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邑和尚崮
崮區概況
和尚崮位於山東省臨沂市平邑縣城東南24公里處 ,面積2平方公里,海拔656米,山體為沉積岩結構。其 名稱來歷:一說因山頂渾圓,猶如僧頭,故名和尚崮;一說因崮上曾住過一位救民於水火的雲遊高僧而得名。和尚崮周圍方圓十數里,是以盛產黃梨、山楂而聞名全國的天寶山區。這裡既是全國小流域治理的典範,又是風光秀美的旅遊景區。現在這裡滿山遍谷全是梨樹、山楂樹,每年陽春三月,萬樹花開,鋪雪堆玉,一片水晶世界。滾滾香濤,招蜂引蝶,充溢著無限春意。此時,各地賞花遊客,紛至沓來,不絕於途,成為當地一大盛事。盛夏之時,瀑布懸空,雲蒸霞蔚,松濤陣陣,谷風習習,使人倍感清心涼爽。金秋季節,滿山遍野金橙的黃梨、大紅的山楂壓彎枝條,遊客既可領略景色之美,又可分享豐收的喜悅。
和尚崮傳說
相傳元末明初,因連年戰爭和瘟疫,天寶山區人口銳減,經濟落後。明朝朱元璋登基後採取移民遷居、安撫流亡的政策,遷部分山西移民到此落戶。後來人丁繁衍,地少人多,加之土地脊薄,十年九旱,人民生活苦不堪言。豐收之年,半年野菜半年糧,災荒之季攜家帶口,外出逃荒要飯。當地百姓的疾苦,讓一位當時雲遊於和尚崮的得道高僧看在眼裡,記在心頭,他決定設計謀救民於水火,讓這裡百姓過上豐衣足食的日子。
一日,該得道高僧化裝成一位老者下山,他手裡捧著一頂小氈帽頭,裡面裝滿白花花的銀子。他逢人便講,遇人便說,說他這天正在山上割草拾柴,忽見從一山洞口往外流淌白花花的東西,走上前去撿起來一看,原來是些大小不等的碎銀,他趕緊摘下氈帽去接那些銀子。剛接了一會,此時,老者的帽子已經裝滿了銀子,他怕淌出來丟了可惜,便隨手抓了一把割下來的山草,塞上洞口,想暫時堵上,留下記號,以便回家取些大家什來裝銀子或其他財寶。此事一傳十,十傳百的傳了開來,後來越傳越神,越傳越玄,越傳人們越相信天寶山區確實藏著大量的金銀財寶,四面八方上萬人成群結隊自帶工具前來挖財尋寶。尋寶者們掘地三尺,連巴掌大的地方都翻了好幾遍,把天寶山區弄了個天翻地覆,面目全非,可尋寶者誰也沒有挖到也沒聽見看見誰挖到什麼金銀財寶。但此時的天寶山區,那些常年風化的石頭,經挖寶人這么一折騰,卻變成了鬆軟肥沃的土壤,天寶山區的耕地面積一下子多了好幾倍。原來老者所稱撿到銀子是假,借他人之手為天寶山區開山造地改變自然環境是真。
得道高僧又化裝成一個商人,稱其從外地運來梨樹、山楂樹苗,賒給大家栽種,並保證數年後包銷該處全部果品。商人根據土質不同,讓和尚崮南大峪溝兩泉、新莊以上山峪遍植梨樹,讓崮北上大峪、下大峪等地遍栽山楂。數年後春華秋實,很快進入盛果期,果品給天寶人民帶來了巨大財富。雖然黃梨、山楂豐收後人們再未等到該商人前來收苗木款和包銷果品,但果農們肩挑車推,將黃梨、山楂運到集市和城裡出售,然後買回農具、糧食、布匹等生產生活用品。
沂南和尚崮
崮區概況
和尚崮位於山東省沂南縣城西12.5公里的孫祖鎮西趙家城子村北山,海拔422米,面積1平方公里。因崮頂狀似僧帽,當地俗稱和尚帽子,西南、南面、東南面為懸崖絕壁。和尚崮山勢陡峻,周圍有野豬醜山、石旺崮等 群山“包圍”,自古便是兵家必爭之地,特別是1941年在此發生了慘烈的“和尚崮戰鬥”。這裡紅色故事多,村村有烈士、戶戶救傷員。提起“狼牙山五壯士”,可謂盡人皆知,他們堅貞不屈的民族氣節激勵著無數中華兒女。當我們走進聞名遐邇的沂蒙山區,翻動用鮮血和生命凝成的革命史冊,會發現這裡也有著許多勇猛壯士,其英雄壯舉同樣可歌可泣!和尚崮17壯士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
和尚崮戰鬥
1941年11月底,跳出日軍合圍圈的八路軍山東縱隊機關回到沂蒙革命根據地中心區。羅榮桓、朱瑞要會見黎玉,遂命令山東縱隊第2旅第4團第3營前去接應。在接應途中,第3營遭到敵人的襲擊。因敵眾我寡,又遭到敵人多方夾擊,其中第9、10兩連處於三面受敵的危險境地,在生死關頭,部隊奮力突圍。八路軍戰士端著刺刀,提著手榴彈,在一片喊殺聲中衝上了和尚崮,並奪回了被日軍搶占的山頂,但有30多名同志獻出了生命。此後日軍重新組織反攻,雙方短兵激戰,八路軍幾經突圍,終未成功。12月4日上午10時左右,日軍攻占了和尚崮西側山頂,八路軍戰士被迫在和尚崮西南面懸崖絕壁邊上,與敵人展開白刃搏鬥,但因寡不敵眾,大部犧性。最後剩下17名八路軍戰士,他們摔壞槍枝,英勇跳下懸崖。此戰,第9、10連的172人,除4人突圍、4人受傷被民眾救出外,其餘164人壯烈殉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