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識深層溝通

深層溝通是林顯宗老師研創的一種心靈溝通技術,亦可稱為引導式精確內觀技術,不僅引導人們心靈回溯前世,預觀未來,更開啟心靈能量,清除心靈障礙,圓滿生命因緣。目的在於清除個人從無始劫以來的心靈掛礙礙,喚醒其內在深層的無上智慧。唯識學是一門心靈科學,探討人類心靈各種心識結構,與宗教無涉。深層溝通也與宗教無關,但深層溝通尊重每一種宗教信仰。

基本介紹

唯識深層溝通所探討的正是人的心靈結構,在大乘佛法里是一個很重要的宗派,是屬於最重學理的學派,往後每個佛教宗派所發展的學理都與它有關係,所以要談唯識先從原始佛教的阿含經說起,因為唯識的思想淵源就是源自於阿含經,在阿含經里有許多地方論及唯心的道理,如生死輪迴說、業感緣起說,都是以心為造作之主體的。簡單的說這一切都是假象,只因心識所緣,所執為主體,這些主體都是幻像,而阿含經所談的心識只說到第六意識,其他第七第八識都是後起之說。因此到了佛陀滅度後約四百年頃,就是西元前一世紀時,大乘佛學士馬鳴(Asvaghosa)菩薩,同時他是頗負盛名的佛教詩人,他的自由梵文詩在古典文學史上是占著首屈一指的地位,在他的名著《大乘起信論》中就談唯識原理。

本質

深層溝通是林顯宗老師研創的一種心靈溝通技術,亦可稱為引導式精確內觀技術,不僅引導人們心靈回溯前世,預觀未來,更開啟心靈能量,清除心靈障礙,圓滿生命因緣。目的在於清除個人從無始劫以來的心靈掛礙礙,喚醒其內在深層的無上智慧。唯識學是一門心靈科學,探討人類心靈各種心識結構,與宗教無涉。深層溝通也與宗教無關,但深層溝通尊重每一種宗教信仰。深層溝通最大的目的之一,即是運用極科學又有效的方式去除阻礙人往前邁進成長的種種障礙,使人能夠更理性恢復原來既有的本能,改善自己的生活及命運。通過深層溝通的引導,可以讓人回溯過去的時間軌跡當中,看到種種的因果關係,找到所有問題的答案。運用寬恕療法化解所有的恩怨而達到釋放及解脫。引導一個人前進到未來,看清自己的未來是什麼結果,讓此人在當下自知該如何改善與決定。

點評

唯識深層溝通是林顯宗山寨的L.羅恩賀伯特的初級聽析技術,改變辭彙,縮減內容變成了深層溝通。

把對“印痕”的定義:當一個人分析式心靈(第六意識)減弱或關閉時,此人當時 所接受到的各種感官信息。改變辭彙為“無明種”。

把對“同情印痕”的定義:當一個人遭受到重大失落或傷害時,當分析式心靈(第六意識)受到影響、減弱時如有接受特別的照顧、關心、支持、同情時,所形成的印痕。改變辭彙為“因緣種”。

把對“越軌隱瞞行為”的定義:該做沒做的,不該做而做的,做了害怕被發現的事。改變辭彙為“業種”。(因為優酷網上戴尼提的基礎影片只是拍的1950年《戴尼提:現代健康心靈科學》這書里的研究成果,也就沒說到越軌行為.上過深層溝通課程的人都知道業種四部曲:隱瞞,合理化,攻擊,逃離。原版的除了這四部曲,還有N部曲。 有興趣的讀者可以了解下原版是如何講解越軌行為的.

這三個概念是深層溝通最重要的概念,也是溝通師要幫助個案清理的內容。我只是點到為止,更多的內容,等你去發掘。優酷網上有戴尼提聽析的入門基礎視頻為證據。

戴尼提的作者曾經造訪過亞洲,親自在中國喇嘛寺學習過佛法,結合自己大學的專業核子物理學,把東方靈性知識西方科學化創造的聽析技術,做了大量的實踐,並不斷改良技術。

列舉些溝通師耳熟能詳的,早在1954年L.羅恩賀伯特出版的《戴尼提55!》、《聯合大會》、《活的溝通》等等著作就講【溝通】的重要性,裡面說至今所有的突破指出,任何型態的聽析要成功,都取決於一個要素那就是【溝通】。L·羅恩·賀伯特也講“如是觀”,不過用的是“如實觀照”這個辭彙。聽析技術的超力量程式就是幫助個案恢復前世語言與技能的程式。L·羅恩·賀伯特也講時間的概念,在費城博士研修演講系列的CD等等著作里。聽析技術里也有“送走外靈”的程式。深層溝通圓滿班裡張琳講的育兒知識是來自山達基講的育兒知識。

深層溝通圓滿班裡的指令:什麼是你可以寬恕的?什麼是你不可以寬恕的?反覆不斷這么問。這在山達基聽析里叫跑對極,而且指令不止這么點。

而給集體進行溝通,在聽析裡面叫團體戴尼提、團體聽析。是賀伯特先生的分支研究機構。

在聽析技術里也有所謂的“轉識成智”,而協助個案有好的領悟的程式有很多。

林顯宗演講的很多內容都是L·羅恩·賀伯特講的知識,但是或多或少都存在著一定量的扭曲與質量問題。深層溝通里精華的內容都是來自L.羅恩賀伯特所研究出來的知識。

質疑

在溝通過程中,個案的分析式心靈(第六意識)會減弱,這時溝通師所說的話語有可能給個案種下無明種,影響個案的心靈。在戴尼提的技術里為了防止這種情況的發生,都會加入【取消】這個環節,以保護個案。為什麼深層溝通沒有這個環節呢?

那做深層溝通時,有可能變成一邊清理種子,一邊又種無明種的情況產生。早在佛洛依德時代佛洛依德就發現並提出過預防方案的,比如:佛洛依德對女病人做心理治療,幾次後發現女病人竟然迷戀上他,並情不自禁的擁抱他,這就是無意識心理控制機制的運作,為了預防病人被療愈師的語言內容、聲音、精神意識狀態等受到無意識的控制,佛洛依德的心理治療最後也有取消命令,沒這步驟個案可能容易對溝通師產生依賴或產生不良影響,這樣溝通師的收入會增高,但這有控制個案精神與不負責的嫌疑。

在深層溝通基因班的課程中有1個環節,先描述什麼是水悅星,之後弄個水悅星的圖,看著它,不斷地重複指令“我要回家”。這有催眠植入暗示的傾向,訴說出一個外星球的家與回歸本源的家、回歸心靈的家有類似情節並容易混淆,也可能致使一些靈魂想到回家就很有感覺與哭泣。例如一個靈魂前世不是來自水悅星,經過這個環節,在接下來做深層溝通回溯時,心靈就可能會產生水悅星的妄想。《戴尼提:現代健康心靈科學》寫到在一個人回溯過程中,有視覺回想、聽覺回想、嗅覺回想、觸覺回想、節奏回想、動覺回想(重量與運動)、體覺不適(例如疼痛)、溫度回想、體內感覺回想(身體內部的各種感覺,例如舌頭的味覺。也包括情緒),此外,還有另一組心靈活動,可歸類於想像以及創意想像。想像,是將一個人曾經體驗過、思考過,或構思出來的事物予以重組呈現,而這重組出來的事物不一定是真正存在的東西。

例如,一位個案特別依賴於一種藥物,結果通過回溯發現是在分析式心靈減弱時,看了一個藥物的電視廣告導致的。一個人一生中所經歷的一切,都有心靈的複製圖像。一張完整的複製圖像,是一種帶有所有感知的三度空間彩色圖片,再加上這個人的念力設定。這些複製圖像會影響著一個人。藥物電視廣告比基因班這環節少了讓一個人做念力設定,都可能讓人有依賴此藥物的作用,更別說基因班的這個環節了。如果一個人的自決力很低很容易受到這個環節影響一生。人類多少是處在一種催眠狀態,在他決力的影響下,他相信了許多事。如果前世真的來自水悅星,都記錄在第八識里,通過回溯就可以回想起來。那為什麼還要設定這個環節呢?值得人們深思。是喚醒眾生?還是迷惑眾生?從技術層面來說,我建議經歷過此環節的人,通過回溯技術重新復返到基因班的這個環節,完全經歷幾次這些心靈複製圖像,來擦除這個環節對你心靈產生的影響。

創始人林顯宗行為的疑點

為了讓民眾更加了解深層溝通技術,把知情權還給大眾。我想有必要談談林顯宗在內地的一些行為。

林顯宗在自己的著作《我是外星人》第16篇里寫道,預言2012年12月21日之後地球會出現黑暗三天並發生生命大蛻變,從2009年到2012年林顯宗宣講2012年底會出現黑暗3日發生大蛻變,說時間不多了。以此來招收學員。

林顯宗在自己的台灣官方網站公開發表說:從二月上旬開始地球和人類及所有眾生都已經進入一個新的蛻變周期,在此周期內地球將發生更多意想不到的天災人禍,災難的頻率越來越多幾乎天天都會有,較落後的國家人民會大量的覺醒,長期被壓抑的人類會被喚醒,將有更多的動物集體離奇大量死亡,更多奇怪的傳染疾病會發生.他還列出了有那些人渡不過此周期......他還建議趕緊去做30小時以上的深層溝通去清理,因為時間不多了。林顯宗的這些行為有以2012年底出現黑暗三天大蛻變的主題來製造人類的恐懼感,藉此機緣來增加自己的信徒,或創造自己的威望,並用恐懼來控制這些信徒,必須信仰他才能得救......等等各種恐懼的說法來愚弄眾生,或從中牟取利益的嫌疑。

缺點

由於林顯宗是山寨戴尼提,所以對這門心靈技術的了解並不紮實,一些專業溝通師連回溯中的事物哪些是真實的,哪些是想像出來不真實的內容,都搞不清楚,因為林顯宗沒有專業講解過。例如一些特殊的個案沒達到“開啟個案”的程度,也就是說還沒恢復各個感官回想呢,回溯時還沒有體覺不適呢,溝通師就開始跳步驟跑印痕了,很容易就進入想像出的內容中,因為林顯宗沒有專業講解過。深層溝通還有一些不專業的點,容易對個案造成傷害,例如,個案回溯得麻疹的時候,結果第二天麻疹復發了。為了避免類似的事件發生以及讓個案更加的穩定,L.羅恩.賀伯特對其進行了捕遺程式:每一場回溯結束之前,一定要跑一個或數個歡樂時刻,再讓個案回到時刻,再針對剛結束的這場聽析做“直線聽析”,直到他能在分析式狀態下,回想起這整個過程為止,這樣可以讓個案更加的穩定,不會囚禁“我”的注意力單位。深層溝通結束時沒有這個步驟,會讓個案失去一部分注意力單位囚禁在時間軌跡上,還可能出現不穩定的情況。L羅恩說如果長期沒有落實此點,可以花幾個小時來跑歡樂時刻,幫助個案取回在回溯過程中失去的注意力單位。此外,對於這類個案,必須用“直線聽析”,從第1場回溯開始,然後一路前進。戴尼提的作者還說戴尼提的缺點之一,就是它會將所有的資料自印痕庫中取去,卻留下作用力及未知。作用力和未知並沒有受到本狀觀照。所以也發明了相應的程式,在這裡我就不一一把指令打出來了。深層溝通是山寨的戴尼提,當然也有這個漏洞,但並沒有補救程式的存在。

深層溝通的進行方式

由溝通師引導個案,讓他講出現在人生面臨的困惑,通過引導個案回溯人生的過往的種種經歷,來讓個案領悟到為何他會遭遇到人生當下的困境;在引導過程中,讓個案釋放過往事件對心靈所帶來的影響,從而使個案能更有智慧更清明地面對當下的人生。通過不斷地多次的溝通,個案會有不同階段的蛻變。 理論基礎 唯識學所探討的正是人的心靈結構,在大乘佛法里是一個很重要的宗派,是屬於最重學理的學派,往後每個佛教宗派所發展的學理都與它有關係,所以要談唯識先從原始佛教的阿含經說起,因為唯識的思想淵源就是源自於阿含經,在阿含經里有許多地方論及唯心的道理,如生死輪迴說、業感緣起說,都是以心為造作之主體的。簡單的說這一切都是假象,只因心識所緣,所執為主體,這些主體都是幻像,而阿含經所談的心識只說到第六意識,其他第七第八識都是後起之說。因此到了佛陀滅度後約四百年頃,就是西元前一世紀時,大乘佛學士馬鳴(Asvaghosa)菩薩,同時他是頗負盛名的佛教詩人,他的自由梵文詩在古典文學史上是占著首屈一指的地位,在他的名著《大乘起信論》中就談唯識原理。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