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4月8日焦作市文化館移交,現藏焦作市博物館。
唐代,木質。高30厘米、底座長14.5厘米、寬1 1.6厘米,總計5件。
白粉塗地,著黑彩,頭戴翻沿螺旋高帽,深目高鼻,紅唇,絡腮鬍須。身穿長袖戲袍,腰問束帶,足穿長筒氈靴,雙肩一高一低,揮舞長袖,作舞蹈動作,雙腳前後立於長方形踏板之上。該俑姿態優美,生動逼真,為研究唐代舞蹈藝術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也是唐代與波斯等國政治、文化交流的實物見證。
相關詞條
-
中國舞蹈
。儺舞 仿唐的驅鬼舞 儺舞是古代驅鬼逐疫“大儺”祭禮中的面具舞,風格猛厲...浩大。經兩晉、南北朝、隋、唐,“大儺”儀式中的面具舞仍承舊制,唐代規模更為...的強烈願望。在男女交合的圖像下,有兩群動作整齊、歡舞狂跳的小孩,他們是人類...
源頭 夏商 西周 東周 春秋戰國 -
中國傳統舞蹈
造型,來表達一定的思想感情的藝術。正如聞一多在《說舞》中所言:“舞是生命...繁衍、氏族興旺的強烈願望。在男女交合的圖像下,有兩群動作整齊、歡舞狂跳...,因其特點是以歌、舞、樂三者融為一體的表現形式,故後人統稱其為“原始樂舞...
基本信息 上古時期 夏商時期 西周時期 東周時期 -
文博[文博考古類學術期刊]
歷程馬明志新發現龐留唐墓壁畫初探 屈利軍探討·爭鳴關於在中國調查三角緣神獸... 胡小玉文博紀念冊春耘秋實三十載——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的發展記憶王勇...保護研究黃建華,楊璐,王麗琴等彩繪漆盤的考古發掘現場保護黃槐武,唐劍玲...
期刊簡介 辦刊宗旨 主要欄目 參考論題 來稿注意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