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目:啞 然 無 語
拼音:yǎ rán wú yǔ
基本解釋
啞然 yǎrán
[silence reighs] 形容沉默不語
啞然無語
[be unable to stifle a laugh] (“啞”舊讀 è) 形容笑聲
1. 笑聲;笑貌。
《列子·周穆王》:“同行者啞然大笑。” 漢 趙曄 《吳越春秋·越王無餘外傳》:“ 禹 乃啞然而笑。” 宋 郭彖 《睽車志》卷一:“其母他日來視,女為之啞然一笑。” 清 程趾祥 《此中人語·猴》:“猴如聞將令,一鬨而散,某亦不禁為之啞然失笑雲。”沙汀 《困獸記》十一:“老教師不以為然的啞然笑了。”按,啞,今讀yǎ。
2. 驚異難言貌。
清 尹會一 《答吳大春》:“ 鎮江 並非 兩淮 綱地,自揣亦無可處分,而部議竟銷二級,不覺啞然。”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楊大洪》:“道士接金,擲諸江流。公以所來不易,啞然驚惜。” 馬寧 《紅色故鄉隨筆》:“店伙們都啞然失色,不知所措。”
3. 沉靜不語貌。
柯雲路 《三千萬》:“辯解者滿臉漲紅,全場啞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