬典型的“高山五花草甸”草原,呈一體向南傾斜的高台地貌,猶如一座懸空草場,坡麓平緩,無垠無際,宛如一幅美妙的碧色地毯,一直鋪到冰雪皚皚的天山腳下。這裡土層深厚,土壤肥沃,溫度適宜,降水充沛,牧草生長良好,並混生有大量的旱生植物。生長各種優質牧草105種,牧草長勢
密實而低矮。4—5月,綠草如茵,翠綠欲滴,大地鋪滿綠色絨毯;6—7月,繁花似錦,絢麗多姿,草原盛開花的海洋;8—10月,秋草泛黃,灌叢凝紅,緩丘連綿,金色鑲邊,盡顯五花草原色彩之美。
獵鷹台:庫爾代大森林峽谷發源於天山中部,總長度超過50公里,峽谷兩端高差2300餘米,平均谷深約350餘米,呈“幾”字形自東南向西北貫穿整個喀拉峻旅遊區。走進大峽谷,兩側山高崖陡,疊嶂起伏,雪嶺雲杉遍布,庫爾代河奔流不息,常年不竭,輾轉注入喀拉峻湖。
峽谷上段被層疊的雪嶺雲杉所覆蓋,下段隨著海拔降低,長了很多密葉楊、天山樺、胡桃、野杏、櫻桃李,從春季到初秋,峽谷內綠雲如蓋,鬱鬱蔥蔥,9月下旬,密葉楊、天山樺等樹葉開始逐漸變黃,而野杏樹、小灌木等植物開始逐漸變紅,至10月,峽谷內
紅葉如
火、黃葉似金,耀眼奪目,讓人深深感受與大自然共存的寧靜與曠遠。
獵鷹台是哈薩克族傳統的訓鷹場所。哈薩克獵鷹人被譽為世界上最後的鷹獵人,擅長利用各種猛禽捕獵野獸和飛禽,例如用雄鷹(金雕)捕獵狼、狐狸,用游隼、蒼鷹等中型猛禽捕獵天鵝、野雞。一代一代地傳授給後代。
三級夷平面景點:夷平面是一種特殊地理景觀,主要由剝蝕和夷平作用產生,以截面形式橫切所有在年齡上先於它的地層和構造,是一種地貌長期發展的終極產物經抬升破壞或埋藏的結果。天山的南北坡廣泛發育有沿東西方向展開的三級夷平面,一級級夷平面就是一個個台階和觀景台。遠看過去,庫爾代森林大峽谷兩岸夷平面上墨綠的雪嶺雲杉帶與綠茸茸的草原馬賽克似的交錯分布,構成組合豐富多樣的“花斑森林”帶,東西延伸上百千米,草原連綿起伏,花草滿坡,草原與森林交融,雪峰與河谷輝映,景相異常壯觀。
闊克蘇峽谷
喀拉峻湖:喀拉峻湖面積約273.6公頃,湖水最深處達97米,平均水深80米,風靜波平時湖水似翡翠般深湛,而天光變幻時湖水又呈現出深藍、翠綠、碧綠等不同的色調,庫爾台層疊的山巒、湖岸倒映其間,宛若橫亘虛空。每當煙雲繚繞,登高望去,雪峰、草甸若隱若現,既具北國風光之雄渾,又具江南山水之嬌秀。
鱷魚灣:鱷魚灣谷深約360米,南北長約1600米,東西寬約1400米,崖岸陡峭地勢險峻,河水流淌谷底,天氣晴朗時在此可見到河水呈現乳白、碧綠、翠綠3色奇景。主要原因是闊克蘇大峽谷的河水來源於天山南坡雪峰,雪水攜帶大量碳酸鈣質岩塊粉末奔騰而下,達到鱷魚灣後,受河谷之間紊流和喀拉峻湖回水的影響,流速降低,碳酸鈣質岩塊粉沉澱,水質變清,加上富含礦物質的水質與天色和山色相互折射而產生色彩變化,所以這裡的水出現3色奇景,並且在回水線周圍形成比較明顯的水色分界。
九曲十八彎:闊克蘇河在闊克蘇大峽谷寬廣的谷底曲折流轉,如蛟龍過境迂迴向前,形成南北長約5600餘米、東西寬約2000餘米的九曲十八彎。周圍群山環繞,山巒重疊,谷間河水平緩,波光蕩漾,河岸植被鬱鬱蔥蔥,炊煙和著林間輕霧,牧民的氈房若隱若現點綴其間,晨曦落霞中隱現著山巒柔美的線條,意境絕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