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唐宋柳宗元傳播接受史研究》在這種以大觀小、小中見大的柳宗元接受史研究中為這類問題的求解,作出了富有啟發意義的努力
作者簡介
楊再喜,男,苗族,1969年生,文學博士,現為湖南科技學院副教授、湖南科技大學碩士研究生導師、湖南省普通高校古代文學學科帶頭人培養對象、湖南省新世紀121人才工程人選、湖南省普通高校青年骨幹教師,同時兼任湖南省古代文學學會理事、中國柳宗元研究會理事、湖南省永州市柳宗元研究會副秘書長和湖南科技學院柳宗元研究所副所長。近年來,致力於以柳宗元為代表的唐代文學研究,已主持省級課題4項,發表論文50餘篇(其中CSSCI論文20篇)。
圖書目錄
序
導論
第一節關於文學接受史
第二節柳宗元傳播接受史研究的現狀與突破
第三節影響柳宗元文學傳播接受的三個因素
上篇唐、五代柳宗元傳播接受史
第一章唐、五代柳宗元傳播接受的特徵
第一節沉寂的時代
第二節文名掩其詩名
第二章 同官盡才俊,偏善柳宗元——韓愈在柳宗元傳播接受史上的奠基作用
第一節對柳宗元人品道德的推崇,奠定了接受的基礎
第二節對柳宗元文學成就的肯定,確立了應有的地位
第三節對柳宗元文學作品的效仿,樹立了學習的榜樣
第四節 對柳宗元政治生涯的複雜態度,導致後世持續不已的爭論
第三章詩情與友情的楷模——劉禹錫對柳宗元詩歌的傳播接受
第一節 在詩歌唱和中接受了柳詩的思想感情和詩體特徵
第二節 志趣相投在詩歌主題和表達技巧上的接受
第三節在對故友的深情緬懷中引發對其生活方式的嚮往
第四節編著遺稿寫作序言,奠定了柳宗元傳播接受的文獻基礎
第四章柳宗元在晚唐、五代的傳播接受
第一節杜牧的“韓、柳”並稱論
第二節司空圖的“深遠”論
第三節官方史書的複雜態度
下篇兩宋柳宗元傳播接受史
第五章唐宋柳宗元傳播接受之比較
第一節傳播接受的態勢:由“寂寞”走向了“熱鬧”
第二節傳播接受的軌跡:出現了第一個“拐點”
第三節 傳播接受的方式:由“韓、柳”並稱到“文章四大家”
第四節作品接受的命運:詩歌和散文呈現出明顯的分野
第六章柳宗元詩歌傳播接受的開創者梅堯臣
第一節轉變接受態度和開拓新的研究方法
第二節肯定藝術成就,接受其詩文和精神
第三節相同的身世感慨和執著於人生的態度
第七章柳宗元傳播接受“拐點”的開拓者王安石
第一節將其位列於繼“孔、孟”之後的儒家聖人
第二節讚揚其“能自強以求列於後世”的人格精神
第三節稱其為文學史上的“豪傑可畏者”
第四節一脈相承的文學思想和驚人相似的道德才能
第八章歐陽修與柳宗元的文學關聯及其思想差異
第一節 同為“窮而後工”論的踐行者
第二節文藝思想的共鳴
第三節文學創作的借鑑
第四節哲學思想的差異
第九章蘇軾對柳宗元詩歌的大規模接受及其藝術啟迪
第一節大規模接受風氣的開啟
第二節高超的接受藝術的啟迪
第三節原因探析
第十章 柳宗元接受史上接力棒的重要傳承者——黃庭堅
第一節承傳和深化關於“韓、柳”、“陶、柳”同流的文學觀
第二節心追手摹柳宗元
第三節接受的語境
第十一章 以柳宗元為代表的“文道觀”在宋代的承傳與轉關
第一節唐代古文運動中“文以明道”觀的提出
第二節“文道觀”在兩宋的承傳
第三節“文道觀”在兩宋的轉關
第十二章宋代接受視野中的“韓、柳”並稱論
第一節文章之士與“韓、柳”並稱論
第二節道學之儒與“韓、柳”並稱論
第三節宋代“韓、柳”並稱的文化成因
第十三章 南宋時柳宗元在唐宋古文體系中的歷史地位
第一節理學家眼中的柳宗元
第二節柳文的版本與選集
第三節柳宗元與唐宋“文章四大家”的確立
第十四章 中興詩人對柳宗元詩歌的接受——以陸游為例
第一節引禪入詩,相同的藝術意境
第二節相似的題材,相近的情感意蘊
第三節對柳宗元詩文的深入闡釋和高度評價
第十五章嚴羽《滄浪詩話》與柳宗元詩歌之接受
第一節 第一次將柳宗元作為“元和詩壇”的代表作家
第二節 首次從詩學角度探討了柳詩與屈騷之關係
第三節 以人論詩,首提“柳子厚體”和“韋柳體”
第十六章 宋人接受柳宗元詩歌在理論上的成熟——以劉克莊《後村詩話》為中心
第一節在蘇軾“陶、韋、柳”並提的基礎上,突出柳詩“悽愴”的情感特點
第二節 在同韓愈等詩歌的比較中,稱譽柳宗元為“本色詩人”
第三節對柳宗元政治操守和人品道德的全面肯定
第四節 通過縱向比較,將柳宗元位列詩歌史上的“百世之師”
結語
附錄一湖湘語境下柳宗元對杜甫詩歌的接受
附錄二從柳宗元看歷史文化名人的廣告效應
附錄三 柳宗元由何處改貶永州辨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