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大慈恩寺遺址公園

唐大慈恩寺遺址公園

唐大慈恩寺遺址公園是大雁塔文化休閒景區中相對獨立且主題特色鮮明的開放式園林,坐落在唐代大慈恩寺遺址上,且現在與大慈恩寺緊鄰,具備得天獨厚的歷史價值、景觀特色和宗教意義。

基本信息

歷史追溯

唐大慈恩寺遺址公園 唐大慈恩寺遺址公園

唐大慈恩寺是公園624年(唐貞觀二十二年)太子李治(即唐高宗)為了追悼他的母親文德皇后,在皇宮城南晉昌里的“淨覺故伽藍”舊址建設的新寺,面積342畝,是現存寺院面積的7倍,整個工程“窮班垂巧藝,盡衡霍良木”寺院建城後,極為壯麗。唐太宗賜新寺寺名為“大慈恩寺”。當時的大慈恩寺是唐代規模最大寺院,寺院新建落成時,唐代高僧玄奘受朝庭聖命,為首任上座主持,寺內的大雁塔是他親自督造的,並在此翻譯佛經十餘年,領管佛經譯場,創立佛教宗派。

從建寺至今,大慈恩寺在戰亂中屢次被毀,又屢次重建,唯獨大雁塔完整的保存了下來,現存寺院只是當時的西塔院。1988年日本船橋市與西安結為友好城市,並出資在原唐大慈恩寺遺址上修建了“春曉園”;2007年更名為“唐大慈恩寺遺址公園”。

概述

唐大慈恩寺遺址公園 唐大慈恩寺遺址公園

園區前身是曲江春曉園。經曲江管委會重新進行藝術定位、改造,更名為唐大慈恩寺遺址公園,公園因坐落在唐代慈恩寺大殿遺址上而聞名。

作為佛教文化主題園林,園區無所不在地向市民傳達了“禪悟”這種中國特有的宗教體驗的氛圍,達到明心見性“與天和諧,謂之天樂”的目的。

整個園區在追求極致美感的同時,通過造像、雕塑、植被等各種方式表達設計者對於內心禪意境界的嚮往,有著精巧典雅的格調,也有著幽深高遠的文化氣息。它超然、悠然、隱遁、空靈的意趣最自然不過地表現了隱逸的人格精神中的另一種氣度。隱逸文化與佛教文化結合,使園林由城市的喧囂走向山野的寧靜,更注重將自然美、人文美和精神美提升到對於淡泊生活的追求,更呈現出一種深度的冥想和悠然的心境。

園區設計建造深刻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具體體現了四大特色:

1.構架山水,師法自然。

唐大慈恩寺遺址公園 唐大慈恩寺遺址公園

2.山水寄情,禪意空間

3.野趣茶庭,風雅亭台

4.移天縮地,意趣無限

特色建築

高宗建寺

唐大慈恩寺遺址公園 唐大慈恩寺遺址公園

雕塑以圓雕的形式表現了高宗建大慈恩寺的故事,在人物表現上,以高宗李治指揮建寺的場景構成。

玄奘建塔

唐大慈恩寺遺址公園 唐大慈恩寺遺址公園

雕塑表現了玄奘主持建塔的情景,玄奘親自設計圖樣,與官員研究設計方案,右側的工匠手捧圖紙認真地聆 聽,左側的小和尚手捧圖紙仰望著層層建起的大雁塔,展望著美好的未來,右側擺放的磚也隱含了玄奘搬磚的故事。

鑒真東渡

在鑒真與空海之間是浪花石雕建起的連線紐帶,似中日友好交流的橋樑,表現了中日文化一衣帶水、源遠流長。

大佛像

該造像是與遺址文化背景相符合,同時也可為香客提供進香的服務,更加能襯托佛教園林的宗教氛圍。

牡丹園

西安市內難得一見的大片牡丹園。在盛唐時代,長安城內的絢爛牡丹更是盛極一時,那時,長安城內姚黃、魏紫爭艷,人面牡丹相映紅。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