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鴻傑[80後代表詩人]

周鴻傑[80後代表詩人]
周鴻傑[80後代表詩人]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周鴻傑,80後代表詩人。1983年生於山東單縣,2003年9月5日至2011年11月11日散居浙江紹興,2011年11月11日起,暫居雲南昆明。

基本信息

作品發表

2006年開始寫詩,有幾百首詩歌發表於《青年文學》、《詩選刊》、《詩江南》、《中國詩歌》、《青春》、《詩江南》、《散文詩》、《文學港》、《詩歌雜誌》、《野草》、《地下》、《江湖》等百餘種刊物,入圍第二屆中國突圍詩歌新銳獎。自印詩集《花臉1983》(2009)、《流年》(2010)、《紙馬》(2014)。

周鴻傑[80後代表詩人] 周鴻傑[80後代表詩人]
周鴻傑[80後代表詩人] 周鴻傑[80後代表詩人]

詩歌活動

在紹期間,與紹興朋友一起創辦《紹興詩刊》,並擔任副主編,對中國80後詩人的推介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2014年,創刊《撲克》詩刊,為國內首個用撲克牌的方式推廣詩歌的青年詩人。

詩歌觀點

詩觀:首先要美,通透簡潔,微詞大義……

作品節選

《鐵道柵欄邊的花木》

鐵道有多長,花木就得走多遠

這些無精打采的花木

這些被人工移植的花木

漫無目的地開著不太鮮艷的花朵

火車一列列開過

咔嚓咔嚓,有人從故鄉離開

咔嚓咔嚓,有人在他鄉死去

《掌心的溫柔》

那兩座墳墓,漸漸隆起

直到你16歲時,都尚未有過

被人撫摸的痕跡,墓穴里

究竟住著哪位小可愛

在你走路的時候,它跳啊跳的

舞姿翩翩,多么調皮的小東西

當它躺在我的手心

便也加快了呼吸,咚咚咚

裡面的秘密似乎快要被說出來

兩隻花蕾漸漸開成了櫻桃

她們的臉頰上,還泛著紅暈

有一些難以啟齒的羞赧

想說出來,又怕它一下子跑掉

《紙馬》

我在紙上寫下:馬

它站立不動

我寫下:河流,天空

它眨了一下眼睛

我又寫下:草原,風

它突然狂奔不止

我最後寫下:夕陽

暮色浸透紙背

馬匹沒了蹤影

月光把樹林照得雪亮

《日子》

樓底的小吃攤販緊張地殺魚,剁肉,清洗蔬菜

小區的健身器材旁,一對情侶激吻正歡

梅雨初霽

冬青叢又被鬼剃頭了

“什麼時候才是個頭呢?”

“殺魚的刀愈加鋒利。”

“年輕的嘴唇尚未分離。”

“冬青的葉子十五天就被修剪一次。”

他拉上窗簾

抱住自己五歲時的照片,沉默不已

窗外,陽光均勻而溫潤

《獨白》

1

你端坐在秋天的田野,靜如處子

收割機已開到了眼前,在十月的這個下午

傍晚的三種事物:

炊煙、紅高粱,以及樹枝上的烏鴉

在你的筆下一帶而過

被遺忘者的意志

被遺忘者吞噬

2

我在菊花叢邊等你,黑髮的藏族姑娘

從唐古拉到撒哈拉,再到珠穆朗瑪

收穫者收穫著被收穫者的生涯

還剩一匹馬,一匹烏黑的駿馬

在黃河的岸邊,嘶咬著秋天的脖子

帶我走,離開秋天和草原

我們騎馬上路,鞭策黃土地

結出甜蜜的果實、羊奶和青稞

3

羊群在紙張上面撒野

吃喝拉撒,糟蹋了我的糧食和水

還有,在一個清晨做的夢裡

留給你的詩和遺書

《喊》

見到天空,我喊出太陽,喊出白天

見到烏雲,我喊出雨水,喊出房屋

見到小巷,我喊出炊煙,喊出雨傘

見到泥土,我喊出種子,喊出青花瓷

我放聲地喊,放縱地喊,直到喊出村莊

喊出姑娘,喊出下一代,教他繼續喊

《絕句系列》

1

蟄伏在石礫中,螞蚱於霜降之日

交出刀劍。這忽略季節的昆蟲

至大雪滿境,也不肯撇下最後一口食物

如一位垂死者,死活不進劣質的棺材

2

刻南山於鏡中,只鳥斜飛,橫豎青竹三叢

草廬外懸一壺,一杖,黑白棋子若干

沉落江底的菊花,它們要等到初冬來臨

才肯露出淡黃的衣袍,轉身,對鏡外之人粲然一笑

3

吸血的蝙蝠蠶食了夕陽,老樹林長出鮮嫩的蘑菇

駕馬車的菸袋,沿著兩道大地的裂痕“咯吱”行進

他弓著駝背,攥緊頭顱、餘糧和a、o、e

長車如駒,在初春的黃昏喊出回聲

4.

香椿樹又被含金的鳥鳴剜出傷疤,洞中的害蟲

嘆息著春天來得太早,裸露成為變形人

整個早晨,都在等待著太陽升起

卻冷不丁地在前門口撿到幾顆豆大的雨滴

《絕句·雪夜》

月亮憤怒,星星躲進烏黑的天幕

一片雪花從另一片的融化中

終於悟出自己的歸宿。微風急急如律令

河流止步於那片它最愛的荒原。

《絕句·自畫像》

他吞下二鍋頭,過橋米線,扣肉和黃酒

吞下二十八年的光陰,如流水般在山間行走

他吞下山東省,雲南省,和浙江省……

吞下無數人的故鄉,卻只吐出一個人的鄉愁

《沒來得及趕到遠方》

每年臨近這個時候,鳥已飛盡,它們趕去遠方

用一根弧線的彎度丈量孤獨的滋味,再用尖喙狠狠地啄

而我們,只能用焦灼的目光啄並行的車軌

直到啄出兩行熱淚

作品評價

來自魯西南平原的古典悲憫和江南水鄉的細密柔情結合,成為周鴻傑詩歌的優勢所在,在抽象的現實中,用帶著清零水汽的思考,來表達內心的獨特“鄉愁”。“前幾年我回單縣/在貞潔牌坊林立的西關街/一間挨一間的洗頭房/成了不少白天參觀貞潔牌坊的遊客/夜宿的好去處”(《貞潔牌坊》),歷史和現實的強烈對比使詩歌超越了詩歌本身,遙遠的貞潔牌坊已經不在了,而真正的敘事才剛剛開始。 ——青年詩人 老四


如果我沒有理解偏頗的話,鴻傑的作品,正是想努力讓他看到的世界,進入一種相對純粹、準確,又具有某種單一和排他性的美學情景中去。而要達到這種目的,他應該必須做到的一點,就是在作品中隱匿敘述的主體,既“我不在詩中”。這樣的描繪手法,在本質上和國畫內寫意的氣息具備某種程度的相通的。

而且我發現,作者試圖抗拒詞語的華麗敘述帶來的快感;並且,他又在警惕日常語言帶來的鬆散。他似乎是在一種模糊而又不可名狀的狀態下進入了這首詩歌的創作進程。而在實際上,這首作品凸現了作者努力表現生活原質的一種美學觀點,就是要讓敘述的事物保存其單一的純粹客觀性而不被一些語言所解構,並以此來獲得他想追求到的一種唯美的純淨的空靈境界。

嚴格地說來,它已經超越了傳統的閱讀和審美經驗在我們的思維結構中形成的定式。與此同時,作者也在試圖引導讀者去理解這首作品,比如他並沒有在作品創作過程中完全推翻和放棄詩在形式上以及內容上的一些具體要求。就像許登堡曾經說,“詩歌的美麗,在於它創造了一個獨特的可能世界”。

——浙江詩人 江弦


周鴻傑的詩最明顯的特徵除了個體由北方到南方的生命感悟和外省的“鄉愁”之外,其近期的詩歌表現出了強大的對抗時間的衝動,在他的《秋水之姿》、《掛曆》和《絕句》中,帶有季節性的時間性場景反覆出現疊加,春夏秋冬以及期間的事物和由此生髮的情懷都是時間的強烈的折射和顯影,時間成了個體宿命的顯影液,時間也成了詩人作為生命所不能迴避的最為本真也最為尷尬的現實。 ——詩評家 霍俊明


這是一個感性至極的詩者。他信任靈感,任由思緒的漂游,不用比喻,不借鑑任何人的經驗之談,懂得什麼時候該收,什麼時候又該飄,得體卻又令你感覺閱讀的隨意。這便是簡潔直達的詩,它過早地淘汰了一些花架子和過多的意象、修辭與盤鏇。它摒棄了愚蠢的比喻,直接進入詩的核心。這些詩行,這些詩行間透出的意味兒足以令你唏噓良久,它們自覺地脫離了向善靠攏的藝術標準,並向我們一向依賴的審美觀與道德標準發出了質疑的聲音。

它們尖銳,但不尖酸。你聽得見也好,聽不見也沒關係。他眼睛裡有內容,你看見了什麼,他都不會同你分辯。你享受這些句子帶給你的輕鬆感,他亦向你微笑。他只說:先是要美,通透簡潔,微詞大意……

我是如此地憎恨這類詩,因它如此透徹——

我是如此地熱愛此類詩,因它如此透徹——

尖銳得透徹。頑劣得透徹。真誠得透徹。抬手時的和風細雨,落下就已遍地春雷。

——青年詩人 蘇末然


寫詩歌和人生一樣,都是一條漫長的路,現在還不是總結評價、喝酒慶功的時候。他說,“我們一直往前走/越過黑夜,穿過黎明/某一個黃昏,在一棵枯樹下烤著篝火/吃肉,喝酒”這是一種堅持的願望,因為表達直觀而顯得年輕和輕鬆。在《流水》這首詩里他這樣寫道:“河水在它的本質里嘩嘩地流/開心,悲傷,幸福,絕望/……所有的修辭/都靜止在它的內部”就一個詩人的歷程而言,我覺得這樣的表達無疑是很準確的。

——雲南詩人 張雷


詩歌隨筆

1.詩歌是語言的藝術,語言之於詩歌,猶如磚瓦之於建築,但詩人在這裡扮演的不是燒窯製造磚瓦的匠師的身份,也不是只會徒手砌牆的建築師,而是集設計與建築於一身的綜合性人才,用他獨特的創造性思維,將他對美的理解表現於這座建築之上。因此,詩歌是語言,更是語言的藝術化。

2.美在不斷發展,語言美也一樣,因此,詩美也在變。一個詩人要想自己的腳步跟時代的詩美保持一致,甚至超越時代,務必通過閱讀和體悟來提高自己。當詩歌發展到100的時候,你對詩歌的理解卻還停留在過往的30,那么,你這區區30,其實已經被時代淘汰,你也不要妄圖用這30來理解和解釋當下的詩歌100。

3.當你覺得寫不下去,或者感覺無法突破自我的時候,問題就很大了。這個時候,你先問問自己,我有多少時間沒有好好讀書來充實自己了?一個人的寫作道路有多長,多深,跟他的閱讀積累以及對閱讀的悟性和提煉程度有著極其大的關係。這個時候,你首先應該做的,就是靜心苦讀,哲學的,宗教的,文學的,美學的,等等,形成一套知識鏈,完善自己的世界觀。

4.天下沒有絕對的好詩,更沒有可以度人成仙的好詩。詩歌就是“我”對“你們”說的話,但形式上,“我”不代表“你們”,如果“你們”讀完,覺得“我”代表了“你們”,那么,於“你們”而言,“我”的詩歌就會變得有意義,意義在於,“我”替“你們”說出了“你們”想說卻無法說出的話。而詩人的意義也僅限於此。然而,某些時候,俞伯牙的最大的痛苦不在於彈不出好的樂曲,而在於無法遇到鍾子期這樣的知音。我們的時代最大的悲哀也在於對鍾子期這種人物的扼殺,“鍾子期”們進城了,參與市場經濟了,發財了,“他”開始喜歡聽電子音樂了。

5.情感的真實性,是詩歌存在的最大前提。而所謂的技巧,無非是情感的表現形式。技巧是工廠里的機器就可以完成的程式,而那火熱真摯的情感,只有人才能擁有。因此,如果詩歌僅限於語言的技巧,那么,我們看到的就只能是文字工廠里加工出來的貼有標籤的一件件“精美瓷器”。詩人之所以為詩人,在於他對現世世界的敏感力,對天地萬物獨特的感知力,對未知存在的合理想像力,對自我心靈的無限釋放力,然後,他將這一切藝術性地用詩歌的形式加以表達。

6.擺正自己的心態,正確處理好理想和欲望的關係,你究竟只是把詩歌當成自己的理想,還是在實際生活中,它卻已在扮演著欲望的角色?理想永遠讓人覺得美,而欲望則讓人痛苦。所以,你到底是打算把詩歌當成美酒,還是當成米飯呢?這很是一個問題。就像喜歡唱歌,每天以唱歌為樂的人,一旦存有要做萬眾矚目的歌星的時候,他的理想就變成了欲望,他就由美到累。

7.詩歌大致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指向明確的詩歌,寫什麼,要表達什麼,清晰明了;一種是指向不明的詩歌,寫什麼,要表達什麼,相對模糊。指向明確的詩歌,誠如朵漁的《今夜,寫詩是輕浮的》,指向不明的則如張棗的《鏡中》。指向明確的詩歌靠思想取勝,指向不明的詩歌靠意境取勝。

8.制約一個詩人成長進步的因素有兩個,一個是語言表達習慣,還有一個就是世界觀。一個詩人要想突破自己,必須在這兩者上下功夫,但首要解決的任務是世界觀,語言只是世界觀的表現形式。如何改變自己的固定思維,如何開拓出更大的詩歌視野,如何讓自己的思想更加廣博,只有兩個辦法: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9.寫完一首詩,你要想想,這首詩還有沒有需要壓縮的地方,有些人的詩歌越寫越長,越寫越散,他們不知道有些高手一筆就可以畫出一片森林。這個層次的詩人,需要的是語言訓練,然後才有機會寫出好詩。

10.一個詩人的造詣程度,一定程度上取決於它對前輩天才經典著作的接受和理解程度,也就是悟性。我們只能沿著認識經典、接近經典、超越經典的路線來操作。不要把古今中外成千上萬的天才視為無物,天才就是洪湖水浪打浪,後浪將前浪打在沙灘上,況且,你本不什麼天才,如果希望有所造詣,那就更需要汲取天才們的營養了。

11.我突然發現:真實性並非詩歌的全部,甚至極端一點地說,真實性會對詩歌產生不可低估的破壞。語言表達的局限性,語言和存在的不可等價性,注定了真實的失語和無效。因此,從相對主義的角度來看,我們切不可追求絕對的真實。說白了,詩歌就是可能性,就是詩人通過想像力描述的一種可能,而非絕對的真實。

12.為什麼說詩歌是一種宗教?其實,一旦一個(詩)人進入到詩歌的內心,他就會成為一位思考者,哲學、宗教、美學、語言學等全方面的知識都會被他主動納入自己的大腦,詩人就是不斷通過這種思考和再思考的過程,完成“自我的修行”。同樣的修行,和尚是參禪和念經,道士是煉丹和悟道,詩人則是寫詩和準備寫詩。

13.我們的詞語幾乎不再具備“命名”的功效,而只是一種“轉述”之需。舉個例子,每個人幾乎都擁有手機,但你認為“手機”一詞能對你手裡的這部“可供通話的機器”進行完全逼真的定義嗎?就像“人民”一詞代表不了張三,李四和王二麻子一樣,你幾乎無法絕對準確地描述出你的手機,此時,語言的失效不可避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