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玉實物樣品國家標準

和田玉實物樣品國家標準

2013年底,中國國家標準管理委員會和全國標準樣品技術委員會批准發布了國家標準GSB16-3061-2013《和田玉實物標準樣品》。該標準由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產品質量監督檢驗研究院、國家珠寶玉石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新疆和合玉器股份有限公司三家單位,歷時十餘年時間考察研究促成。 這一標準的確定不僅填補了和田玉分類只有文字描述沒有實物樣品的空白,也為消費者及收藏者提供了和田玉顏色評價參考標準,並為和田玉的價值評估、社會監督和打假執法行動等提供技術依據。同時,對與和田玉產業相關的普查勘探、開採加工、科研教學等方面也有重大意義。

基本簡介

2013年底,中國國家標準管理委員會和全國標準樣品技術委員會批准發布了國家標準GSB16-3061-2013《和田玉實物標準樣品》。該標準由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產品質量監督檢驗研究院、國家珠寶玉石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新疆和合玉器股份有限公司三家單位,歷時十餘年時間考察研究促成。

和田玉實物標準樣品主要用於各地質檢中心專業檢測,樣品包括和田玉白玉、青白玉、碧玉、青玉、糖玉、墨玉各一塊,尺寸30mm×20mm×10mm。

社會意義

這一標準的確定不僅填補了和田玉分類只有文字描述沒有實物樣品的空白,也為消費者及收藏者提供了和田玉顏色評價參考標準,並為和田玉的價值評估、社會監督和打假執法行動等提供技術依據。同時,對與和田玉產業相關的普查勘探、開採加工、科研教學等方面也有重大意義。

和田玉實物樣品國家標準的出台,讓眾多和田玉產業相關行業和部門擁有了和田玉實物參照的樣本。隨著該標準的進一步推廣,標準樣品還將在市場發揮更多的參照作用,將更好的保護和田玉的聲譽,引導和田玉市場的規範化,推動和田玉產業健康發展;

制定過程

《和田玉實物標準樣品》研究項目從2003年9月啟動。根據CB/T16552-2010《珠寶玉石名稱》對和田玉的命名分類,研製小組經過文獻資料的收集整理、市場調研、原料的採集初選及分類精選、標準樣品的加工製作、分析比對及意見徵求等步驟,尤其是原料的採集和樣品的加工製作,經過多次的調整,最終建立了以顏色分類的和田玉實物標準樣品。

資料收集及整理

研製小組立項後,通過各種渠道收集資料,收集到《中國和田玉》(唐延齡等著,2000年)、《中國寶石玉石》(欒並璈等著,1998年)、《新疆寶石和玉石》(楊漢臣、宋建中等著,1985年)、《中華瑰寶和田玉文集》(新疆寶玉石協會,2004年)等有關和田玉的專注和論文60餘篇,用於和田玉保準樣品分類研究。

市場考察及調研

研製小組結合日常監測中的實際情況和市場上所反映的一些主要問題,通過實地考察等方式,先後派遣20多人對於和田玉的主要集中市場:新疆、北京、上海、廣東、河南以及江浙地區進行了有針對性的考察和調研工作,特別是在和田玉的分類及標準樣品界線的確定等問題上進行了大量的調研工作,多方面徵求意見。

原料採集及初選

2002年在標準制定工作開展之前,新疆和合玉器股份有限公司作為研製小組成員,在前期做了大量的勘察工作。

研製小組根據地方標準DB65/035-2010《和田玉》的分類規定,確定原料初選的原則為1)從新疆各個和田玉礦區分別選擇有代表性的原料;2)選擇顏色均勻、單一的原料(糖玉、墨玉除外);3)選擇綹裂及雜質較少的原料。

根據這些原則,從2004年開始包括新疆和合玉器股份有限公司在內的研製小組成員,開始原料採集工作。由於和田礦區的交通不便,自然環境惡劣,每年和田玉可採集時間非常短,使得原礦採集過程艱難而漫長,而多礦點採集以及原礦選擇的嚴格性,使得採集工作反覆進行,因此耗時較長,採集工作歷時9年,行程近4萬公里。

在新疆和合玉器股份有限公司的積極配合下,研製小組前後7次,前往南疆若羌、且末、和田、喀什、瑪納斯及烏魯木齊等和田玉產地進行調研的樣品採集,每次行程都在5000公里以上。

採集了白玉羊脂玉2000多公司、碧玉5000多公斤、糖玉2000多公斤、墨玉300公斤、青玉青白玉500公斤,用於樣品的研發與製作。標準樣品所用原料主要取自且末玉石礦和葉城玉石礦。

原料分類精選

研製小組委託新疆和合玉器股份有限公司,將初選的202塊原料樣品切開並打磨成光面。研製小組在統一的光源環境下,根據顏色對切開後的樣品逐一進行分析比較,將同種顏色系列的樣品歸為一類,並剔除了綹裂及雜質較多的樣品。經研製小組全體人員共同討論後,初步確定了每一件樣品的分類歸屬。

標準樣品製作

為使標準樣品的適用性強,易於操作,研製小組經研究,確定了標準樣品的規格及製作要求:

1)標準樣品為長3CM、寬2CM、厚1CM的長方體。

樣品尺寸選擇厚度為1CM,主要是參照礦物學中觀察透明度時一般都是選擇該厚度;設定這樣的樣品體積主要是考慮到和田玉原料價格的昂貴,樣品太大會造成資源浪費,太小又不利於實際操作使用。

2)樣品要求切磨規整、稜線部分磨圓、拋光良好。

光澤是評價和田玉質量好壞的重要因素之一,不同的拋光方法對光澤影響較大。因此樣品需要精細良好的拋光,同時需要切磨規整,稜線部分適當磨圓,避免使用過程中由於稜角尖銳造成樣品破壞。

研製小組委託新疆和合玉器股份有限公司將精選出的樣品按照上述要求進行製作。

樣品測試分析

研製小組利用現有的儀器分析手段,如:紅外光譜、拉曼光譜、ICP雷射等離子質譜、X螢光能譜、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陰極發光、偏光顯微鏡結構分析等,在無損的條件下,對和田玉的致色肌理、礦物成分、結構及其他特徵等進行了檢測分析。

樣品顏色測試分析

和田玉樣品顏色測試進行過2次,分別與2008年及2011年採用品牌為HnnterLab、型號為LabScanXE的分光光度計對大量和田玉樣品進行測試。

兩次測試對於不同顏色的和田玉顏色值進行測試,尋找其顏色區別的數據支持。

套用領域

該標準將廣泛套用於:

和田玉價值評估;

和田玉收藏、賞玩、投資等;

中國大陸各地質檢中心進行專業檢測;

和田玉礦的勘探、開採;

科普及科研教學;

……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