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尼族


《棕扇舞》是源於哈尼族古代圖騰崇拜的祭祀舞蹈,人們手拿棕櫚葉,充當能為民族帶來吉祥幸福的白鷳鳥羽翼,在具有傣族舒緩、柔美特點的樂曲伴奏下,模擬白鷳鳥在樹下嬉戲、漫步、四處窺探等自然形態。舞蹈動作古樸、細膩,充分表現了哈尼族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在哈尼族風俗中,老人去世時,前來弔唁的人們要圍繞死者的住房跳集體喪舞《莫搓搓》,以寄託哀思。
介紹
舞蹈總是與音樂緊密結合著,內容常與古老的傳說有關。在紅河南岸地區,流傳最廣的有三弦舞、四方舞、扇子舞、羅作舞、木雀舞、拍手舞、錢棍舞等。![]() |
哈尼族舞蹈 |
木雀舞是元陽麻栗寨創作的。據說很早以前,這裡一個姓盧的男孩生了惡瘡,百治無效,後來在小鳥的幫助下恢復了健康,故跳木雀舞以資紀念。該寨各戶凡生第一個男孩,村里人就要到當事人家跳木雀舞表示祝賀,一般是四至六個男子手持木雀對舞。扇子舞是紀念白鷳鳥的一種舞蹈,傳說白鷳鳥給尼族人銜來了谷種。舞時以手扇動小扇,模仿小鳥飛翔的動作。羅作舞是出殯時跳的。錢棍舞節日跳。平時青年們喜歡跳三步弦和拍手舞。各種舞蹈,都在固定的舞蹈曲,四弦是最常用的伴奏樂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