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達・梅厄每一個優秀的國家領導人,都強烈地意識到要保護他的國家。但梅厄對以色列的這種意識卻超出了通常的範圍。她的感情是熾熱的、本能的,甚至像一位母親對她的孩子那樣強烈。對她來說,以色列不僅意味著她的祖國,而且代表著一種超出國家範圍的事業。
編輯此段 梅厄夫人(圖)哥達・梅厄哥達・梅厄
哥達・梅厄(通稱梅厄夫人,並譯邁爾夫人;英文:Golda Meir,1898年5月3日―1978年12月8日)是以色列創國者之一,她曾經擔任勞工部長、外交部長及第四任以色列總理(由1969年―1974年)。在英國首相瑪格利特・柴契爾未被稱為“鐵娘子”之前,果爾達・梅厄被外界認為是一位以色列的“鐵娘子”,大衛・本-古理安也稱她為“內閣中的唯一男士”。果爾達・梅厄是首位女性掌以色列大權,她也是世界上第三位女性總理。
編輯此段 生平簡介(圖)哥達・梅厄哥達・梅厄梅厄夫人,全名:果爾達-梅厄,以色列第四任總理(1969-1974) ,也是以色列的第一位女總理,1898年生於俄國基輔,1921年與丈夫梅厄森移居以色列。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她與英國委任統治當局談判,成為以色列復國事業的發言人。1948年5月14日,她參加簽署以色列復國宣言,並從1949-1974年始終任議員。1949-1956年任勞工部長,1956-1966年任外交部長。1966-1974年任以色列工party總書記。1969年出任總理。1973年10月,第四次中東戰爭爆發後,暴露了以色列缺乏戰爭準備,戰爭結束後,受到反對party的攻擊,於19 74年4月辭職。著有自傳《我的一生》(1975)。1978年12月8日,在身患長達12年的白血病之後,因肝炎病勢。
編輯此段 個人經歷(圖)哥達・梅厄哥達・梅厄若稱梅厄夫人為二十世紀最傑出的女士之一,相信不會引來任何異議。梅厄生活在一個大肆宣揚種族歧視政策,認為猶太民族是劣等民族的時代。自從能夠記事以後,她記得最清楚的一件事是:父親常常在基輔他們家的門上釘滿了厚木板,以使全家免受經常發生的手拿棍棒和刀子的暴徒們的搜捕和毒打,原因僅僅因為他們是猶太人。在童年的記憶里,梅厄大多常常只有寒冷、飢餓、貧窮和恐懼――尤其是恐懼。為了改變這種狀況,她的父母省吃儉用地準備了3年,在1906年全家移居美國。自梅厄與丈夫1921年移居巴勒斯坦起,她就下定決心要實現猶太復國主義的夢想。她把自己的全部精力和獻身精神都傾注在這一件事情上。等她成為以色列第四任總理時,已經年滿七旬了。
梅厄夫人在自傳里講述自己,並她對當代婦女運動觀感。她說:『對於那些鼓吹憎恨男人,反對母親角色的婦女運動,我並不欣賞- - - - - -事實上,我一生都與男士一起工作、生活,然而作為一位女性,我並不覺得性別對我是一種障礙。從來沒有因為自己是女性而感到生不由己或自卑,也從沒有以為男性比較優越,又或以為女性生孩子是一件糟透的事情。絕非如此,當然男士並沒有給我什麼優惠;然而我認為事實卻是,女士若要事業和家庭兼顧得宜,必然較困難,一位女士要負起一種雙重的責任- - - - - 職業女性若沒有丈夫在支持,她的負擔將是一般男士的三倍。
梅厄夫人被視為現在的底波拉,底波拉是古以色列國未有君王以前,曾統治以色列的一名女士師,雖然底波拉在古以色列當政是三千多年前的事,但這前例有助於宗教界接受一名婦女,擔任宰相之要職。
梅厄夫人所標榜的男女平等,正式猶太教於基督教說共同教導的。對於協助把貧瘠荒涼的沙漠,開闢成為牛奶與蜜的英勇婦女們,梅厄夫人有這樣的話:『她們不是為爭取平等民權而鬥爭,這些她們早已有了,她們所爭取的,是共同的承擔,她們要求承擔男士所承擔的工作,包括鋪路、耕作、建屋或站崗,她們不願意別人對她們有所成見和習慣性地把她們歸類為應該是在廚房的一群。
梅厄夫人在她的自傳《我的一生中》形容自己出生於被恐怖怖氣忿籠罩的俄羅斯,在其感情激烈的青少年階段,則在蜜爾沃基度過;她慶幸自己能夠在有生之年,看見那面標識以色列復國的六角『大衛之星』國旗驕傲地升起。她被猶太復國主義運動的領導人本・古里安幽默的稱她為『內閣中最優秀的大丈夫』。
編輯此段 經典名言(圖)哥達・梅厄哥達・梅厄請任何地方的任何人不要有絲毫懷疑,我們的孩子和我們孩子的孩子永遠不會滿足於比自由更少的東西。
――果爾達・梅厄“在德國的土地上,一邊是猶太人遭到綁架、屠殺,而另一邊卻在觀賞體育盛舉,當猶太人把受難者的棺木抬回故鄉的時候,奧運會的火炬仍在燃燒。猶太人永遠是孤獨的,沒有人會保護我們,只有猶太人自己保護自己。”
”既然世界已經遺棄了猶太人,猶太人就可以遺棄這個世界。”
――摘自果爾達・梅厄為慕尼黑慘案所作演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