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多令》

《唐多令》

《唐多令》又名《南樓令》、《箜篌曲》,是一個詞牌名,《太和正音譜》注“越調”,也入高平調。《唐多令》詞雙調,六十字,上下片各四平韻,也有前片第三句加一襯字者。詞牌代表作品有《何處合成愁》、《蘆葉滿汀洲》等。

基本信息

詞牌格律

唐多令雙調六十字,前後段各五句、四平韻劉過

蘆葉滿汀洲寒沙帶淺流二十年重過南樓柳下繫船猶未穩能幾日又中秋

中仄仄平平韻中平中仄平韻仄中平讀中仄平平韻中仄中平平仄仄句中中仄讀仄平平韻

黃鶴斷磯頭故人曾到不舊江山渾是新愁欲買桂花同載酒終不似少年游

中仄仄平平韻中平中仄平韻仄中平讀中仄平平韻中仄中平平仄仄句中中仄讀仄平平韻

此調以此詞為正體,宋元人俱如此填,若吳詞、周詞之添字,皆變體也。 按劉詞別首首段起句“解纜蓼花灣”,“解”字仄聲。第二句“好風吹去帆”,“好”字仄聲。第四句“洛浦凌波人去後”,“凌”字平聲。周密詞後段起句“水調夜淒清”,“水”字仄聲。尹煥詞第三句“悵綠陰青子成雙”,“綠”字仄聲。第四句“說著前歡佯不採”,“前”字平聲。譜內可平可仄據此,餘參所采吳詞、周詞。

又一體雙調六十一字,前後段各五句、四平韻吳文英

何處合成愁離人心上秋縱芭蕉不雨也颼颼都道晚涼天氣好有明月怕登樓

平仄仄平平韻平平平仄平韻仄平平讀仄仄仄平平韻平仄仄平平仄仄句仄平仄讀仄平平韻

年事夢中休花空煙水流燕辭歸客尚淹留垂柳不縈裙帶住漫長是系行舟

平仄仄平平韻平平平仄平韻仄平平讀仄仄平平韻平仄仄平平仄仄句仄平仄讀仄平平韻

此與劉詞同,惟前段第三句多一襯字異。 按此詞“也”字是襯字,《詞統》於“縱”字注“襯字”,非上三下四句法矣。

又一體雙調六十二字,前後段各五句、四平韻周密

絲雨織鶯梭浮錢點翠荷燕風清庭宇正清和苔面唾絨堆繡徑春去也奈春何

平仄仄平平韻平平仄仄平韻仄平平讀平仄仄平平韻平仄仄平平仄仄句平仄仄讀仄平平韻

宮柳老青蛾題紅隔翠波扇鸞孤塵暗合歡羅門外綠陰深似海應未比舊愁多

平仄仄平平韻平平仄仄平韻仄平平讀平仄仄平平韻平仄仄平平仄仄句平仄仄讀仄平平韻

此亦與劉詞同,惟前後段第三句各添一字異。

(資料引自《御定詞譜》)

詞牌出處

唐多令,調見劉過《龍洲詞》。雙調,六十字,上下片各五句四平韻。上下片第三句多作上三下四,結句多作上三下三。另有六十一字,六十二字兩體,分見夢窗、草窗,是變格。又名《糖多令》、《南樓令》、《箜簇曲》。

劉過作品

唐多令——劉過

安遠樓小集,侑觴歌板之姬黃其姓者,乞詞於龍洲道人,為賦此《糖多令》。同柳阜之、劉去非、石民瞻、周嘉仲、陳孟參、孟容。時八月五日也。

蘆葉滿汀洲,寒沙帶淺流。二十年重過南樓。柳下繫船猶未穩,能幾日,又中秋。

黃鶴斷磯頭,故人今在不?舊江山渾是新愁。欲買桂花同載酒,終不似、少年游。

劉過詞能夠在辛派陣營中占據重要一席,並不僅僅是因為那些與辛棄疾豪縱恣肆之風相近的作品,還在於那些豪邁中頗顯俊致的獨特詞風,正如劉熙載所說:“劉改之詞,狂逸之中自饒俊致,雖沉著不及稼軒,足以自成一家。”(《藝概》)此詞就是這么一首具有獨特風格的詞。

這是一首登臨名作。作者借重過武昌南樓之機,感慨時事,抒寫昔是今非和懷才不遇的思想感情。安遠樓,在武昌黃鵠山上,一名南樓。建於淳熙十三年(1186年)。姜夔曾自度《翠樓吟》詞紀之。其小序雲“淳熙丙午冬,武昌安遠樓成,與劉去非諸友落之,度曲見志”,具載其事。

劉過重訪南樓,距上次登覽幾二十年。當時韓侂胄掌握實權,輕舉妄動,意欲伐金以成就自己的“功名”。而當時南宋朝廷軍備廢馳,國庫空虛,將才難覓,一旦挑起戰爭,就會兵連禍連,生靈塗炭。詞人劉過以垂暮之身,逢此亂局,雖風景不殊,卻觸目有憂國傷時之慟。這種心境深深地反映到他的詞中。

詞一起用了兩個偶句,略點景物,寫登樓之所見。

但既無金碧樓台,也沒寫清嘉的山水。呈現在人們面前的只是一泓寒水,滿目荒蘆而已。這裡的“滿”字和“寒”字下得好,把蕭疏的外景同低徊的心境交融在一起,勾勒出一幅黯淡的畫面,為全詞著上了一層“底色”。細味這殘蘆滿目、淺流如帶的詞境,不止氣象蕭瑟,而且寫出了居高臨下的眺望之感來,是統攝全篇的傳神之筆。接下去,作者以時空交錯的技法把詞筆從空間的憑眺折入時間的溯洄,以虛間實,別起波瀾。“二十年重過南樓”,一句里包含了多少感慨!二十年前,也就是安遠樓落成不久,劉過離家赴試,曾在這裡過了一段狂放不羈的生活。所謂“醉槌黃鶴樓,一擲賭百萬。”(《湖學別蘇召叟》)以及“黃鶴樓前識楚卿,彩雲重疊擁娉婷”(《浣溪沙。贈妓徐楚楚》),這就是他當年遊蹤的剪影。二十年過去了,可是以身許國的劉過卻“四舉無成,十年不調”,仍然一襲布衣。如今故地重經,而且是在這個危機四伏禍亂不遠的時候,怎不令人悽然以悲呢?句中的“過”字點明此行不過是“解鞍少駐初程”的暫歇而已,並為下文伏線。“柳下”三句,一波三折,文隨意轉,極見工力。“未穩”上承“過”字,說明行色匆匆,鉤鎖緊密,見出文心之細。“能幾日,又中秋”,意謂不消幾天,中秋又來到了。一種時序催人的憂心、烈士暮年的悲感和無可奈何的嘆喟都從這一個“又”字里泄露出來。三句迭用“猶”、“能”、“又”等虛字呼應提攜,真能將詞人靈魂的皺摺淋漓盡致地揭示無餘。

過片以後純乎寫情,都從“重過”一義生髮。曰“故人”,曰“舊江山”,曰“新愁”,曰“不似”,莫不如此。章法之精嚴,風格之渾成,堪稱《龍洲詞》中上上之作。“黃鶴”二句從設問提起,妙處在能從虛際轉身。“磯頭”上綴一“斷”字,便有殘山剩水的淒涼意味,不是泛泛之筆。“舊江山渾是新愁”,是深化題旨之重筆。前此種種灰黯的心緒,所為伊何?

難道僅僅是懷人、病酒、嘆老、悲秋么?被宋子虛譽為“天下奇男子,平生以氣義撼當世”(《龍洲詞跋》)的劉過是不會自溺於此的,劉過此詞的憂國傷時之感無疑要高於宋玉《九辨》單純的寒土悲秋之感。他此刻所感受的巨大的愁苦,就是對韓侂胄引火自焚的冒險政策的擔憂,就是對江河日下的南宋政局的悲痛。

舊日的壯麗江山籠罩著戰爭的陰影,而他對於這場可怕的災難竟然無能為力,這怎么不教人悲從中來不可斷絕呢?“渾是新愁”,四字包括三層含義。本有舊愁,是一層;添了新愁,是第二層。愁到了“渾是”的程度,極言分量之重,是第三層。舊愁為何?就是他《憶鄂渚》詩所云“書生豈無一策奇,叩閽擊鼓天不知”之懷才不遇報國無門的苦悶。卒章三句買花載酒,本想苦中求樂,來驅散一下心頭的愁緒。可是這家國恨、身世愁又豈是些許花酒所沖淡得了的!先用“欲”字一頓,提出遊樂的意願,接著用“不似”一轉,則縱去也無復當年樂趣,表示了否定的態度。“少年”,是一個比較寬泛的概念,相對於已老之今日而言。劉過初到南樓,年方三十,故可稱為少年。且可與上片之“二十年重過南樓”相綰合,論其章法,確有草灰蛇線之妙。如此結尾,既沉鬱又渾成,令人讀之有無窮哀感。

劉過的愛國詞篇,多為豪爽奔放,痛快淋漓之作。但這首《糖多令》卻寫得蘊借含蓄,耐人咀嚼。與其他愛國詞比較,的確別具一格,故而流傳甚廣。《糖多令》即《唐多令》,原為僻調,罕有填者。自劉詞出而和者如林,其調乃顯。劉辰翁即追和七闋,周密而因其有“重過南樓”之語,為更名曰《南樓令》。可見此詞影響之大。

鄧剡作品

原文

雨過水明霞,潮回岸帶沙。葉聲寒。飛透窗紗。堪恨西風吹世換,更吹我,落天涯。

寂寞古豪華,烏衣日又斜。說興亡,燕入誰家?惟有南來無數雁,和明月,宿蘆花。

背景

本詞為南宋滅亡之後,鄧剡被俘,過建康(今南京)時所寫。

賞析

此處西風指的不是空氣的流動,而是蒙古的入侵,就是說兵戈已經造成天下的改朝換代,更造成了我淪為階下囚的悲慘情景。此處把外來勢力比喻成淒冷的西風,因為沒有本體和比喻詞,所以是借喻

營造了一種國破家亡,物是人非的意境,大宋的江山已經不在了,人民也都成了亡國奴,只要那大雁,明月和蘆花還和以前一樣,表達作者的一種對故國的熱愛和對亡國的不甘。

作者

鄧剡,字光薦,號中齋,文天祥的同鄉和朋友。

清曹雪芹唐多令

唐多令·詠絮曹雪芹

粉墮百花洲,香殘燕子樓。一團團、逐對成毬。飄泊亦如人命薄,空繾綣,說風流。

草木也知愁,韶華竟白頭!嘆今生、誰舍誰收?嫁與東風春不管,憑爾去,忍淹留。

賞析

“粉墮”二句:粉墮、香殘,指柳絮墮枝飄殘;粉,指柳絮的花粉。百花洲,《大清一統志》:“百花洲在姑蘇山上,姚廣孝詩:‘水灩接橫塘,花多礙舟路。’”林黛玉是姑蘇人,藉以自況。燕子樓,典用白居易《燕子樓三首並序》中唐代女子關盼盼居住燕子樓懷念舊情的事。後多用以泛說女子孤獨悲愁。又蘇軾《永遇樂》詞:“燕子樓空,佳人何在?空鎖樓中燕。”故也用以說女子亡去。逐對成球:形容柳絮與柳絮碰到時黏在一起。“球”諧音“逑”;逑,配偶。這句是雙關語。戚序、程高本“對”作“隊”,則只就景物說。從己卯、庚辰本。 繾綣:纏綿,情好而難分。風流,因柳絮隨風飄流而用此詞,說才華風度。小說中多稱黛玉風流靈巧。 誰拾誰收:以柳絮飄落無人收拾自比。戚序、程高本“拾”作“舍”,誤。以柳絮說,“舍”它的是柳枝;若作自況看,寶玉亦未曾“舍”棄黛玉。今從己卯、庚辰本。“嫁與東風”句:亦以柳絮被東風吹落,春天不管,自喻無家可依,青春將逝而沒有人同情。用唐人“可憐日暮嫣香落,嫁與春風不用媒”詩意。 忍淹留:忍心看柳絮漂泊在外,久留不歸。

《紅樓夢》第七十回,說暮春時節,史湘雲見到柳絮飛舞,偶成一首《如夢令》,因而提議起社填詞,林黛玉因重建桃花詩社而又受耽擱未能舉行詩會,就積極回響湘雲的建議。兩人立即著手籌備,以“柳絮”為題,擇取幾個小令為詞調。請大家以拈鬮之法分詞調填詞。黛玉抽到的詞牌便是《唐多令》。

這首詞從“粉墮”、“香殘”、“漂泊”、“白頭”、“無人收”描寫出柳絮墮枝飄殘,被東風吹落、飄泊無根的特點,既抒發紅顏(年華)易逝又抒發自己寄人籬下、無人理解的孤獨和哀愁。黛玉從飄遊無定的柳絮,聯想到自己孤苦無依的身世,預感到薄命的結局,把一腔哀惋纏綿的思緒寫到詞中去。曾游百花洲的西施,居住燕子樓的關盼盼,都是薄命的女子,似乎是信手拈來,實際是有意自喻。柳絮任東風擺布,正是象徵黛玉在命運面前無能為力。

​作者介紹

曹雪芹,清代小說家,著名文學家。名沾(音zhān),字夢阮,號雪芹,又號芹溪、芹圃。祖籍遼寧遼陽,先世原是漢族,後為滿洲正白旗“包衣”人。幼時家世顯赫,後因故落敗,飽嘗人情冷暖。其性格傲岸,憤世嫉俗,豪放不羈。嗜酒,才氣縱橫,善談吐。曹雪芹是一位詩人。他的詩,立意新奇,風格近於唐代詩人李賀。他最大的貢獻在於小說創作,他所創作的長篇小說《紅樓夢》代表了中國古典小說的最高成就,在世界文壇上享有崇高聲譽。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