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該書是易學研究的工具書。書前有金景芳、鍾叔河序。然後是編纂說明、凡例、詞目表、正文、附圖。該書編者認為,《周易分(包括《易經》和《易傳》,以下或簡稱《易》)是六經之首、三玄之一。若論對中國文化影響之廣,沒有哪一部書能與《易》相比。《周易》在中國文化史上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先秦是易學研究的濫觴。兩漢時期以孟喜、京房卦氣說為中心的象數易學得到了進一步地發展。三國魏王弼合老莊於儒,以老解易,盡黜象數,此後玄學易盛行,以傳解經的傳統因仍不廢。北宋周敦頤立足於儒,兼容釋道,邵雍倡先天之學,與程顥程頤同開理學易之先河。南宋朱熹集理學之大成,既重義理,亦倡圖書,以易言理,蔚成風氣,此風一直延續到清初。清代考據學發達,惠棟、張惠言即以樸學易聞於世,著力於漢易的整理,側重於易學文獻的研究。現代易學以疑古開其端,進而生出科學易、考古易、浙義理易,將現代科學諸種發明創造都往《周易》上靠的亦不乏其人,使得所謂“東方神秘主義”益顯其神。毋庸諱言,在時下“易學熱”的背後潛藏著迷信暗流,有認為“《易經》是外星人傳授周文王的記錄”者,有用《周易》指導現代商戰和領導決策者,打著“預測學”幌子行卜筮之實的更是大有人在。凡此種種,視而不見不行,簡單地罵倒無益,一味地頌揚、附和更是荒唐。真正科學的態度,應該是對《周易》文本及人們研究它的歷史,進行認真地回顧考察。但由於《周易》文辭簡奧及思想的撲朔迷離,給眾多欲接近它的人設定了重重障礙。幾千年來,研究《周易》的著作汗牛充棟,對一般讀者來說,要想將這些論著一一讀完幾不可能。然而歷史科學又是一切科學的基礎,於是編者編纂出《周易大辭典》。這本工具書以易學史為主線,選收《周易》(包括《易經》和《易傳》)本身的概念範疇、易學研究的名詞術語、易學人物、典藉著述等詞目約3000條。該辭典的編纂者對《周易》文本的解釋,採取了擇善而從的方法。也即編纂者堅持了以一為主,兼及其他,力圖在選擇中貫穿自己的觀點。對於傳統的、權威的說法,則本著“證有易、證無難”的原則,不輕率否定。這部辭典的出版是值得歡迎的。因為,第一,嚴肅的研究需要工具書;第二,“周易熱”搞得渾水一潭,沉渣泛起,也需要有人來老老實實介紹一下《周易》和易學的本來面目。從而,可以說,這部辭典無論對於有志學《易分者,或對正在解決《周易》問題的專家,都是有益的。該辭典可供易學研究者及有志於易學研究的自學人員參考。
出版信息
廖名春副主編,中國工人出版社1991年7月第1版,78.6萬字,責任編輯: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