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鴛鴦蔓草紋金壺

唐代鴛鴦蔓草紋金壺為唐朝時期的一件文物。

唐代鴛鴦蔓紋金壺:高21.3、口徑6.6厘米,1969年陝西鹹陽市西北區醫療器械廠出土。直口,長頸,圓肩,深腹,一側有短流,另一側有如意狀曲柄,曲柄端各由3個鉚釘固定在壺身上,柄上臥一小龜,小龜又由1個小鉚丁固定,既嚴密牢固又轉動自如,小龜口銜金絲扭成的鏈,鏈的另一端與壺蓋寶珠狀鈕相連,壺體曲線柔和。精巧靈活的鏈,反轉彎曲的柄,使金壺秀麗纖巧,富於變化,魅力十足。壺體採取通體滿地裝,蓋鈕飾8瓣花朵,其下為雙重仰蓮瓣,壺把外面飾魚子紋組成的雙線菱形紋,頸部交接處飾復蓮瓣一周,壺身花紋分四個單元,自上而下第一單元是以4朵蓮花為中心的抱合式蔓草紋,第二單元飾4對鴛鴦,間以蔓草;第三單元飾捲雲式蔓草;第四單元飾三層仰蓮瓣。紋飾布滿整個壺面,繁複細密,是金銀器滿地裝藝術的傑作。
金壺造型是中國傳統“注子”造型,但其壺下體三層仰蓮瓣紋層層凸起,這種裝飾風格仍具有中亞、西亞凸瓣金銀器的色彩,不過較之何家村出土的飛廉紋銀盤而言。其色彩愈益不明顯而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