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介紹
18世紀的啟蒙運動標誌著現代的開端,於其時,對科學方法、理性以及進步的信仰支配了整個西方世界。進入20世紀,啟蒙運動則受到了苛刻地批評,批評者稱其懷有明顯的、過分簡單的樂觀主義。現代史學巨擘彼得·蓋伊追根溯源,對啟蒙運動的成就給出令人信服的解釋。
蓋伊先後花費了六七年時間撰寫《啟蒙時代》,運用極其豐富的史料,呈現了整個啟蒙運動的面貌。在上卷《現代異教精神的興起》中,蓋伊首先分析了啟蒙思想家如何利用古代異教思想家作為資源,以擺脫自身所繼承的基督教文化遺產。在蓋伊生動、靈巧地敘事下,一卷極其細密的啟蒙思想紋理圖徐徐展開,伏爾泰、狄德羅、孟德斯鳩、盧梭等一大批啟蒙哲人活躍其上。他們統一在一個共同的偉大綱領之下,同自身所處的文化環境又戰又和。令人尊崇的古代、可憎的基督教以及新近浮現的現代,這三者之間緊張的互動,既決定了啟蒙哲人在身份認同上的最大危機,也決定了危機的解決方式。
《啟蒙時代》經典名著的地位,在當代同類研究中無人能出其右,是全面認識“啟蒙”的最可靠橋樑。啟蒙運動是蓋伊一生研究的用力之所在,此書出版後獲得美國國家圖書獎,也奠定了蓋伊史學巨擘的地位;
一本面向廣大讀者的書,引領大家重新認識一個極具影響力的時代。《啟蒙時代》最令人激動之處在於,它不僅具備學術研究的嚴謹,而且具有極強的可讀性,在巨大的體量之下,是生動靈巧的敘述和對大量史料遊刃有餘的掌控。
作者介紹
彼得·蓋伊 Peter Gay,德裔美國史學家,耶魯大學榮休教授。1923年生於柏林,後移民美國,在哥倫比亞大學獲得博士學位,後曾在此任教。蓋伊著作等身,研究主題廣泛,涉及啟蒙運動、中產階級等諸多社會文化史領域。其早期的重要作品《啟蒙時代》《魏瑪文化》等在文化史研究領 域具有典範意義;而研究後期又以“運用精神分析方法的文化史”而聞名,是心理分析史學的實踐者,代表作《弗洛伊德傳》更是試圖將精神分析、傳記與歷史相互結合。蓋伊曾榮獲美國國家圖書獎、美國歷史學會傑出學術貢獻獎、美國藝術與文學院金獎等重要獎項。
2015年5月12日,德裔美國歷史學家彼得·蓋伊(Peter Gay)在位於曼哈頓的家中去世,享年91歲。
譯者介紹
劉北成,清華大學歷史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世界歷史》編委 、世界近代史學會副秘書長、教育部國家考試中心兼職研究員。劉北成教授長期從事世界近代史和西方思想史的教學與研究,在評介當代西方後現代主義思想、譯介國外史學及世界近代史研究方面成就斐然。主要著作《福柯思想肖像》《本雅明思想肖像》等。主要譯作《瘋癲與文明》《規訓與懲罰》《合法化危機》等。
社會評價
對啟蒙思想家的思想行動,從未有過一部涵蓋如此全面的作品。它是一座資訊的金礦。——貝倫茲(C.B.A.Behrens),《紐約書評》(New York Review of Books)
蓋伊先生給了我們一部罕有其匹的思想史著作。本書既分析和評價了過去的思想,也企圖形塑當代的思想。
——拉特(John Ratte),《每周之書》(Book Week)
蓋伊為啟蒙思想家描繪的圖像具有說服力,學養深湛而文體從容—莫斯(George L. Mosse),《紐約時報書評》(The New York Times Book Review)
這是一部最讓人動容的著作:學問廣博、文體優雅、主要論點信而有徵,而且還對大量相關研究著作有睿智評論。在各種把啟蒙運動解釋為具有一貫性和自覺性的努力中,這書無疑是最引人入勝和最激發思考的。—希利(George R. Healy),《威廉與瑪麗季刊》(William and Mary Quarterly)
本書是對啟蒙運動一個大師手筆的全面研究,說明了批判理性是如何興起,被認為是改善人類處境的槓桿。……本書之完成是一個輝煌的成就、一座學問的豐碑(它的《研究著作評介》本身就是一件作品,是日後其他學者不可不讀的),卻又平易近人、可讀性極高。——伯羅(J.W.Burrow),《周六評論》(Saturday Review)
“今天有不少人開始懷疑以至批判啟蒙的歷史與現實功能,但無論對啟蒙取肯定或否定的態度,首先我們必須認真地認識它,蓋伊的經典之作為我們認識啟蒙提供了迄今為止最可靠的一座橋樑。” 余英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