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通旦

周通旦(1916~1979)湖北省荊州市公安縣人,熊十力的弟子,古典文學研究專家。畢業於國民黨中央政治學校。曾與周祥光、蘇瑩輝等在張君勱創辦的中國民族文化學院選修龔雲白的佛學課。後入勉仁文學院,從梁漱溟、熊十力問學。

曾發表《熊先生哲學釋疑》反駁周谷城在《評熊十力氏之新唯識論》的觀點,認為:說《新唯識論》反科學,恰恰是沒有弄懂熊十力哲學的要旨;熊氏哲學正是反對不給科學以一定地位的。1947年與劉虎生等謀劃出版熊十力先生的著作,名之曰“十力叢書”,後資金缺乏,僅印出《新唯識論》語體本及《十力語要》等。建國後的全國院系調整後,執教於哈爾濱師範學院(今哈爾濱師範大學)中文系。著有《論語譯註》、《孟子譯註》。
其論文《墨子非樂辯》(發表於《東方雜誌》1944年第40卷2 3期)認為墨子所非之樂,“具有享受之‘樂’與禮樂之‘樂’二項。而享受之‘樂’系指享受之過分者。禮樂之‘樂’,系指以樂治天下一事。”他還認為非樂一說是墨子“偶感而發”,不是墨家學說的主要內容。墨子主張的非樂“注重實績,反對虛浮,本其先質後文之主張,非全然非樂,而毀生人之性,滅天地之和也”。而且,他通過引用《墨子·節用上》、《備梯篇》、《說苑·反質》和《呂氏春秋·貴因篇》中的例子,進一步證明了墨子的非樂僅僅是指“過分享受,與小人儒亂世所倡之制禮作樂而已;此外皆不之非”。
他在《哈爾濱師範學院學報》上發表了多篇文章,如《論陶淵明》(1959年第1期)、《關於<莊子>外雜篇和內篇的作者問題》(1961年第1期)、《從王維的思想分期論王維的思想》(1963年第2期)、《論孔子刪詩——關於詩經編選問題》(1964年第2期)、《荀子究竟是法家,還是儒家?》(1978年第2期)。
在《關於<莊子>外雜篇和內篇的作者問題》中,周通旦認為《莊子》的內、外、雜篇皆是莊周所作。他返回到尚未對《莊子》外、雜篇發生懷疑的宋代以前的更加古老的傳統觀點的立場上,認為外、雜篇是莊子早期的作品,內篇是莊子晚年的作品。他提出兩個論據:第一,標題特徵。外、雜篇以篇首字為題,內篇以概意為題,正是年代有先後的證明。第二,思想特徵。外、雜篇語氣激烈,受他派學說影響,思想體系尚未形成,正是年輕時代的表現;內篇消極悲觀,恬淡調和,正是飽經憂患,思想自成體系的晚年的特徵。
在哈爾濱師院,他主講《中國古代文學·詩經》,他是當時中文系僅有的兩位副教授之一。後來,還講過陶淵明的詩歌,考證陶是“貧農”,有的同學在他剛講完立即貼了和他商榷的大字報。1957年的“反右”鬥爭擴大化,到1958年又開始“反右傾拔白旗”。周通旦被“拔了白旗”送到了團山農場勞動改造。1960年,哈爾濱師院中文系被教育部批准設定中國古代文學研究班,周通旦與張志岳、王大安、陳鋒等幾位老先生主講研究生班的課程,偶爾也給本科學生講中國古代文學史和中國古代文學作品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