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陶瓷器

商周陶瓷器

商周陶瓷生產是當時社會重要手工業。品種有灰陶、白陶、黑陶、紅陶等。商周原始青瓷主要器形有碗、盂、豆、盤、盉、簋、罍、瓮、罐、尊等。

商周陶瓷器

正文

陶瓷生產是當時社會重要手工業。與夏代制陶工藝相比,質量提高,品種增多,燒成溫度也提高,火候均勻。到商中期時創造了目前所發現的時代最早的瓷器。但由於工藝尚不成熟,故稱為原始青瓷。
商周陶器 品種有灰陶、白陶、黑陶、紅陶等。灰陶產量最大,有泥質灰陶和夾砂灰陶兩種;黑陶是泥質黑陶;紅陶有夾砂紅陶、夾砂棕紅陶等,產量很少。作炊器用的陶器以鬲、罐、甗、甑為主。作食器的陶器以豆、盤、三足盤、簋為主。作盛器用的有盆、瓮、大口尊、缸等。造型特徵主要表現在炊器多作成圓底、平底、袋狀足、三圓錐形足。盛物器或小口高領、圓肩,或斂口折肩,或敞口收頸,腹部都比較深,胎體厚重結實,使用方便。器物表面的裝飾,絕大多數是把細繩綁在拍子上,或在陶拍上深刻繩紋,在成型修坯過程中拍打而成。只有少數陶器表面拍印方格紋和籃紋。為了破除拍印花紋的單調感,往往在器物表面飾附加堆紋和凹弦紋。部分陶器採用磨光工藝,有的磨光器物上有帶狀圖案作裝飾,如凸弦紋、雲雷紋、雙鉤紋、圓圈紋。少數作品刻劃魚形紋、夔龍紋或蟬紋。商代晚期,隨著青銅禮器的大量鑄造和使用,也出現了一些仿青銅禮器的陶器,如敞口帶柱、有流有尾、圓底帶鋬的陶爵;大敞口、深腹圓底、圈足的陶觚;斂口、鼓腹帶鼻、圈足的陶卣;直口雙立耳、深腹圓底、三圓柱狀足的陶鼎;敞口雙立耳、腰細收成袋狀的陶斝以及大敞口、腹圓鼓、高圈足的陶尊等,製作均極精緻。還出現了一些專門殉葬用的劣質明器如陶爵、陶觚等。
周代制陶業在商代的基礎上發展起來。以泥質灰陶、夾砂灰陶為主,泥質紅陶,夾砂紅陶較少,黑陶偶爾見到。生活用具中,如炊器主要是鬲、甗、甑。食器主要是豆和簋。盛器主要是。周代陶器花紋很少,主要是在成型過程中拍打上的,起成型穩固的作用,同時有裝飾效果。以紋理較粗的繩紋為多,還有雲雷紋、回紋、重圈紋、S形紋、蓆紋、方格紋和曲折紋等。也有一些刻劃的篦紋、弦紋、三角紋等。
原始瓷器 在漫長的制陶工藝基礎上,商代開始出現了原始瓷器。原始瓷器最早在河南鄭州二里岡商代二里岡文化層中發現,以後在各地商周時期的墓葬和文化遺址中都有發現,統計數字表明當時的瓷器生產發展很快。據江西吳城商代遺址的統計,瓷器開始只占陶、瓷片總數的0.23%,商末周初已占12.6%。原始瓷器是在南方制陶工藝的基礎上發明的。浙江江蘇等地文化遺址中原始瓷器往往和印紋硬陶同時出土。黃河流域出土數量則很少,據鄭州商代文化遺址的統計,其原始瓷器僅占同期陶瓷片總數的0.001%,在河南安陽殷墟也超不出同期陶瓷總數的0.01%。原始青瓷與普通陶器的不同之點,首先是原料不同,陶器是普通黏土,含有很多雜質,含氧化鐵達6%,含鹼金屬和鹼土金屬量也很大;原始瓷器用高嶺土作胎,含氧化鐵只有2%左右,含鹼金屬和鹼土金屬量很小。第二是燒成溫度不同,原始瓷器達1230±30℃ 左右,陶器一般在 600~900℃左右就可以燒成。第三,原始瓷器施有人工配製的、與胎體一道燒成的玻璃質釉,陶器則無。第四,原始瓷器胎體燒結坯體吸水性很弱,一般只在1%左右。而陶器吸水率則達到8~10%左右。商周原始青瓷主要器形有碗、盂、豆、盤、盉、簋、罍、瓮、罐、尊等。

配圖

商周陶瓷器商周陶瓷器

相關連線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