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介紹
《周禮正義(套裝全14冊)》是孫詒讓一生用力最久最深的著作。據學者考證,他自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著手此書,編作長編,數易其稿,到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才最後寫定,歷時共二十七年。孫氏致力此書,與他的政教思想有關,這隻要看書的自序,以及他另外撰寫的《周禮政要》,就可明白,評論者認為《正義》僅為考據學,並不合於孫氏本意。不過從今天看來,《正義》的成就確在於《周禮》的整理考訂。實際作為清代經學主流的所謂漢學,從來便是主張通過考據經義而求得聖賢治平之道,結果其成績歸宿在文獻整理,違反了當時學者的初衷,孫詒讓正是這一點的典型。《周禮正義(套裝全14冊)》一書,夙為經學史家推為有清一代經學殿軍之作,受到學術界普遍推崇。但由於這部書廣博浩繁,長達八十六卷,二百餘萬字,儘管膾炙人口,真能細心通讀的人是很少的,以致其重要價值迄未得到全面認識。
《周禮》記述當時職官制度,最為詳備。孫詒讓在《正義》書首 “略例十二凡”中說:“此經在漢為古文之學,與今文家師說不同。先秦古子及西漢遺文,所述古制,純駁雜陳,尤宜精擇。今廣徵群籍,甄其合者,用資符驗;其不合者,則為疏通別白,使不相殽混。”書中這樣做的客觀效果,是將各種古代文獻所見的職官,與《周禮》進行普遍比較。這項重要工作,為研究其間異同變遷提供了必要的材料依據。
《周禮》是一部爭議性甚高的經典,傳統說的「周公致太平」之書,當然已不再可信;民初疑古學派所謂的劉歆遍偽群經的說法,也經不起嚴格的學術檢驗。現在比較可以接受的學界通說,《周禮》大致成書於戰國時代,固然是一部「烏托邦」式的理想建構,卻也反映了先秦歷史的繁複面貌。從某個角度來看,《周禮》仍是認識先秦社會諸面相的一大寶庫。
傳統中國學術有經由通一經而通貫諸經的特殊門徑。只要能徹底地精讀一部經書的重要註疏,在經解的同時,也能夠對其他諸經有一定的認識。「六經皆史」,只要對經書有一定的認識,也就能大致掌握先秦歷史了。孫詒讓的《周禮正義(套裝全14冊)》,正是研讀《周禮》的最重要版本。
《周禮正義(套裝全14冊)》卷帙浩繁,三個學分的課程只能帶領學生窺探門徑,不可能通讀全書。初步擬以若干主題如:法制、宗教、信仰、醫學、政令、教化……等為單元,選讀《周禮》中相關職官。選課同學須輪流擔任引言,以專題討論方式進行。
作品目錄
周禮正義敘周禮正義略例十二凡
一、天官冢宰(卷一)
二、敘官
三、大宰(卷二―四)
四、小宰(卷五)
五、宰夫(卷六)
六、宮正
七、宮伯(卷七)
八、膳夫
九、皰人
十、內饔(卷八)
十一、外饔
十二、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