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濱僑民

哈爾濱僑民

哈爾濱僑民指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中葉,為了逃避國內的戰爭以及發展國際貿易,而臨時居住在哈爾濱的俄國、猶太、日本、波蘭、朝鮮半島、德國等40個國家的僑民。大部分人認為:這些僑民開創了哈爾濱的城市建設,使哈爾濱成為國際化大都市。

歷史原因

哈爾濱地處東北亞的中心,俄羅斯,蒙古,朝鮮半島,日本環繞之中,毗鄰俄羅斯遠東地區,又地處水路松花江畔,在沙俄修建東清鐵路後,戰略位置變得十分重要,進而形成了一個特大城市。東歐地區的人,大都是隨著東清鐵路的修築而進入哈爾濱的。其它國家的人,大都是日俄戰爭後,隨著哈爾濱開闢為國際商埠之後,進入哈爾濱的。最早進入shi哈爾濱的僑民是俄國僑民,並且一直居哈爾濱僑民數量的第一位。從1858年的清俄兩國璦琿條約條約簽訂開始,就有俄國商人進入黑龍江做生意,最早進入黑龍江的僑民是俄國商人德留金。

各國僑民

俄國僑民

由於東清鐵路的樞紐在哈爾濱,所以大量的俄國僑民和軍隊是隨著1897年東清鐵路的開工而進入哈爾濱的,1900年俄國商人在哈爾濱開辦了中國大陸的第一家啤酒廠(有上海人認為中國第一家啤酒廠應該在上海)。1907年俄國軍隊,建造了一座俄國在遠東地區最大的東正教教堂——哈爾濱聖·索菲亞教堂。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後,使得大量被蘇維埃政權驅逐的白俄人避難到哈爾濱,中東鐵路管理局為了安置這些難民在哈爾濱建立了兩個俄國居民區。這段時期的俄國人高達15萬5千人(未包括俄國在黑龍江的大量駐軍)。1919年由於北洋軍隊擊敗了在黑龍江的白俄軍隊,所以中東鐵路也被北洋政府收回。因此白俄在哈爾濱的各種權利也被剝奪,所以許多白俄僑民也離開了哈爾濱,前往上海、歐洲、北美。九·一八事變後,1932年日軍占領哈爾濱,此後蘇俄僑民大量減少,在蘇聯把中東鐵路的主權賣給偽滿後,中東鐵路的大量蘇聯員工和家屬撤退回國,到1940年蘇聯僑民只剩1845人。1954年史達林去逝後,最後一批蘇聯僑民也離開哈爾濱。只有900多名蘇聯人最終選擇留在了哈爾濱及黑龍江各地,在中國爆發文化大革命期間,更是難以見到蘇聯僑民了。少部分生活在蘇聯遠東地區的女性,因為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當地的男性數量急聚減少,所以來到東北,與當地人結婚,生子,因些在哈爾濱和中俄邊境地區有一些中俄混血兒,俗稱:二毛子。

猶太僑民

數量上位居哈爾濱僑民總數的第二位,最初是隨著俄國人而來的東清鐵路建築工程技術人員,還有因為俄國十月革命,而逃難到哈爾濱的俄國猶太商人。1903年哈爾濱的猶太人成立了“猶太僑民會”,1908年成立了“猶太教會”,1909年建猶太教堂(後又創建新堂),並辦起猶太僑民國小。1920年時猶太僑民達到2萬多人,猶太僑民大都在哈爾濱經商,並且開辦多項慈善福利事業,如猶太婦女慈善會、猶太免費食堂、失業赤貧救濟所以及設立醫院等等。哈爾濱猶太人在哈爾濱開展了較早的資本運作:最早的賽馬活動、最早的商業貿易、最早的降價促銷、最早的食品加工之一。1923年後,猶太僑民的數量就相對減少,因為許多逃難而來的猶太人,在哈爾濱稍作停留後,變去了北美、西歐等地。

哈爾濱猶太總會建於1906年,位於埠頭區炮隊街44號。1931年大火過後,對這座教堂進行了改造和擴建,目前此建築的主體仍在。1963年底,教堂關閉。教堂原址改為哈爾濱車輛廠招待所,現址在道里區通江街82號。

19世紀末,大批來自歐洲的猶太人遷居哈爾濱,使哈爾濱一度成為遠東地區最大的猶太人聚集中心。20世紀20年代,哈爾濱猶太人最多時達到2萬餘人,他們在這裡形成了完整的社會體系。

從1898年第一個俄籍猶太人薩·伊·別爾采里來到哈爾濱,到1985年最後一個猶太人阿哥列在哈爾濱辭世,在約一個世紀的哈爾濱猶太人歷史上,中國人以自己的真誠和善良保護關照了猶太人,猶太人也為哈爾濱這座城市做出了巨大貢獻。

至今散居在世界各地的猶太人有很多是哈爾濱猶太人及其後裔,他們心中有永遠的哈爾濱,哈爾濱也留存著永遠的猶太人。 很少有人知道,以色列前任總理埃胡德·奧爾默特的第二故鄉是中國北方冰城哈爾濱。 在2004年,時任以色列副總理兼工業貿易部長的奧爾默特在訪華結束後特意增加了一站--哈爾濱。因為他要去哈爾濱的皇山公墓祭拜他的祖父和其他3位親人。

日本僑民

最早來到哈爾濱的日本僑民是充當東清鐵路的包工,接著則是他們的家屬和日本妓女。日俄戰爭結束後,日本開始對哈爾濱進行大量經濟投資,大批日本僑民也隨之進入哈爾濱。後來東清鐵路蘇聯員工撤退,完全由日本人接替;由於日本在東北的經濟實力,俄國人創辦的哈爾濱啤酒廠也被日本人掌握。在1943年日本僑民人數達到8.6萬餘人,日本僑民中還不包括日本關東軍和間諜,1945年,日本軍隊投降後,日本僑民也都撤回國內了,然而仍然有很多遺華日僑被日本政府遺棄在哈爾濱

德國僑民

德國人來哈爾濱的目的是經商,1901年德國商人與俄國商人在哈爾濱合資開辦了啤酒廠,來哈爾濱的德國人逐漸多起來。1903-1905年間,德商相繼建立多家啤酒廠。東清鐵路所需電料、電器等均由德國西門子洋行供應。1912年德國西門子洋行在哈爾濱設立分行。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中華民國政府和德國斷絕外交關係,德國商人也紛紛離去。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德國人紛紛回到哈爾濱。

評價

以色列代總理:艾胡德·奧爾默特到哈爾濱看望祖父的墳墓時曾經講過:“我的父母從哈爾濱開始了,他們那一代人的猶太復國之路。在哈爾濱誕生了錫安主義運動的夢想——建立以色列國,這為猶太民族提供一個共同的家園。”,伊斯雷爾·愛潑斯坦認為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在哈爾濱的猶太人,從來沒有遭受過當地人的迫害與暴力。”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