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況
和民村位於新發鄉西北4公里,五市西南6公里處,全村7個自然屯,820戶,3200口人,青壯年勞動力1600人,外出務工人員580人,耕地面積2500畝,其中2005年無公害蔬菜種植面積1800畝,2005年人均收入3150元。主導產業是大豆種植和無公害蔬菜種植,新興產業是勞務輸出。和民村住房磚瓦化率57.68%,有線電視入戶率21%,自來水入戶率100%,村內道路砂石鋪裝率92%,村內綠化率50%。優勢
1.我村距市區較近,交通方便,道路基礎較好。
2.我村基礎設施較健全,農戶基礎較好。
3.村兩委班子團結、務實,、在民眾中有強影響力和凝聚力,全村幹部、黨員、民眾的素質較高,對建設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充滿信心。
不利因素
1.產業結構調整速度緩慢,滯約經濟發展。2.基礎差、底子薄,資金不足,給新農村建設帶來一定的困難。
3.外出務工村民占有一定比例,對籌資籌勞政策的實施帶來一次的難度。
如何改進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認真貫徹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基本要求,堅持以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為統攬,以發展農村生產力作為核心任務,以全村基礎實施建設為載體,加大投入力度,深化農村改革,努力改善農民生產生活條件,切實推進農村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二)發展目標
1.農業生產發展加快,全村各項農業生產指標在現有基礎上均有明顯提高,種植業標準化60%提高到90%,實現作物品種的優質化,做活做大無公害蔬菜,瓜果特色產業(規模?具體數字),通過組建農機作業合作社,加快農機裝備更新步伐,田間綜合機械化程度達到95%以上,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得到加強,以農業綜合開發為重點,加快中低產田改造,治理黑土流失,推進以深松為主的耕作制度,建設高標準的基本農田。
2.農民收入穩步增長,加快現代農業產業帶建設,進一步擴大“雙高”大豆、生產基地規模(數字指標),進一步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堅持“主輔換位”大力發展“牛羊”經濟。開展“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陽光工程”,培訓和轉移農村富餘勞動力,持續穩定提高農民收入,年均遞增7%以上,力爭2010年人均收入達到4000元。
3.農村社會事業全面發展,鞏固提高農村教育“普九”成果,農民平均受教育年限由7年提高到8.5年,完善農民職業技能培訓機制,提高道德文化素質,增強就業創業能力,45周歲以下的青壯年農民具有非農產業技能,農村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網路功能進一步完善,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參保率達80%以上,衛生村達標率70%以上,全面建立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醫療救助制度,農村科技、文化、體育,計畫生育等事業加快發展。
4.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加快,農村基礎設施達到一氣(建成5戶以上沼氣示範戶);二清(清垃圾、清路障);三改(改圈、改廁、改廚);四化(住房磚瓦化、村中心屯道路硬化、村屯主要道路亮化、村屯內綠化)的標準,自來水入戶率達到100%,廣播電視和通訊網路全覆蓋。
5.農村基層民主建設不斷推進。以開展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為契機,努力把農村基層組織建設成為新農村建設的組織者,推動者和實踐者,進一步健全村民自治機制,規範民主決策機制,民主管理規範有序,農民民主法制意識明顯增強,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學文化素質明顯提高,形成家庭和睦、團結友善、勤儉自強,誠信守法新風尚,農村基層組織的凝聚力、戰鬥力和創造力不斷增強,農村社會和諧穩定。
社會事業
鞏固提高九年義務教育成果,農民平均受教育年限由7年提高到8.5年,加強控輟工作,開展扶貧助學活動,認真落實義務教育階段貧困家庭學生免書本費,免雜費和補助寄宿費學生生活費政策,遏制中小學生輟學,到2010年,使我村國小、國中適齡兒童入學率均達到100%。培養新型農民,提高農民素質,對農村勞動力普遍開展職業教育或技能培訓,實現農村勞動力培訓率達到95%以上。發展醫療衛生事業,健全醫療衛生服務和醫療救助體系,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
加強計畫生育服務網路和設施建設,實施計畫生育家庭獎勵扶助制度,生殖健康推進計畫和“少生快富”扶貧工程。完善農村社會保障制度,全面建立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提高低保標準,做到應保盡保。完善醫療救助制度,提高大病救助比例和標準。引導村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逐步形成農民個個繳費,集體補助和政府補貼相結合的養老保險制度。五保戶集中供養比例達到100%以上,發展文化體育事業,實施體育健身工程,加強村文化活動室等公共文化設施建設,新建和擴建村委會辦公室、醫務室、計策站、畜牧站。開展民眾喜聞樂見的文藝活動,豐富農民文化生活,推進實施文化信息資源程共享工程,加快構建農村文化服務體系。實現有線電視,通訊和文化信息資源共享網路全覆蓋,達到文明村標準。
引導村民具有良好的環境保護意識,做到無超標排放污染物行為和現象,沒有違規開墾、超采林木、非法捕獵和重大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事件。
建立村民自治消防隊,制定消防滅火求援應急預案,建立滅火求援聯運機制,隊員可為專職和兼職,實現“一村一泵一隊”,熟悉防滅火常識,會使用各種滅火器材,利用灌溉機械作為滅火器材、及時撲救初起火災。廣泛開展消防宣傳教育活動,大力提高農民民眾的消防安全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