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平淮西戰爭,唐中期的一次平叛戰爭。唐德宗時,淮西節度使李希烈叛唐自立,稱王稱帝。後準西將領相繼攻殺取代,對唐廷或降或叛。元和九年(814)八月,淮西節度使吳少陽死,其子吳元濟自立為帥,屠掠舞陽、葉縣、襄城(均屬今河南)等地,進至東都洛陽附近,關中震動。憲宗命16道兵進討,但兵力分散,屢戰功微。且諸軍勝則誇大,敗則隱瞞。憲宗力排眾議,堅持用兵,並遣太子詹事李愬為唐、隨、鄧三州節度使領西路軍參與討伐。十二年三至五月,李愬拔文城柵(河南遂平西南),又切斷元濟割據的申(信陽),光(潢川)、蔡(汝南)三州之間的聯繫。其間,北路軍在李光顏率領下,在郾城附近擊敗叛軍主力3萬人。元濟急調蔡州駐軍增援北線,重點防禦郾城一帶,使蔡州防禦空虛。唐東路軍由壽州(安徽壽縣)西進,南路軍由鄂州(武昌)北進,牽制了淮西申、光二州兵力,造成西路軍可直搗元濟老巢蔡州的有利態勢。已到郾城督戰的宰相裴度奏請朝廷撤去監軍,使主將能機斷行事,不誤戰機。十一月,李愬在密報裴度並得其贊允後,率部近萬人分前後三隊乘雪夜奇襲蔡州,生擒吳元濟。申、光二州淮西軍亦降。持續30多年的淮西叛亂至此結束。影響所及,河北諸藩鎮亦先後歸唐,唐王朝一度重歸統一。
相關詞條
-
平淮西碑
平淮西碑,又名韓碑,由唐代文學家韓愈撰文,記述了唐憲宗元和十二年(817年)裴度平定淮西(今河南省東南部)藩鎮吳元濟的戰事。
基本信息 原文 作品簡介 作者簡介 歷史背景 -
唐平安史之亂
唐天寶十四載(755)至寶應二年(763),唐王朝平定邊鎮將領安祿山、史思明叛亂的戰爭。
簡介 戰爭的遠因與近因 第一階段 第二階段 第三階段 -
淮南王
“淮南王”,中國古代王爵封號名,以此命名的人物有:漢朝的英布(又稱)、劉長、劉安、劉喜。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曹邕、司馬允、劉沖、石昭、符生、劉諱、劉子孟、直...
名詞釋義 漢代時期 魏晉時期 唐宋時期 元代時期 -
唐[中國漢字]
唐〈形〉 (形聲。小篆作字形。從口,庚聲。本義:大話) 唐,大言也。――《說文》荒唐之言。――《莊子·天下》。
簡介 字的解釋 朝代 古義 詞組 -
淮南王[中國古代王爵封號名]
淮南王,是中國古代王爵封號名,以此命名的人物分別有:“漢朝的英布(又稱黥布)、劉長、劉安、劉喜。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曹邕、司馬允、劉沖、石昭、符生、劉諱、劉...
名詞釋義 漢代時期 魏晉時期 唐宋時期 元代時期 -
唐憲宗李純
李純(778年―820年),初名李淳。唐朝中期皇帝,唐德宗李适之孫、唐順宗李誦長子,早年被封為廣陵郡王。貞元二十一年(805年),立為太子,改名李純。同...
人物生平 為政舉措 人物評價 親屬成員 -
李純[唐憲宗]
唐憲宗李純(778年3月17日—820年2月14日),本名李淳,隴西成紀(今甘肅省秦安縣)人。唐朝第十一位皇帝(805-820年在位),唐德宗李适孫子、...
生平經歷 為政舉措 歷史評價 軼事典故 親屬成員 -
淮揚
淮揚,地名,廣義的淮揚地區包括淮河與揚子江的下游地區,包括揚州、鎮江、鹽城、淮安等地,該地區位於長江南北,緊挨京杭大運河,古代意指揚州。從地理上看是連線...
歷史故名 淮揚菜 淮揚道 淮揚劇 淮揚方言 -
天寶之亂[戰爭]
安史之亂是中國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由唐朝將領安祿山與史思明背叛唐朝後發動的戰爭,是同唐朝爭奪統治權的內戰,...
背景簡介 戰爭起因 事件詳細 戰爭過程 戰爭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