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履歷
唐益清,1920年2月5日出生於上海市松江縣。1940年讀完高中後,在四川樂山國立中央技專紡織系學習,1943年畢業,1946年進無錫申新三廠(現國棉一廠),在該廠先後任技術員、車間主任、科研科長、老廠改造辦公室主任和副總工程師等職,最高技術職務為教授級高級工程師。1989年退休後繼續留廠,一直工作到1993年。
唐益清在無錫國棉一廠工作將近半個世紀。他一貫敬業愛廠,不離科研生產。“文革”期間曾經下放農村勞動,返廠後始終為該廠全程棉紡設備的改造更新以及科學管理盡心竭力地發揮技術專長,對改變工廠面貌,提高產品質量,培養後繼力量,作出了顯著的成績。他和他的同事們所從事的“萬錠全流程成套新技術”科研項目,曾使無錫國棉一廠榮獲國家經委頒發的“六五”技術進步先進企業全優獎和紡織部科技二等獎。唐益清榮獲1981年無錫市先進工作者、1982年、1984年無錫市勞動模範和1986年江蘇省雙文明建設積極分子等稱號,並獲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
人物生平
1920年2月5日 出生於上海市松江縣。
1937年 上海松江光啟中學畢業。
1940年 上海震旦大學附屬高中畢業。
1943年 四川樂山國立中央技專畢業。
1944年 重慶豫豐紗廠技術員。
1945年 重慶花紗布管制局駐廠技術員。
1946-1954年 無錫申新三廠技術員、車間主任等。
個人作品
1.《JS-1型高速粗紗機的設計與製造》.1988。
2.《FA415新型懸錠式粗紗機的設計》.1990年評為無錫市紡織工程學會二等論文。
3.《濾塵系統火警探測器的研製與套用》.1990年評為無錫市優秀學術論文二等獎。
4.《梳棉機道夫新穎防軋調速及制動》.江蘇紡織,1991。
5.《棉紡粗紗機的選型探討》.1995年評為無錫市紡織工程學會二等論文。
成就及榮譽
1969年,無錫國棉一廠購進3台日本BD-200型氣流紡紗機和1台山西經緯紡機廠製造的CW-2型氣流紡紗機。這種紡紗設備對中粗支紗的適紡性強,紡織部組織無錫一棉、北京三棉、山西經緯紡機廠聯合攻關,要求國產CW-2型氣流紡紗機達到千錠時斷頭在100個以下、留頭在75%以上的目標。當時的氣流紡紗機均無排雜裝置,每班要停機清掃加捻杯、凝棉槽內積聚的塵雜。國外的氣流紡紗機大都配套使用雙聯梳棉機以降低棉條的棉結雜質,而國內無此設備,唐益清提出自製雙聯梳棉機。當時,紡一車間正在使用A187小型梳棉機,他構想把兩台A187 梳棉機聯接,以達到國外雙聯梳棉機的效果,經過試製小組設計改裝,不斷改進完善,解決了兩台機之間的棉層轉移和兩台道夫的同步運行,並在工藝設計方面解決了三個問題:
1.兩組錫林針布的配置,先疏後密,以利於分梳除雜;
2.定量先輕後重,與針布疏密配套;
3.錫林轉速先快後慢。
這樣,第一台國產雙聯梳棉機終於在無錫一棉誕生了。氣紡車間共用16台A187機拼裝成8台雙在線上投入生產,台時產量可以達到25-30公斤,而生條雜質明顯減少,氣流紡轉杯的排雜負擔明顯減輕,從而提高了氣紡紗的成品質量,並減少了斷頭。青島紡機廠在此基礎上生產了A190雙聯梳棉機。氣流紡以10英支紗為主,低支紗售價不高,常常處於虧本狀態。唐益清為使氣紡紗扭虧為盈,在用棉量上下工夫,充分利用本廠滌綸下腳棉,包括斬刀花、車肚花和中長棉下腳,再混和天然短纖低級棉,製成低捻度“三合一”的6英支混棉紗新產品。上市後深受用戶歡迎,其價格可以與化纖紗相同,而原料成本卻只有一半。這項措施使氣紡車間實現了扭虧為盈。以後,又在氣流紡機上大搞絹絲紡,獲得較大效益。紡織部為了表彰無錫一棉對國產氣流紡的貢獻,1979年獎勵50萬元。無錫一棉用來添置A591型氣流紡紗機4台,使該廠的氣紡車間生產能力又增加了一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