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該書為一本哲學專題論著,全書由19篇論文溝成。在選題上既著眼於哲學的重要原理,又著眼於哲學
面臨的重大實際問題,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力求較成功地回答現實問題。針對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改革開放的實踐,書中分別論述了哲學的社會功能、改革與道德建設、與社會心理的關係,社會主義的發展階段、新時期的人民內部矛盾、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哲學基礎、科學技術的作用、思維方式的變革、社會進步與兩個文明建設、人的本質和人的價值及唯物辯證法的系統觀,現代西方哲學、宗教等問題。
在對改革實際進行了哲學思考和探索之後,該書提出了一些獨立的見解。主要是:
1.論述了馬克思主義哲學作為無產階級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在新時期的具體體現。指出,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立場集中表現在堅持黨的基本路線,堅持為社會主義建設服務、堅持為人民服務等方面。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觀點是分層次的。二般來說,最高層次是關於世界的本質和發展的最二般規律的觀點;第二個層次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自然觀、歷史觀、思維觀;第三層次是諸如辯證法的兩個基本特徵,三條基本規律、五對基本範疇的觀點等。馬克思主義哲學作為科學的方法論,為組織領導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改革,提供了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一般指導原則。
2.論述了正確對待馬克思主義哲學必須劃清的幾個界限。第一,不能把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個別論斷過時誤解為整個馬克思主義過時了,從而否定其指導作用。第二,不能把特定條件下有人利用哲學為錯誤政策作論證,誤解為馬克思主義哲學本身有問題。第三,不能把唯物辯證法混同詭辨論。第四,不能把學習哲學的人仍犯錯誤誤解成馬克思主義哲學本身的過錯。
3.論證了實事求是的哲學涵義。書中指出,實事求是的哲學涵義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是承認一切事物是客觀存在的,即自然界事物的客觀性,物質的社會關係的客觀性,思維意識成為觀念客體後對於主體的客觀性以及事物發展規律的客觀性;另一方面是人們必須如實地反映客觀事物及其規律,也就是必須在實踐中把握事物的本質和規律。
4,論證了系統論和唯物辯證法的關係。書中指出,系統論是關於普遍聯繫的辯證法思想的具體化,使之成為科學研究在實踐中解決複雜問題的科學方法。系統論為辯證法提供現代自然科學基礎,辯證法在發展中吸取系統論的科學成果。但系統論不是一般世界觀,它不是哲學。系統論和辯證法的區別表現在:辯證法系統觀是廣泛的哲學範疇,系統論屬於技術基礎科學,並非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組成部分;辯證法系統觀涉及自然、社會、人類思維,系統論承認自然存在,但側重研究人工系統;辯證法系統觀側重與形上學劃清界限,系統論強調整體的功能,注意對系統狀態進行定量分析;唯物辯證法是更高層次的哲學方法論,而系統論則是一般科學方法論。
5.論證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的作用和意義。書中指出,第一,它是我黨把事物發展的連續性和階段性相互關係的原理成功地運用於社會主義社會的光輝範例。第二,它是指導党進行體制改革的強大理論武器。第三,它是黨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指導思想的理論基礎,第四,它使我們對社會主義的認識進一步深化。
此外,書中認為,社會主義現階段,人民內部矛盾可以歸為三類,第一類為經濟關係、物質利益方面的矛盾;第二類為政治關係、政治權利方面的矛盾;第三類為思想認識和工作方面的矛盾。並指出了解決這些矛盾的根本途徑和方法。
出版信息
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89年4月第1版,29.5萬字,責任編輯:吉勇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