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特點
和順肉牛體軀深寬高大,結構勻稱,體質結實,肌肉發達,後軀豐滿,被毛光亮,毛色為紅(黃)白花。出欄不分季節,屠宰率、淨肉率高,蛋白質含量高,脂肪含量及分布適中,外觀形態好,剪下力較低,口感鮮嫩。因其生長環境無污染,飼草、飼料基本採用地產植物源性原料,不添加任何有害有毒物質及抗生素,“純天然”理念貫穿其飼養管理全過程。是標準的“純天然”安全產品。
產地環境
和順縣地處山西省境東陲,太行山脈西側,東鄰河北省邢台市,西連榆社縣、榆次市,南與左權縣接壤,北界昔陽縣、壽陽縣。介於東經113°05′—113°56′,北緯37°03′—37°36′之間,東西長75千米,南北寬30千米,總面積2250平方千米。
和順縣以山地、丘陵居多,僅在清樟河沿岸有小塊平川,平均海拔在1300米以上。主要山峰:東有陽曲山、五蛇垴;西有人頭山、北萬山等,海拔均在1800米以上,其中以陽曲山最高,海拔2058米。主要關隘北有松子嶺關,東有黃榆嶺關,東北部有馬嶺關。
和順縣屬溫帶大陸性氣候。春季乾燥多風,夏季溫暖多雨,秋季涼爽,陰雨較多,冬漫長而寒冷。年平均氣溫6.3℃,一月零下10℃左右,年降水593毫米,霜凍期為九月中旬至次年五月中旬,無霜期124天。優越的地理氣候條件,豐富的草飼資源,為畜牧業發展提供了良好的自然基礎,是和順肉牛生長繁衍的理想場所。
歷史淵源
和順縣是全國首批黃牛改良試點縣、全國商品牛基地縣、全省肉牛養殖重點縣和中國西門塔爾牛太行山類群選育基地縣。
20世紀70年代,和順縣開始該縣進行黃牛改良試驗以來,歷屆縣委、縣政府堅持主抓養牛業,使養牛業在全縣農業經濟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1979年,全國肉牛繁育協作會在和順召開。
1983年,全國部分農區西門塔爾改良本地黃牛繁育技術座談會在和順召開。
1985年,和順縣承擔了國家科技攻關項目——中國西門塔爾牛育種任務。
2001年,通過國家品種鑑定,和順牛被確定為中國西門塔爾牛太行山類群,和順縣成為中國西門塔爾牛主產區域。和順肉牛已雜交9代,成為中國唯一實現黃牛全部改良的縣。
從2013年起,和順縣財政在累計投入資金1500萬元,改良草場8.3萬畝的基礎上,每年再拿出1000萬元的專項資金,用於扶持肉牛。全縣不同規模的肉牛養殖企業、養牛合作社、家庭牧場、規模養牛戶累計投資逾2億元,是和順縣歷史上發展養牛業投資最多、效果最明顯的時期。
生產情況
2017年,和順縣共有大型養牛企業12家,標準化養牛小區107個,培育“十頭母牛”規模戶1800戶以上,為養牛業發展壯大奠定了基礎。截至2016年底,全縣牛飼養量達到15.7萬頭,其中存欄9.9萬頭,出欄5.8萬頭,牛肉產量7500噸,養牛業存欄量、出欄量、牛肉產量占全縣畜產品綜合產量比例在晉中市均名列前茅。
產品榮譽
1976年以來,和順縣先後六次被授予“全國商品肉牛生產基地建設先進縣”。
2009年,和順縣被中國社科院評為全國優質農特產品(肉牛)百強縣。
2011年06月27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和順肉牛”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和順肉牛產地範圍為山西省和順縣現轄行政區域。
質量技術要求
(一)品種
中國西門塔爾牛。
(二)產地環境條件
牧坡植被良好,牧草以禾本科、豆科間雜其它植物的“五花草”植被為主,占到天然草場植被的50%以上。
水源充足,飼養用水達到國家水質Ⅱ級以上標準。
(三)飼養管理
1.前期飼養:12月齡以前在保護區範圍內自然放牧飼養。
2.後期育肥:12月齡以後舍飼育肥。
3.出欄標準:育肥期6至12個月,體重≥500千克。
4.環境、安全要求:飼養環境、疫情疫病的防治與控制必須執行國家相關規定,不得污染環境。
(四)質量特色
1.感官特色:體軀深寬高大,結構勻稱,體質結實,肌肉發達,後軀豐滿,被毛光亮,毛色為紅(黃)白花。
2.理化指標:淨肉率≥45%。
3.安全及其他質量技術要求:產品安全及其他質量技術要求必須符合國家相關規定。
專用標誌使用
和順肉牛產地範圍內的生產者,可向山西省和順縣質量技術監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標誌產品專用標誌”的申請,經山西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審核,報國家質檢總局核准後予以公告。和順肉牛的法定檢測機構由山西省質量技術監督局負責指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