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宋開寶至明萬曆644年間,橫江渠上沒有橋,南鄉人進城必須過渡,渡口叫橫江渡。
明萬曆四十年(1612年),和州郡人葉德麒自動捐巨款交給州署,請求在橫江渠上建橋。知州陳林浩深表讚賞,並勸募資金親自督造石橋。石橋完工時,還請了知名學者湯賓群命名並作《和陽橋碑記》。因橋在和州城以南,屬陽;又為紀念明太祖朱元璋駐和陽,故命名和陽橋。橋為3孔石拱橋,中孔跨7米,兩邊各跨6米,橋寬6.3米,全長21米。清康熙年間知州王鴻和雍正年間知州穆子玉分別重修一次。該橋朝西部分,為了防洪,還造了兩座三角形的分水石,分水石上石雕龍頭兩個,栩栩如生。實際上,龍頭部位即橫江渠的警戒水位,若是洪水超過龍頭,兩岸農民就處於抗洪排澇階段。建修該橋史實,都有碑刻嵌在中孔南側。
昔年,和陽橋是端午節觀賞龍舟競渡的好場所。惜“文革”時,龍頭石雕及橋邊石刻都被拆毀。1984年,該橋被重修一次;1994年,在拓寬街道和公路基礎上,於和陽橋東邊並列造了一座水泥橋。雙橋並架,尤為雄偉,使人車來往通暢無阻。
相關詞條
-
陽橋
陽橋(宋名青帶橋或永濟橋)位於廣西桂林市區秀峰區、象山區相銜的榕湖、杉湖接合處,是中山路上的重要交通橋之一。橋長34米,寬50米,雙向六車道。
簡介 印象 -
和縣和陽橋
和陽橋位於安徽省和縣和沈線,明萬曆四十年(1612年)始建,清康熙至乾隆年間曾3次重修,為3孔石拱橋。中孔跨7米,兩邊孔各跨6米,寬6.3米,全長21米。 ...
-
程陽永濟橋
侗族歷史悠久,文化古樸燦爛,民族風情濃郁。侗族的寨子,別具一格,與眾不同。大多數的侗寨修在河溪兩旁,跨水而居,因此,凡侗族人聚居中地區,有河必有橋,橋上...
簡介 歷史 傳說 -
和橋
和橋是位於太湖之濱的,宜興市四大鎮之一。
-
程陽風雨橋
程陽風雨橋,又叫永濟橋、盤龍橋,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三江縣城古宜鎮的北面20公里處林溪鎮,是廣西壯族地區眾多具有侗族韻味的風雨橋中最出名的一個,是全...
歷史沿革 建築結構 建築風格 建築文化 旅遊信息 -
洪陽接龍橋
據此得知,"癸未"是指明崇禎癸未年,即崇禎十六年(1643),依此推算,洪陽接龍橋至今已有366年的歷史。 從《普寧縣誌》對兩橋的表...
-
程陽橋
程陽橋約建於1920年,長64.4米,寬3.4米,高10.6米,是三江最大的風雨橋。據橋邊馬安屯的老人講,建這座橋用了十多年的時間,是由程陽八寨的村民集資興建的。
介紹 -
淯陽橋
淯陽橋是南陽市地標性建築物之一、著名的景觀橋和觀光橋。主橋呈五虹連跨狀溝通白河遊覽區南北兩岸,建成於1993年。
橋樑文化 橋樑數據 途徑公交 周邊站點 -
三江程陽風雨橋
程陽風雨橋,又叫永濟橋、盤龍橋,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三江縣城古宜鎮的北面20公里處林溪鎮,是廣西壯族地區眾多具有侗族韻味的風雨橋中最出名的一個,是全...
簡介 程陽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