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悟三字經

6.子不學,非所宜。 13.三才者,天地人。 31.孟子者,七篇止。

圖書信息

書 名: 品悟三字經
作 者:青雨
出版社經濟管理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10年02月
ISBN: 9787509608739
開本: 16開
定價: 35.00 元

內容簡介

《品悟三字經》內容簡介:《三字經》之所以能夠經久不衰、歷久彌新,是因為在編寫上有其高明和獨特之處。“三字一句”的韻文形式,不僅通俗易懂、合轍押韻、易記易誦,而且用極為精煉的文字,幾乎囊括了中華古代文化的精髓。其內容包括了主要文化經典和整個古代史,更有許多名人傳說和勤學故事,博大精深而又言簡意賅。《三字經》的文字雖然淺顯,但每一句都是“微言大義”,值得今天的人們仔細品悟和研讀。
《品悟三字經》是關於介紹《三字經》的專著。

作者簡介

青雨,女,19641年1月出生。籍貫河北滄州。1986年畢業於中國政法大學法律系,現為中央民族大學教師。曾出版《經濟學大師解析世紀性經濟難題》、《找工作保工作的秘密》、《新素食主義》等多部作品。並參與《圖騰與禁忌》、《婚姻與愛情》等著作的翻譯工作。另在國內知名報刊上發表多篇文章。
泓波,女。1970年10月出生,籍貫北京。1 993年畢業於華東理工大學工業設計系。並於1996年獲得碩士學位。曾先後在北京青年廣告公司、河南日報社等國內知名媒體任編輯記者、廣告策劃人。

圖書目錄

第一講 孝悌啟蒙
關於人性,中國人幾千年來都秉持儒家思想的觀念,認為“人性本善”。因此,中國傳統啟蒙教育第一書《三字經》開篇即言:“人之初,性本善。”然而,既然“人性本善”,那么,現實生活中的“惡”又是從何而來的呢?人生之初,猶如璞玉一塊,潔白無瑕,若經過污濁的社會環境的浸泡,美好善良的天性就會被蒙蔽。教育或教化之功效,正是去除人後天染上的惡習,彰顯本來善良的天性。可見教育之於人的重要,正所謂“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三字經》認為,人生之初,最應知曉的就是孝敬父母、尊愛兄長這個道理,此乃做人的根本。在傳統教育中,教授做人之道乃第一要務,文化知識的傳授則是次要的。因此,《三字經》強調:“首孝悌,次見聞。”
1.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
2.苟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
3.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
4.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
5.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
6.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
7.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
8.為人子,方少時。親師友,習禮儀。
9.香九齡,能溫席。孝於親,所當執。
10.融四歲,能讓梨。弟於長,宜先知。
11.首孝悌,次見聞。知某數,識某文。
第二講 知數識物
在懂得孝敬父母、友愛兄弟的“孝悌”之道之後,可以學習一些中國傳統文化中最基本和最普通的常識知識。它是千百年來人們對自然、社會和自身最基本的認識,是人們在日常生活和生產實踐中積累總結出來的。在中國古代,這些常識是家喻戶曉、婦孺皆知的,即便是目不識丁的底層百姓也都懂得。作為孩童的啟蒙教育,當然是必須要了解和掌握的。《三字經》把這些常識按數字編排,極有章法,便於記憶。“一”就是十進位的幾個數字,從一到十,再到百、到千、到萬:“二”沒有列出具體的事項,就是陰陽,存在於每種事物之中;“三”包括三才、三光、三綱;“四”包括四時、四方;“五”包括五行、五常;“六”包括六
谷、六畜;“七”是七情;“八”是八音;“九”是九族;“十”是十義。
12.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萬。
13.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
14.三綱者,君臣義。父子親,夫婦順。
15.日春夏,日秋冬。此四時,運不窮。
16.日南北,日西東。此四方,應乎中。
17.日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數。
18.日仁義,禮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19.稻粱菽,麥黍稷。此六穀,人所食。
20.馬牛羊,雞犬豕。此六畜,人所飼。
21.日喜怒,日哀懼。愛惡欲,七情具。
22.匏土革,木石金。絲與竹,乃八音。
23.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孫。
24.自子孫,至玄曾。乃九族,人之倫。
25.父子恩,夫婦從。兄則友,弟則恭。
26.長幼序,友與朋。君則敬,臣則忠。
27.此十義,人所同。
第三講 讀書增益
幼兒到了上學的年齡,要學習傳統文化的重要典籍。古代的文化典籍汗牛充棟,傾其一生的精力,恐怕也不一定能讀完。初學者應該選擇哪些古代典籍來學習,從而少走彎路,直接就觸摸到中國文化的核心呢?《三字經》明確地指出了讀書求學應該遵守的次序。作為初學者,首先應當學習中國文化的重要典籍“四書六經”。四書即《論語》、《孟子》、《大學》、《中庸》;六經即《孝經》、《詩經》、《尚書》、《易經》、《禮記》、《春秋》。讀完這些典籍之後,有了最基本的知識體系,具備了是非善惡的辨別標準,可以再閱讀諸子百家的著作。諸子百家的學說紛繁複雜,沒有必要一一攻讀,“撮其要”即可,其中重要的人物有:荀子、揚雄、文中子、老子、莊子。
28.凡訓蒙,須講究。詳訓詁,明句讀。
29.為學者,必有初。國小終,至四書。
30,論語者,二十篇。群弟子,記善言。
31.孟子者,七篇止。講道德,說仁義。
32.作中庸,子思筆。中不偏,庸不易。
33.作大學,乃曾子。自修齊,至平治。
34.孝經通,四書熟。如六經,始可讀。
35.詩書易,禮春秋。號六經,當講求。
36.有連山,有歸藏。有周易,三易詳。
37.有典謨,有訓誥。有誓命,書之奧。
38.我周公,作周禮。著六官,存治體。
39.大小戴,注禮記。述聖言,禮樂備。
40.日國風.日雅頌。號四詩,當諷詠。
41.詩既亡,春秋作。寓褒貶,別善惡。
42.三傳者,有公羊。有左氏,有穀梁。
43.經既明,方讀子。撮其要,記其事。
44.五子者,有荀揚。文中子,及老莊。
第四講 讀史鏡鑒
熟讀儒家經典和掌握諸子百家的重要學說,形成了正確的評判標準,再讀史書,這樣可以辨別歷史事件的是、非、善、惡和歷史人物的功、過,吸取應該吸取的經驗和教訓,達到“以史為鑑,疏通知遠”的目的。唐太宗李世民說:“以銅為鑑,可正衣冠;以古為鑑,可知興替;以人為鑑,可知得失。”歷史是一面鏡子,從中可以找到歷代興衰、更替的道理,並昭示未來的發展方向。《三字經》僅用了300多個字,就勾勒出了中國古代史的基本輪廓,從人類起源到朝代更替,從開國皇帝到亡國之君,從輝煌盛世到戰亂紛紜,實際上是一部高度濃縮的“中國通史綱要”,如果在孩童時期能夠背誦下來,則會受用終生。
45.經子通,讀諸史。考世系,知終始。
46.自羲農,至黃帝。號三皇,居上世。
47.唐有虞,號二帝。相揖遜,稱盛世。
48.夏有禹,商有湯。周文武,稱三王。
49.夏傳子,家天下。四百載,遷夏社。
50.湯伐夏,國號商。六百載,至紂亡。
51.周武王,始誅紂。八百載,最長久。
52.周轍東,王綱墜。逞干戈,尚遊說。
53.始春秋,終戰國。五霸強,七雄出。
54.贏秦氏,始兼併。傳二世,楚漢爭。
55.高祖興,漢業建。至孝平,王莽篡。
56.光武興,為東漢。四百年,終於獻。
57.魏蜀吳,爭漢鼎。號三國,迄兩晉。
58.宋齊繼,梁陳承。為南朝,都金陵。
59.北元魏,分東西。宇文周,與高齊。
60.迨至隋,一土宇。不再傳,失統緒。
61.唐高祖,起義師。除隋亂,創國基。
62.二十傳,三百載。梁滅之,國乃改。
63.梁唐晉,及漢周。稱五代,皆有由。
64.炎宋興,受周禪。十八傳,南北混。
65.遼與金,皆稱帝。元滅金,絕宋世。
66.蒞中國,兼戎翟。九十年,國祚廢。
67.太祖興,國大明。號洪武,都金陵。
68.迨成祖,遷燕京。十六世,至崇禎。
69.權閹肆,寇如林。至李闖,神器焚。
70.清太祖,膺景命。靖四方,克大定。
71.廿一史,全在茲。載治亂,知興衰。
72.讀史者,考實錄。通古今,若親目。
第五講 勤學致用
人生就像一座山,這座山可以荒蕪如野,也可以鬱鬱蔥蔥。想讓它荒涼容易,想讓它富庶則困難。怎樣使自己的這座山出現迷人的風景呢?“勤有功,戲無益”!《三字經》用簡潔的文字,讓人明白了一個深刻的道理:勤奮、刻苦,是通向成功唯一的道路。因此,古人勤學的典故流傳千古:負薪掛角、囊螢映雪、懸樑刺股、編蒲緝柳。立志勤勉,每個人都能夠成功!“幼兒學,壯而行”,幼年志在勤學,壯年志在篤行。幼年時努力學習,長大後將自己的學問反饋給社會,上可報效祖國,下為蒼生造福。學的知識越多,日後就會行得越遠。讀書的宗旨,最核心的是學以致用。在這個世界上,連平凡如雞、犬,渺小如春蠶、蜜蜂都有用處,更何況是最具靈性的人呢!
73.口而誦,心而維。朝於斯,夕於斯。
74.昔仲尼,師項橐。古聖賢,尚勤學。
75.趙中令,讀魯論。彼既仕,學且勤。
76.披蒲編,削竹簡。彼無書,且知勉。
77.頭懸樑,錐刺股。彼不教,自勤苦。
78.如囊螢,如映雪。家雖貧,學不輟。
79.如負薪,如掛角。身雖勞,猶苦卓。
80.蘇老泉,二十七。始發憤,讀書籍。
81.彼既老,猶悔遲。爾小生,宜早思。
82.若梁灝,八十二。對大廷,魁多士。
83.彼既成,眾稱異。爾小生,宜立志。
84.塋八歲,能詠詩。泌七歲,能賦棋。
85.彼穎悟,人稱奇。爾幼學,當效之。
86.蔡文姬,能辨琴。謝道韞,能詠吟。
87.彼女子,且聰敏。爾男子,當自警。
88.唐劉晏,方七歲。舉神童,作正字。
89.彼雖幼,身已仕。爾幼學,勉而致。
90.有為者,亦若是。
91.犬守夜,雞司晨。苟不學,曷為人。
92.蠶吐絲,蜂釀蜜。人不學,不如物。
93.幼而學,壯而行。上致君,下澤民。
94.揚名聲,顯父母。光於前,裕於後。
95.人遺子,金滿簸。我教子,惟一經。
96.勤有功,戲無益。戒之哉,宜勉力。
主要參考文獻
……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