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介紹
本書就唐宋時期鄉村控制的若干問題,唐宋民眾的精神狀態,以及基層社會構成的有關研究進行了論述分析:上篇:唐對鄉村採取“鄉、里、村”的治理形式,加強對村的直接管轄,強化父老在鄉治中的作用。宋代,則發布大量勸諭公告,宣傳其勸課農桑、移風易俗之意,並且由於國家政治秩序對鄉村社會秩序的改造和相融,導致了鄉治方式的變遷。中篇:唐代的“狐神“崇拜是民間信仰多元化的重要表征。到了宋代,鄉村民眾的意識形態突出地表現為追末逐利、富求貴、貧求富,以及重鬼神、輕法度的心理,與前代相比,則是家訓、義莊的發展和鄉約的產生。下篇:對隋唐時期四種類型的鄉村社會勢力:致仕官、現任外地官吏及離任官吏,士子、家族和富豪、俠義人物等進行研究,分析了唐代邊緣群體中的強勢力量:遊俠、竊賊、強盜、流氓、刺客等,並對唐宋之際新出現的社會階層——富人階層的社會流動與資財流向進行了論述。作品目錄
上篇:唐宋鄉村控制問題的相關研究1一、唐代的村坊制與行政村的設立1
二、唐代的村正與鄉村控制13
三、唐代的父老與鄉村控制19
四、唐代鄉職人員的動態分析29
五、從地方官的勸諭文告看宋代的政治理念49
六、鄉治方式的傳統與變遷83
中篇:唐宋鄉村民眾的精神狀態研究91
一、唐代村落化與狐神崇拜91
二、宋代鄉村民眾的意識形態97
三、宋代鄉村富戶的社會心態107
四、從家訓、義莊和鄉約現象看宋代士大夫的精神世界155
下篇:唐宋基層社會構成問題的相關研究199
一、隋唐鄉村幾種社會勢力研究199
二、唐代邊緣群體的強勢力量研究239
三、唐宋富人的社會流動與資財流向272
參考文獻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