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鼎華

唐鼎華

後一個鼎華,存在於他的創作狀態里,存在在他的藝術作品中。 鼎華是國畫出身,我最喜他的小品,尤其喜歡他布局緊湊,內容豐富的作品。 鼎華的畫讓我再次感受到一個江南人的閒適。

人物簡介

唐鼎華,又名唐丁華,筆名丁華。1958年2月生。1978年考入浙江美術學院(現中國美術學院)國畫系,受教於方增先、吳山明、劉國輝等先生,1982年畢業。現為江南大學教授,美術學碩士研究生導師、江蘇省美術家協會會員、無錫美術家協會理事、無錫市國畫院高級畫師、太湖

唐鼎華唐鼎華
書畫院副院長、江南大學書畫研究所研究員。作品多次參加國內外大展並獲獎。出版《唐鼎華作品集》,《藝術研究》《美術嚮導》《江蘇畫刊》《新美術》《書與畫》《裝飾》《書畫藝術》《藝術財富》《翰墨大匠》《美術與設計》《墨痕》《中國畫》等分別專題介紹和發表作品及論文,出版《觀察與思考》《感受與語言》《插圖設計》等八本著作。1989年入編《中國現代美術家人名錄》,1990年入編《中國美術家資料庫》,1992年入編《中國當代美術家人名錄》,1998年無錫電視台拍攝並播放了專題片《用畫講自己的話——記畫家唐鼎華》。 辭條輯入《中國當代美術家人名錄》、《中國現代美術家人名大辭典》、《中國當代藝術界名人錄》等。出版專著有:《二十一世紀畫家個案研究--唐鼎華》、《觀察與思考》、《感受與語言》、《創意課堂》(此三本為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出版)、《設計素描》、《插圖設計》、《設計素描(第二版)》(此三本為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

藝術履歷

在文革剛結束的年代1978年考入浙江美術學院(現中國美術學院)國畫系,當時陸年少等老先生還健在,經常親臨課堂傳授技藝、講解傳統精神;方增先、顧生岳、宋宗元、李震堅、吳山明等實力派教師都在一線上課;劉國輝、馮遠、王濤等著名畫家那時還是研究生,他們常常和七八屆同學在一起交流;就是在這條件下

[繪畫]唐鼎華國畫作品[繪畫]唐鼎華國畫作品
打下了中國畫的基礎;另外浙江美院有一流的臨摹教室,可以長時期近距理地接觸傳統藝術;還有最豐富的外文圖書資料室,可以看到歐美、日本最新的美術動態和大師畫冊;再有訪問學者舉辦的講座、畫展、筆會接連不斷;他就是在這樣的土壤里茁壯成長。
唐鼎華在學生時期在核心期刊《新美術》上發表了寫生作品《村姑》,《母親》獲浙江青年畫展二等獎。出版了連環畫《悲慘的星期天》(江蘇人民美術出版社)、《年畫喜迎新春》(江蘇人民美術出版社)。
唐鼎華是人物畫家,1973進無錫市文化局創作組進行專業美術創作,1976年開始就有人物畫參加省美術展覽。如《上工地去》參加省1976年《年畫 宣傳畫 農民攝影藝術展》,以後作品多次參加國內外大展並獲獎。如《人與自然》,參加“第五屆深圳國際水墨畫雙年展”(河北美術出版社出版),1989年入編《中國現代美家人名錄》,1990年入編《中國美術家資料庫》,1992年入編《中國當代美術家人名錄》。他畫兒童尤為特出。近幾年畫“童年往事圖”得到專家的好評,如中國美協秘書長劉健、上海美協副主席汪大偉、浙江畫院副院長池沙鴻等寫了評文;也有畫廊、藏家、愛好者好這路作品,北京大千畫廊、杭州印象畫廊、杭州海之晨畫廊做過其作品。《江蘇畫刊》、《新美術》、《書與畫》、《裝飾》、《書畫藝術》、《藝術財富》、《翰墨大匠》、《美術與設計》、《墨痕》、《美術嚮導》、《中國畫》、《藝術研究》等分別專題介紹和發表作品及論文。華人書畫網、雅昌藝術網、太湖明珠網等有相關訊息。無錫的媒體也很關注。2008年1月18日《無錫日報》B4版面一整版刊登了“唐鼎華和他的‘江南風俗畫’” 2008年3月19日《江南晚報》B版“動漫遊專欄”刊登了“唐老師上課嘍!” (一整版)1998年江南晚報連載《無錫老百業圖》,2008年到2009年無錫日報連載江南風俗圖,2007年12月《江南論壇》用八個版面刊登“唐鼎華國畫作品欣賞”, 2007
[繪畫]唐鼎華國畫作品[繪畫]唐鼎華國畫作品
年10月國畫《金色童年》、《聽琴圖》參加無錫籍著名畫家作品展,《風流千年》畫冊刊登(四川美術出版社出版),《無錫旅情》連載“梁溪漫畫”,《華東旅遊報》整版發表“老閒話”插圖,1998年無錫電視台拍攝並播放了專題片《用畫講自己的話--記畫家唐鼎華》。唐鼎華又是一位大學骨幹教師,現為江南大學教授,美術學碩士研究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中國畫寫意人物,帶國畫人物研究生。主講插圖、素描、動漫設計。出版專著《設計素描課堂》、《感受與語言》(被評為國家級“十一五”教材)、《設計素描》、《創意課堂》、《動漫藝術課堂》、《插圖設計》、《觀察與思考》、《設計素描第二版》。論文:《談運動觀察》、《從“十八”描談圖式創新》、《觀察與感覺》、‘《神’在何處》、《“四象”解惑》、《論基礎造型中的觀察方法》、《明代宮廷人物畫對人物畫發展的影響》、《從〈深山藏古寺〉談“大形象”觀察》、《略談素描教學中的觀察問題》、《“虛實”觀察》等。

野人鼎華

初見鼎華,就留下個“野人”的印象,何也?不僅僅是因為他美髯多髭,人物雄闊,而是感知著他內心的豪邁奇矯
他天然生活在兩個世界中,一個,他小心地遵從著現實的法則,一樣出色地獲得了高等學府的教授等級與專業榮譽,在這個法則里,他和藹,聆聽,機智,關注他人的反映;另一個他,渴望予天無極,漫遊八荒,覽四方之生色,為澆我胸中塊壘,在這個法則里,他雄闊,自信,不遺餘力,霸氣存焉。後一個鼎華,存在於他的創作狀態里,存在在他的藝術作品中。
關於鼎華的藝術特色與價值,我本是沒有資格說話的,因為與他合作《歪批四大名著》叢書

唐鼎華作品唐鼎華作品
(四本,百花文藝出版社出版),大家才成了親密戰友,所以有了一點初步的認識。由於這套叢書,是取法大眾耳熟能詳之普遍讀本,而欲從中提煉新意,所謂從熟悉讀本中尋找新鮮陌生價值,所以,無論於文字(我),還是畫面(他),都是一個大的挑戰。在我與他探討畫面風格的時候,沒有人知道,鼎華會從哪裡切入,把握整個書的調性,但是一等他的作品出籠,幾乎所有人都歡喜地搓手,呼曰:“是了!是了!” 何也?蓋因鼎華本就是一個既分裂又統一的野人是也!
日後感受到,鼎華對古典藝術價值系統,已然有熟練的操持與把握,但是光光是對規矩的遵守,並不是鼎華的所有,乃至並非鼎華的精髓,鼎華手上練的是傳統的小規矩,心中藏著的卻是無拘無束、超越禮法、嚮往天然的大法度,這個大法度,不管是道法自然,還是萬物化我,在我看來,似乎都統一在鼎華的野人氣質中了。何謂野人?乃非官方、不潮流、求真趣味、圖天籟聲、多民間氣、禮法不能拘、心中常存天真、筆下常見頑皮之謂,是也!(此中可窺見老唐必出身三代貧農,無名門望族之類繁贅包袱也)。
在流暢老辣、古典意味的大審美範疇中,曹操別著小木頭手槍出來了,武聖關雲長手裡捧著“冬夏”(而非春秋);寶玉旁邊的貓穿上了丁字褲;董永老牛的眼睛像人眼一樣,代替主人乜視著七仙女;孫二娘黑店裡上著香供著菩薩;上梁山交投名狀壯士手裡的當代出差旅行包;八戒做售票員時手裡拿著老式票夾;唐僧進浴室時也傍著叉衣服務員……無不透露出鼎華
[繪畫]唐鼎華國畫作品[繪畫]唐鼎華國畫作品
對生活細節、民俗往來的細緻拿捏,也無不泄露出老唐的“不懷好意”的“壞意”,他拿著創造性、錯位的、後現代解構的細節,在反抗著眾所周知的大命題、老結局、千年不變的固定模式與思維,這些小小的“惡毒”的細節,把貌似中庸的內容、對稱周正的布局、敘而不作的姿態,全部顛覆乾淨!誰讓他是個“野人”呢!喔,忘了說,“野人”的另一個特點,就是“蔫壞”是也。
鼎華是國畫出身,我最喜他的小品,尤其喜歡他布局緊湊,內容豐富的作品。因為按照他的慣性,布局越緊湊,他自己越要在其中反抗,這個是自己與自己對著幹;內容越豐富,就越容易讓他的“蔫壞”得到宣洩與隱藏,所以,你如果看得仔細,就會看到,古人明明用來表達清流高標的小舟,在這裡變成了胖舟,而一個個總角丫髻,忘我遊戲,不管天下甚事,不看天黑天白的頑童娃娃,總有三分,像鼎華自己……反之如果寥寥幾筆,無處調皮,鼎華的作品,一定是光明燦爛,一點不“壞”的。
一個野人的價值,是難以估算的,野生的價值,現在看來似乎總要好過家養,況且,先賢也說過:“禮失而求諸野。”因為野與朝,從來就沒有絕對對立過。他只存在於我們的內心,形狀宛如鴛鴦火鍋。
趙陽寫於丁亥年夏月
聽琴 唐鼎華-無錫博物館藏聽琴 唐鼎華-無錫博物館藏
鬥雞系列一個江南人的閒適

上世紀九十年代,我曾邀約鼎華畫過一些有關中國茶文化的創作。於是,我在他的畫作中感覺到他的生活態度。他推崇中國傳統文化的和睦、協調、吉祥而且樂觀的生活氛圍,喜歡平民式隨遇而安自由自在的生活情調。這些東西從他不經意的筆端款款地散漫地流淌出來,同時隱隱透出機智和幽默。這樣的狀態直到如今依然如故,這也許是富庶的江南魚米之鄉儒雅淡定的文人風氣催化的吧。
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度過兒童時代的人其實是很幸運的,那個年代正好國家有那么一段社會穩定,經濟發展的時期,卻又不那么富裕,不那么功利。因此兒童生活的環境相對寬鬆、意識相對單純、樂趣相對豐富,幾乎所有的孩子都有兄弟姐妹的親情,家庭之間門戶開放,大家都在孩子堆中滾大。鼎華喜歡畫憨態可掬的小孩,玩著他童年的遊戲,捉迷藏、摔跤、滾鐵箍、捉麻雀、鬥蟋蟀,或在山林中追逐嬉耍。即便出現成年人,也都是返老還童的活寶老頭,或雞毛換糖,或與子孫親昵,或儼然課子。這些都充滿了他對兒童時代的眷戀。但是,有一點很特別,鼎華始終弱化人物的時代特徵。畫中人物可被指認是宋代的,又可說是明清和民國的,也像是他孩提時代的,卻又都不絕對是。這種造型方式和中國傳統繪畫的情調非常相似,更多地注重生活

《二十一世紀畫家個案研究--唐鼎華》《二十一世紀畫家個案研究--唐鼎華》
情趣,使精神特質的表達能夠更加純粹。
作為一種文化,中國人對中國畫筆墨的欣賞和創造豈止是畫界“藝術精英”們的事情,在江南這個地方一直是尋常百姓的普通精神生活。自元代以降,中國畫的重要發展基本在江浙一帶,因為這裡有豐厚的人文傳統和極為廣大的社會基礎。所以,我總覺得對中國畫筆墨是非問題的爭論很有點像在討論一個地區的方言是否能代表這個地區的語言一樣地荒唐。鼎華作畫很講究筆墨。他用筆散淡隨性,沒有刻意。善畫山水林木卻很少疊加用筆,也沒有多層渲染,筆錄心路,不做校正,所以,自然發展,氣息優雅,意外生趣,敗筆不敗。隨著畫題的情趣,筆墨更顯野逸而清潤,趣味幽然。我以為,這就是鼎華繪畫方言的貼切處,是他生命意識的表達方式。沒有這樣的筆墨,便沒有了江南一隅書卷氣的清香,也便沒有了中國畫之於許多中國人抒發情感或陶冶性情的自然所在了。
當代社會的生活節奏很容易讓人上火。能夠潛心作畫者少,能夠靜做學問者更少,能夠淡然對
金色童年 唐鼎華-無錫博物館金色童年 唐鼎華-無錫博物館
世、享受自在的生活情趣者更少。
鼎華的畫讓我再次感受到一個江南人的閒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