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出自《資治通鑑》卷第一百九十八,【唐紀十四】
《資治通鑑》,簡稱“通鑑”,是北宋司馬光所主編的一本長篇編年體史書,共294卷,耗時19年。記載的歷史由周威烈王二十三年(紀元前403年)寫起,一直到五代的後周世宗顯德六年(紀元959年)征淮南,計跨16個朝代,共1363年的逐年記載詳細歷史。它是中國第一部編年體通史,在中國史書中有極重要的地位。
原文
上(1)御翠微殿,問侍臣曰:“自古帝王雖平定中夏(2),不能服戎狄(3),朕才不逮(4)古人,而成功過之,自不諭其故。諸公各率意(5)以實言之。”群臣皆稱:“陛下功德如天地,萬物不得而名言(6)。”上曰:“不然,朕所以能及此者,止由(7)五事耳:自古帝王多疾(8)勝己者,朕見人之善,若己有之;人之行能(9),不能兼備,朕常棄其所短,取其所長;人主往往進賢則欲置諸懷,退不肖則欲推諸壑,朕見賢則敬之,不肖(10)者則憐之,賢、不肖各得其所;人主多惡正直,陰誅顯戳(11),無代無之,朕踐阼(12)以來,正直之士比肩於朝,未嘗黜責(13)一人;自古皆貴中華,賤夷狄,朕獨愛之如一,故其種落(14)皆依朕如父母。此五者,朕所以成今日之功也。” 顧謂褚遂良曰:“公嘗為史官,如朕言,得其實乎?”對曰:“陛下盛德不可勝載,獨以此五者自與(15),蓋謙謙(16)之志耳。”
譯文
唐太宗到翠微殿,問侍臣:“自古以來的帝王,即使平定中原華夏,但不能使西北方少數民族臣服。我才能不超過古代帝王,而成績比他們大,不知什麼緣故。請你們坦率地說。”群臣都說:“陛下功德像天地一樣廣大,無法用言語來表達。”唐太宗說:“不是這樣。我之所以有如此功勞,只是由於做到五條罷了:自古帝王多忌妒勝過自己的人,我見別人優點,(當做)好像自己擁有的。人的才能與德行,不能同時具備,我拋棄他的短處,取用他的長處。一般的君主,看到有才的人就想把他抱在懷中;看到缺乏才能的人就想把他推到深淵之中。而我見到賢才就尊敬他,見到缺乏才能的人就從愛護的角度教育他,使有才能和沒有才能的人都得到合適的位置。君主多半不喜別人當面批評,對直言者暗中加害或公開殺戮,沒有哪個朝代不這樣。而我即位以來,直言的人在朝中到處都是,我不曾貶謫責罰一個人。傳統以漢族為貴,歧視少數民族,而我獨一視同仁加以愛護,所以少數民族依靠我,像依靠父母一樣。以上五條,是我能有今天成就的原因。”太宗回頭看看褚遂良對他說:“您曾經是史官,像我所述,是真實的嗎?”回答說:“陛下盛大功德無法全部記載,你自己只認可這五點,是多么謙虛謹慎啊!”
註解
(1)上: 指唐太宗
(2)中夏: 中原
(3)戎狄: 泛指少數民族
(4)逮: 及
(5)率意: 任意
(6)不得而名言: 無法用語言來表達
(7)止由: 只是由於。 止, 同“只”
(8)疾: 同“嫉”
(9)行能: 德行與才能
(10)不肖: 缺乏才德的人
(11)顯戮: 公開殺戮
(12)踐阼(zuò): 登上王位
(13)黜責: 貶謫責罰
(14)種落:族群
(15)自與: 自己認可
(16)謙謙: 謙虛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