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合舞

和合舞

三坑村和合班由2小孩表演,稱和合仙家,都穿紅衣褲,戴綠袖套。

關於“和合”來歷有多種說法:1、中國神話中象徵夫妻相愛的喜神。舊時婚禮掛和合畫像為篷頭笑面,一持荷花,一捧圓盒,取和諧合好之意。2、唐代傳說的萬回高僧,民間稱其萬里尋兄。宋代杭州臘祭萬回哥哥,其像蓬頭笑面,稱為和合之神。3、唐代高僧寒山與拾得隱居天台寺,經常作詩唱和,元代畫家顏輝繪二人像,蓬頭笑面。清雍正時,封寒山為“和聖”,拾得為“合聖”,合稱“和合二聖”或“和合二仙”。4、明代小說《三寶下西洋》中的和合仙童,一名千和,一名萬合,兄弟倆六月三伏天買帽套,臘月數九天買扇子。結果六月降霜,臘月回陽,也是笑嘻嘻的形象。

和合舞和合舞

江西南豐的和合舞,至遲明代中期已經流行。有兩種表演形式:一是和合班專跳的“和合舞”,俗稱“跳和合”,每年臘月祀灶日,4、5人一夥,走街串戶,由小孩來跳,祝福送吉,兼討錢財。二是大儺班插入的“和合舞”,春節期間與其它儺舞同時表演,沿門逐疫,祈福迎祥。
南豐“和合舞”,由2人戴笑臉面具表演,舞蹈舒緩、活潑而飄逸,多以扁鼓與銅鈸伴奏。三坑村和合班由2小孩表演,稱和合仙家,都穿紅衣褲,戴綠袖套。和仙留髮,腹前裝肚,右手拿毛筆,左手握竹簡,象徵讀書做官;合仙梳髻,穿黑褂,套白裙,右手持手帕,左手拿算盤,寓意勤儉治家,舞蹈祝願夫妻和睦,加官進祿
水北村和合班多由小孩表演,戴童兒面具,一稱來福,黑髮無髻,右手拿筆墨與簿本;一稱來喜(又稱來寶),頭梳雙髻,拿算盤。水北等地傳說,和合兄弟做反生意,夏天販炭,冬天進扇,賤買貴賣,年終結算賺大錢,兄弟倆高興得手舞足蹈,到各家恭喜發財。大多和合班都是兒童舞蹈,與水北《和合》表演相同,都有算盤道具,顯然受《三寶下西洋》和合做生意發財故事的影響,說明農民有了商品經濟意識,嚮往發家致富,擺脫貧窮。
南豐大儺班的和合舞也不同。上甘村《福祿壽》中的和合二仙由成人裝扮,挽頸摟腰舞蹈,與福祿壽三星相會後下界,賜福人間合家團聚,兒孫滿堂。田東村《和合》,由青少年表演,面具都有雙髻,各穿月白色長衫。和仙右手拿摺扇,左手握官頁;合仙右手執雲帚,左手拿算盤。雲帚與扇子,體現仙人的瀟灑風度。官頁即官方頒布的曆日,唐代每當歲暮,朝廷要給大臣贈送鍾馗畫像和新曆日,表示驅除群厲,迎候新春。官頁與算盤,寓意除舊布新,福祿相連。羅家堡儺有軍儺特點,《和合》面具無雙髻。小孩扮和仙,黃衣紅褲,拿官頁;青年扮合仙,黃衣紅褲加戲裝靠腿,拿算盤。體現兄弟和睦,文武雙全。
“和合”是中華民族獨創的哲學概念與文化概念,和諧合好、和睦相處、百年好合、和合團聚、和合利市、和氣生財以及因緣和合、陰陽和合等多種文化理念都隱含在南豐儺舞“跳和合”之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