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庚辰年夏(一九四零年)河頭國小奉縣令改為河頭商業職業學校,原有國小改稱附設國小,在校內立石碑一座,由浭陽逸民楊鷺洲撰寫碑文《教育之光》。
一九五零年,學校師生積極開展活動支援抗美援朝,曾收到宋慶齡副主席寄來的賀信。
一九五一年,河頭國小改名為丰南縣實驗國小。一九六零年,實小榮獲“唐山地區先進集體”稱號。
一九六二年貫徹“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八字方針,實驗國小被列為縣重點國小,到一九六三年為省重點國小,成了丰南縣首先辦好的“小寶塔”的塔尖。
1978年-1982年上級撥款25.3萬元,在648平方米的校舍面積上重建永久房,1979年兩層教學樓落成,面積1381平方米,教室和辦公室等117間。
1979年實驗國小被確定為河北省首批辦好的重點國小。
1986年由於校舍擁擠,建立分校,後改稱為丰南縣第二實驗國小,遂列為並行學校。
1989年至1992年,學校各項工作迅猛發展,率先實現“二機一幕”進課堂。
1995年學校高舉科研興校的大旗,深入實施素質教育,落實“大語文”教育思想。
1996年分建實驗三小,自此,實驗一小、實驗二小、實驗三小為並列學校。
1999年學校擴建,丰南市領導高度重視,社會各界慷慨捐助,其中全國政協委員、著名愛國富商、香港新華集團總裁蔡冠深捐助100萬元(人民幣)並於2000年10月18日來校視察;著名企業家張祥清攜妻女捐助25萬多元。2000年8月,一座4800平方米的現代化教學樓拔地而起。2000年9月9日,中央政治局委員、全國人大副委員長王兆國來校視察並題詞“為國育才”。同年,確定校訓為“誠樸、勵志、博學、創新”。
2002年撤市建區,改為丰南區第一實驗國小。2004年8月,第一實驗國小和第三實驗國小合併,重新確定辦學目標為“構建書香校園,為學生生命奠基”。
1976年7月28日唐山丰南大地震震毀學校全部91間校舍和設施,6名教師震亡。震後在校長董萬成、副校長張佩臣帶領下師生團結奮鬥,一部分教師清理廢墟,一部分教師白天上課,自己動手蓋簡易房,至10月份蓋簡易房40餘間,1977年開始加蓋半永久房50餘間。
1978年-1982年上級撥款25.3萬元,在648平方米的校舍面積上重建永久房,1979年兩層教學樓落成,面積1381平方米,教室和辦公室等117間。
1979年實驗國小被確定為省河北首批辦好的重點國小,張佩臣任校長,劉寶蘭任副校長,有合班教室一個(能容400人),圖書室藏書3336冊,教學儀器92種181件,衛生室由一名校醫負責,文體設備有2個籃球場,3副桌球台,其它器械210多種。
1980年王化清任校長。
1981年至1982年董興光任校長。
1983年張佩臣再次任校長,1984-1985段煦寧、任秀珍、孫貴先任副校長。
學校有23個教學班,1196名學生,78名教職工,秩序穩定,制度健全,質量提高。
1983年王德海老師參加唐山市國小教學比賽獲第一名,並代表唐山市參加河北省教學比賽,執教《鳥的天堂》獲河北省教學比賽第一名,同時被吸收為河北省教育協會國小語文研究會會員。
1984年評選首屆河北省園丁獎,王德海、董天柱、馬素芹三位老師同時獲得河北省園丁一等獎(河北省人民政府證書)。同年馬素芹又獲省級模範班主任稱號。
在今後的連續六年時間的河北省園丁評選活動中實驗國小先後有13人次獲獎。
1986年至1987年熊樹春任校長,任秀珍任副校長。學校各項工作繼續穩步發展,進行“輕負擔、高質量”教學試驗,同時開展豐富多彩的第二課堂活動,成果顯著。
1986年由於校舍擁擠,興建丰南縣第二實驗國小,實驗一小、實驗二小遂列為並行學校。
1987年至1989年張克利任校長、任秀珍任副校長,確定校訓為“勤奮、務實、求美、創新”。
1989年至1992年王昌海任校長,王德海、韓桐柱任副校長,學校各項工作迅猛發展,先後投資近萬元,購置雙卡錄音機、彩電、錄放機、投影儀等電教設備,率先實現“二機一幕”進課堂。據不完全統計,舉行省、市、縣公開課186人次,獲相應獎項269人次。
1992年至1994年楊春佑任校長,李萬嶺任副校長。
1994年至1995年6月李萬嶺任校長。
1995年6月起李懷志任校長,1996年9月至1997年7月李少生任副校長,1997年8月起趙風芹任副校長。
1996年由於學生人數多達1900多人,政府又興建了實驗三小,自此,實驗一小、實驗二小、實驗三小為並列學校。
1998年孟秀榮老師被評為河北省特級教師。期間在李懷志校長的領導下,高舉科研興教的大旗,深入實施素質教育,落實“大語文”思想,學校大刀闊斧進行改革,各方面工作長足進步。百餘名學生在各級各類大賽中獲獎,其中國家級24人次,省級57人次,市級72人次。
注重加快現代化進程,自1996年,學校每年投入約2萬元添置電教設備,僅1999年就一次性投入27萬元購置電腦、彩電、錄音機、VCD糟等,在唐山率先實現了“四機一幕”進課堂,電教工作邁入了河北省先進行列。
2000年8月,一座4800平方米的現代化教學樓拔地而起,解決了多年來制約學校發展的校舍狹窄問題,為實驗一小的騰飛插上了翅膀。重新確定校訓為“誠樸、勵志、博學、創新”。
實驗一小的逐步發展離不開家鄉父老的無私支援,特別是為擴建一小,丰南市領導給予極大關注,多次親臨視察,社會各界紛紛慷慨捐助,為教學樓如期竣工做出了巨大貢獻。2000年9月9日,王兆國來一小視察並題詞。2000年10月18日著名愛國富商、香港新華集團總裁蔡冠深來一小視察並題詞。
歷史進入了嶄新的二十一世紀,丰南區第一實驗國小也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歷史發展階段。有了九十多年的發展積澱之後,第一實驗國小開始步入內涵發展的良性軌道。首先是搶占信息技術的制高點,繼續大力開展電化教育研究,先後組織教師參加河北省電化教育教學比賽,獲得好成績。學校從1996年始連續四年被命名為“河北省電化教育實驗學校“,2000年被評為”河北省電化教育先進學校“的稱號。2000年9月學校投資26萬元,建成了二個裝有54台電腦的計算機教室,一至六年級學生全部開設計算機課程,並且列入學期分項考查的科目,同時成立計算機第二課堂小組,堅持長年訓練,在唐山市組織的中小學生計算機知識技能競賽(後稱為計算機奧林匹克競賽)中,學校連續三年獲得唐山市一等獎,2003年包攬了唐山市前十名中的前三名。2002年9月投資10萬餘元完成了校園網建設,每個辦公室都裝有電腦,老師們隨時可以通過網際網路查閱各種教育教學的資料信息。2000年9月,一小投資21萬元建成小主人電視台,成為學校各項教育教學的一種全新的宣傳媒介。
在學校特色建設上確定實施“大語文”戰略(後稱為落實“大語文”思想)和英語以及藝術三個方面為主攻方向,旗幟鮮明地提出辦“特色學校”的辦學理念,使學校的特色建設成績突出。
從1998年開始進行“大語文”教學的改革,大力轉變教師觀念,實施了經典誦讀工程、“大語文”課堂教學模式的研究、快速作文的實驗等,語文的教與學呈現了令人振奮的新局面,2003年編輯出版《求索——大語文教育研究與實踐》(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一書。2003年11月,教育局在實驗一小召開現場會,實驗一小會上發言《廣闊天地,“大”有作為》。2005年9月唐山市課程改革現場會,實驗一小作為參觀現場之一。2005年11月,實驗一小被命名為全國百所“誦讀實驗學校”。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實施,英語走進了國小的課堂。2000年9月,第一實驗國小率先在全區嘗試在一至六年級開設英語課程,以扎紮實實的英語教學研究穩步推進英語課堂教學,英語教師先後在唐山市教學比賽中獲得二等獎,在丰南區多次做公開課,為全區英語教學提供樣板。學生在區舉行的小學生英語大賽中連續三年獲得第一名的成績。2006年6月,一小的舞蹈《俏妞妞》在中央電視台教育頻道播放。
藝術教育作為一小的傳統特色在新世紀也是成績斐然。自1996年起在唐山市中國小文藝匯演中奪得“八連冠”的好成績。有宋昆等50餘名學生在國家、省繪畫比賽中獲得一、二、三等獎。
2003年,一小和全國人民一道迎接了“非典“的考驗。期間,一小有六名教師在丰南電視台空中課堂面向全區小學生授課。為了保證畢業生的質量,每周在固定的地點發放老師設計的練習,並且回收上一次的學生作業,此舉獲得了家長的廣泛好評。另外,一小在“非典”期間組織少先隊員向“非典”定點醫院醫護人員通過郵政快遞郵寄鮮花和熱情洋溢的感謝信,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對前線抗擊“非典”的醫護人員以極大的鼓舞。
學校規模
2002年撤市建區,改為丰南區第一實驗國小。2004年是一小歷史發展中又一個轉折點。這一年的8月份,第一實驗國小和第三實驗國小進行合併,實現資源最佳化重組,原第三實驗國小為實驗一小的西校區,實驗一小的五年級和六年級學生全部到實驗一小西校區,為了實現平衡合併,實驗一小的領導和老師分區包片連夜做學生的工作,與鄰校電視大學食堂聯繫一部分確實有困難的學生的中午就餐,解除了家長的後顧之憂。同時,第一實驗國小的發展有了一個更為寬闊的平台。丰南區第一實驗國小(原三小為西校區),李懷志任校長,西校區由趙鳳芹、張艷梅、梁秀霞任副校長,學生一至六年級共1925人,教師100名;原第一實驗國小東校區,么守歧任第一副校長(主持日常工作),任守義、田樹永任副校長。學生一至四年級1500多人,教職工72人。
以此為契機,實驗一小提出建設書香校園,創辦一所具有深厚文化底蘊和人文氣息的省級名校的辦學目標,並且大刀闊斧進行校園環境方面的建設,到2006年5月建成了有六個主題長廊、三個自由閱覽區、三個主題園區、四條文化道路和一個藏書30萬冊的電子化管理的現代化圖書館這樣一所洋溢濃厚書香氣息的一小新校園。在2004年11月河北省第二次普及九年義務教育複查中受到省檢查團的高度讚譽,同年順利通過了河北省國語達標驗收工作,學校圖書館也被評為河北省一級圖書館。對操場進行重新修葺,斥資28萬元重新布局硬化。
注重科研興校,以課題研究引領教學改革,取得了明顯收效。截止到2006年6月底,學校先後承擔了國家級課題3個,省級課題3個,市級課題1個,校級課題6個,降低課題研究的重心,日常教學中的問題即研究的課題,在日常教學中探索解決問題的辦法即研究,逐步實現全校老師人人有自己的課題,進行課題研究成為了教學工作的常態,有力地推動了教師隊伍的建設,促進了教師的專業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