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音統簽(全九冊)
前人記述此書者,多出於傳聞,如清代王士即誤以《全唐詩》為《唐音統簽》的轉刻本。 例如《全唐詩》中的殷堯藩詩,就是據《唐音統簽》補充的。 此外,《全唐詩》所輯錄的散佚詩篇和斷章零句,也多半采自《唐音統簽》。
內容介紹
唐五代詩歌總集。編者明代胡震亨 (1569~1645?),字孝轅,號遁叟,又號赤城山人。浙江海鹽人。萬曆二十五年(1597)舉人,屢試進士不第。歷任固城教諭、合肥知縣、定州知州、職方員外郎,乞歸。晚年家居,藏書萬卷,日夕探討,校讀精勤。著有《赤城山人稿》、《讀書雜記》、《海鹽縣圖經》、《李詩通》、《杜詩通》、《唐音統簽》等。其中尤以《唐音統簽》一書,輯錄唐五代詩,卷帙浩繁,網羅宏富,是中國古代私人纂輯的一部最大的唐五代詩歌總集。《明史·藝文志》著錄此書為1024卷,《千頃堂書目》著錄為1032卷,《四庫全書總目》著錄為1027卷,惟故宮博物院所藏范希仁抄補本1033 卷最為完全。全書以十乾為紀,自《甲簽》至《壬簽》,按時代先後輯錄唐及五代的詩作以及詞曲、歌謠、諺語、酒令、占辭等。《癸簽》則包括體裁、法微、評匯、樂通、詁箋、談叢、集錄等部分,是胡氏在廣泛收集資料的基礎上研究唐詩的總結。此書對唐詩的源流與變革、體制的形成、風格流派的異同、作家的高下以及有關的知人論世材料,都作了較系統的論述;對常用辭彙的注釋和考訂,唐詩別集、總集、金石著錄、唐詩評論的綜合目錄,也都分門類地作了交代;所引明人詩話,亦有為今日不易得見者,因而又具有文獻價值。此外,書中各家詩人小傳也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除新舊《唐書》外,還引用了雜史、筆記、地誌、詩話及各家別集的材料,並加以考訂。又采輯了許多詩人的遺聞逸事,附入小注,其中引用的材料大都註明出處,有時還註明編纂時所援用的版本。這些,對唐詩研究都是有用的。《唐音統簽》編成後,未能全部刻印,歷來通行易見的刻本只有《戊簽》和《癸簽》兩種。前人記述此書者,多出於傳聞,如清代王士即誤以《全唐詩》為《唐音統簽》的轉刻本。但是,據俞大綱《記唐音統簽》所錄,故宮博物院圖書館所藏范氏抄補本《唐音統簽》,其中全部為刻本者是《甲》、《乙》、《戊》、《癸》四簽;《丙簽》卷八七至九二、卷九六至一七一為刻本,卷九三至九五、卷一七一至二一一抄補;《丁簽》卷二一二至三二一、卷四○○至卷四九七為刻本,卷三二二至三九九卷四八○至五五二抄補;其他各簽都是抄本。《四庫全書總目》認為《唐音統簽》中僅《戊》、《癸》兩簽有刻本,亦為臆斷。《唐音統簽》與清代康熙時所刊印的《全唐詩》有重要關係。《全唐詩》 900卷,就是以《唐音統簽》及季振宜《唐詩》為底本編纂而成的。其中初、盛唐部分主要採用季振宜書的成果,中、晚唐部分則在很多地方吸取了《唐音統簽》的成果。季書中所缺的中、晚唐詩,一般都可在《唐音統簽》得到補充。例如《全唐詩》中的殷堯藩詩,就是據《唐音統簽》補充的。此外,《全唐詩》所輯錄的散佚詩篇和斷章零句,也多半采自《唐音統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