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學熙

周學熙

周學熙(1866—1947),字緝之,號止庵,安徽至德(今東至)人,中國近代著名實業家。其父周馥曾任兩廣、兩江總督。周學熙最初在浙江為官,後為山東候補道員。1900年入袁世凱幕下,主持北洋實業,是袁世凱推行新政的得力人物。1903年赴日本考察工商業,回國後總辦直隸工藝總局。1905年,他出任天津道,1907年任長蘆鹽運使,辦商品陳列所、植物園、天津鐵工廠、高等工業學堂等。他開辦的灤州煤礦公司在數年後與英商投資的開平煤礦公司聯合,組成開灤礦務總局。1947年,周學熙病逝。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周學熙 周學熙

周學熙(1866—1947),北洋政府財政總長、實業家。字緝之,別號止庵。安徽至德(今東至)人。生於1866年 1月12日(清同治四年十一月二十六)。其父周馥清末曾任山東巡撫、兩江總督、兩廣總督等職。舉人。袁世凱幕僚。清末民初實業家,政治家。開灤礦務局、啟新洋灰公司、華新紡織公司、耀華玻璃公司的創辦人。於1901年-1902年任山東大學校長。周學熙十六歲中秀才,1894年中舉,最初在浙江為官。1898年報捐候補道,派為開平礦務局會辦,次年升總辦。1900年為山東候補道員,入袁世凱幕下,後隨袁來天津,主持北洋實業。1901年任山東大學堂總辦,次年轉往直隸候補,7月經直隸總督袁世凱委派總辦銀元局。1903年赴日本考察工商業,歸國後任直隸工藝總局督辦,並創辦北洋工藝學堂(今河北工業大學)兼任督辦(校長)。1905年,出任天津道,辦商品陳列所、植物園、天津鐵工廠、灤州煤礦公司、天津造幣廠、唐山啟新洋灰公司、天津高等工業學堂等。其中1906年創辦啟新洋灰公司、灤州煤礦公司,獲利頗豐。因振興工藝有功,由候補道、直隸通永道、天津道。1907年任長蘆鹽運使,又官至按察使。1908年創辦京師自來水公司。袁世凱竊國後,於1912年和1915年為陸征祥內閣和1915年徐世昌內閣財政部長。參加簽訂善後借款契約。1918年1916年4月脫離政界,任華新紡織公司總理,先後創辦華新所屬的天津、青島、唐山、衛輝四家紗廠。1919年創辦中國實業銀行,任總經理。1922年與比利時商人合辦耀華玻璃公司。1924年成立實業總匯處,任理事長,管理所屬各企業。周以興辦實業成績卓著,與南方實業家張謇齊名,有“南張北周”之說。1927年周學熙以年高引退,晚年以讀經、賦詩和念佛自遣。1947年9月26日卒於北平寓所。周學熙的一個妹妹嫁給了袁世凱八兒子袁克珍。

天津周氏祠堂又稱“孝友堂”,內設周氏家族藏書樓,名為“師古堂”,庋藏其父手澤、書籍、碑版及周氏3代收集之書籍。藏有孤本宋刻本《王狀元集百家注編年杜陵詩史》32卷,經明代華夏、朱大韶,清代季振宜、徐乾學、宋犖諸名家收藏,後贈予其妹丈劉世珩,劉氏玉海堂有影刻本傳世。曾自作《藏書嘆》詩云:“勳業文章志已虛,形骸土木臥蝸居;簽題萬軸皆塵封,悔不終身作蠹魚。”有《周氏師古堂書目提要》4卷。1936年輯刻《周氏師古堂叢刻》初集8種,二集10種。所藏之書,在去世後數年內,悉數捐獻給南開大學圖書館。

著《止庵詩存》、《止庵詩外集》、《東遊日記》、《西學要領》、《文辭養正舉隅》等。

人物生平

1866年,周學熙出生。

1882年,考中秀才。

1894年,考中舉人。

1902年,創辦北洋銀元局和天津官銀號。

1903年,赴日本考察“工商幣制”。為仿效明治維新“興學﹑製造”,以銀元局鑄幣餘利創建直隸工藝總局及所屬考工廠、高等工業學堂、實習工場、教育品製造所和鐵工場等,帶動、支持民間興學辦廠。

1906年,借官銀號銀洋100萬元又銀50萬兩,接辦啟新洋灰公司及開辦灤州煤礦。

1905年,補授通永道,調任天津道。

相關圖書 相關圖書

1907年,為長蘆鹽運使,後擢升為直隸按察使。

1908年,奉召籌辦京師自來水公司。

1912年7月至1913年5月任北洋政府財政總長,為袁世凱簽訂善後借款契約。

1915年3月至1916年4月再任財政總長,整理田賦、整頓鹽產、清理官產、倡行菸酒公賣。

1915年11月,為籌建華新紡織公司,利用財政總長的職權,從財政部先墊借官款100萬銀元,並以其弟周學輝為該公司督辦。先建天津紗廠,又集資陸續在青島﹑唐山﹑衛輝設廠。

1919年,受總統徐世昌札委為全國整理棉業籌備處督辦,擬墾長蘆鹽鹼荒灘種植棉花,因徐不久下台,計畫未能實現。後又集資創普育機器製造公司、中國實業銀行、耀華玻璃公司﹑華新銀行及久安信託公司等企業。

1924年,退居幕後,在北平(今北京)寓所以詩文自娛。著有《東遊日記》等。

1947年,周學熙遷居北平屯絹胡同,同年逝世。

個人成就

周學熙與北洋實業 周學熙與北洋實業

周學熙是繼盛宣懷之後,聲名最隆、成就最大的官商。他出身官宦世家,父親周馥早年追隨李鴻章,官至兩廣總督,也是一個著名的洋務派大臣。他跟袁世凱關係緊密,一度成為北洋政府的財政操盤手。周氏實業龐大,是民國初期規模最大的實業集團之一。

周學熙30歲時就當上了開平礦務局的總辦,一方面是因為他精於商略,另一方面則因周家與官府的淵源。周學熙與當時正冉冉升起的政治新星、山東巡撫袁世凱意氣相投,袁世凱的一個兒子與周學熙的妹妹結婚,於是親上加親,結成官商同盟。

自此以後,經過多年的努力,周學熙以天津為基地,創建了一個為世人矚目,在其後幾十年中享譽海內外的“周氏企業集團”,投資領域包括了燃料、建材、紡織、五金、交電、機械、金融多種行業,形成了以啟新、灤礦、華新三公司為核心的龐大資本集團。掌握著公路、鐵路和運河的運輸主動權;企業內部擁有自己的電力系統和給水系統。總資本高達四千多萬元!這是一個在當時令人咋舌的數字。

而在中國近代工業發展史上,曾經流傳過“南張北周”的說法,“南張”,指的是功蓋東南的狀元實業家張謇,“北周”,指的是華北新式工商業的開拓者周學熙。

實業大家

晚清至民國初,北方最著名的實業家就是周學熙。

一度成為北洋政府的財政操盤手。周氏實業龐大,是民國初期規模最大的實業集團之一,周學熙與江南的張謇並稱為“南張北周”。

庚子戰亂後,開平煤礦被英人霸占,周學熙對此耿耿於懷,發誓要將之收回。他認為能源是一切工業的基礎,“煤為製造之根本,根本不立,他事皆無基礎”。他向袁世凱提出“以灤制開”的策略,就是在開平礦附近,再開辦一個比開平大十倍的灤州煤礦,將開平礦區的礦脈團團圍住,然後通過競爭壓垮開平,使其就範,最終達到收回的目的。

這個很有創見和野心的想法得到了實施。1907年,灤州煤礦有限公司成立,周學熙出任總經理,以50萬兩官銀啟動,另募 200萬兩商股,註明“招股許可權為華商,概不搭入洋股”。為了表達支持,已經升任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的袁世凱宣布“灤州煤礦三百三十平方里嚴禁他人採礦 ”,同時明定該礦是北洋官礦,為北洋軍需服務。

周學熙在灤州開礦時,手腳並用,土洋齊上,既使用了最新式的採煤機械,也土法上馬挖了很多小煤窯,一時間開平礦區四周礦井星羅棋布,頓成被圍之勢。從1908年正式投產到1912年,灤州煤礦產煤130多萬噸,在京津市場的銷量不斷上升。為了形成市場壓迫,周學熙一開始就用上了價格戰,同樣品質的煤硬是比開平的價低。在1906~1910年期間,開平的效益一直非常不錯,年均獲利有200多萬兩,股息率年均達12.5%。灤州煤的騷擾戰略讓英國人大呼吃不消。1911年之後,開平煤也就地降價銷售,甚至一度把價格壓得比灤州煤還低。周學熙也有點兒受不了,他向各洋行借款,又遭到開平公司的暗中阻撓,最後不得不發行了150萬兩的債券。

開平與灤州的纏戰,打到雙方皮開肉綻,兩敗俱傷。周學熙與英方就兩礦合併事宜多次談判交涉,雙方在公司性質、利潤分配和管理權三個敏感問題上爭執不下。最後,英商眼看中央政府抱定支持周學熙的態度,爭執下去已沒有好處,便同意將開平交還中方,代價是要“贖款”270萬英鎊。周學熙討價還價,減至178萬英鎊。英方已決定同意。可是,局勢在1911年10月又發生了180度的大轉彎。

那個月,武昌爆發了辛亥革命,朝廷岌岌可危,北方港口各國軍艦拉響警笛,仿佛又重現11年前庚子國變的兇險景象。灤州公司的股東們生怕再次出現當年被洋人槍桿子奪走煤礦的悲劇,匆匆同意再議合併。於是,主客頓時易位。11月,開平、灤州達成“合辦條件協定十款”,同意合併成中英開灤礦務有限公司,股權對等平分,利潤則由開平得六成,灤州得四成,管理權由英方把持。

開灤合併的得失,在商業史上很有爭議。有學者認為,這場合併對於開灤雙方都是好事,兩大煤礦從此不再打價格戰,達到了整合的規模效應,在商業談判上也算是平等。也有學者認為,開灤合併實質上是“以開並灤”,灤州煤礦以十倍面積只得四成利益,而且管理權盡入英人之手,其結果與周學熙的開辦初衷簡直南轅北轍。開灤案例再次以最直接而殘酷的方式證明了那個道理——國不強,則商不立。此後30多年,開灤煤礦始終被英資公司控制,一直到1948年底才由新中國收回。

周學熙對開灤合併的結局當然是十分傷感,他拒絕出任新公司的督辦。在日記中,他慨然曰:“吾拂虎鬚,冒萬難,創辦灤礦,幾瀕絕境,始意謂,將以灤收開,今僅成聯合營業之局,非吾願也。”他還在家中寫了一副對聯:“孤忠惟有天知我,萬事當思後視今。”壯士未竟之意,斑駁落寞紙上。

就在灤州煤礦跟英國人大打出手的同時,周學熙利用袁氏背景創辦了眾多實業。1906年,他辦了啟新洋灰廠,是當時唯一的大型國產水泥工廠。1908年,周學熙獲準在京城建設自來水工程,他用22個月把20萬米長的水管鋪遍了北京城。1915年,周學熙在天津創辦紗廠。

在經商同時,周學熙還擔任了袁世凱的“錢袋子”。1912年,袁世凱出任民國大總統,國庫空空如也,周學熙受邀出任財政總長。後來袁世凱稱帝未遂,身死北京。周學熙失了靠山,以往優惠一一失去,各家實業更是成了軍閥們侵蝕爭奪的對象。

後世,罕有人知周學熙。他極偶爾會被提及,卻是因了一則戲劇“八卦”。1934年,出生於天津的清華大學學生曹禺創作了四幕話劇《雷雨》,因鮮明的反封建主題和濃烈的悲劇色彩而轟動一時,曹禺成了中國最傑出的話劇家之一。《雷雨》的故事地點發生在天津,主人公是個大實業家,名叫周朴園,而其居所就叫“周公館”,因此很多人猜測該劇講的就是周學熙家族的故事。一直到很多年後,曹禺才在一篇短文中“澄清”說:“周家是個大家庭,和我家有來往,但與事件毫無關係。我只不過是借用了一下他們在英租界一幢很大的古老的房子的形象。”

重振棉廠

背景

1895年中國由於甲午戰敗,被迫簽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在北京的知識分子“公車上書”,首先行動起來,要求變法維新,尋找富國強兵的新路。科舉仕途的坎坷及時局的影響,使周學熙毅然做出了棄舉業投實業的決定。在父親的支持和幫助下,1897年他開始涉足實業,並順利地當上了開平礦務局董事及駐上海分局的監察,負責監督推銷開平煤炭。從此他潛心致力於實業,實踐著“實業救國”的夢想。

籌備建廠

周學熙創建的北洋銀元局 周學熙創建的北洋銀元局

周學熙任職的開平礦務局是當時中國規模較大的新式煤礦之一,煤田蘊藏豐富,使用外國進口機器,所產的煤炭質量較好,發火力強,煤灰少。在上海時,他經常來往於溫州、廈門、汕頭、福州、澳門、廣東等地,察看煤炭在南方的銷售情況。雖剛剛涉足實業,就表現出了聰慧精幹,很受器重,1898年即升任開平局會辦,後升為總辦。在他的經營下,煤炭生產和銷售都很順利。

在南方各省督辦煤炭銷售時,周學熙注意到由於各地紛紛建廠、建礦、修鐵路,水泥的潛在市場很大,可國內卻沒有一家水泥廠,全部要靠進口,價錢昂貴。此前唐廷樞曾在唐山建立了“細棉土”(水泥的譯名)廠,由於生產設備和生產方式落後,規模小,1893年不得不關閉。周學熙經過認真的市場調查後,他認為國產水泥成本雖高,但還是要比進口水泥便宜,所以向清政府奏請重新開辦唐山水泥廠。1900年4月得到清政府同意,開始籌備建廠。

經營礦務局

周學熙首先委任開平礦物局礦師李希明任經理,聘請德國技師漢斯·昆德為總技師,漢斯·昆德等人對唐山的土石進行化驗,發現唐山土石是製造上等水泥的最好原料,一切準備就緒,水泥廠即將開工。就在這時1898年秋興起的義和團運動發展到京津地區,緊接著八國聯軍入侵中國,當時周學熙因事又不在唐山,作為開平督辦的張翼嚇得躲在寓所不敢出門,開平礦物局亂作一團,恢復細棉土廠一事暫時擱淺。

愛國的實業家

八國聯軍入侵華北後,英德軍隊占了唐山礦區。在混亂中,英國商人和天津海關稅務司官員德國人德璀琳聯合,連嚇帶騙,從督辦張翼手中,以極低的代價“買”去了開平礦務局和唐山細棉土廠,其中包括唐山、林西兩座煤礦、承平銀礦,天津總局的房屋,天津塘沽、上海、香港、廣州等地的運煤碼頭及運河、輪船等。他們轉手又賣給了英商墨林,墨林又轉手將之賣給“東方辛迪加”,1900年底組成開平礦物有限公司在英國註冊,承接了開平礦物局的全部產權。

周學熙回來後,英國商人為了手續完備,又企圖誘騙他在賣礦契約上籤字。周學熙不顧威脅,斷然拒絕簽字,憤而辭去總辦職務,表現了一個正直的中國人的民族氣節。

復建唐山細棉土廠

京師自來水公司票據 京師自來水公司票據

1904年袁世凱讓周學熙在國內負責辦理“收開”的交涉,周學熙調來有關開平礦務局的所有案卷,經反覆研究得出結論:由於張翼的出賣,開平新公司已經在英國註冊的事實很難改變,在這種情況下,他提出了努力收回部分權益的建議,也就是先收回他曾經試圖復建的唐山細棉土廠。

原來,唐山細棉土廠在墊款抵押開平礦時曾與開平立約:如果一方不願合辦,可提前三個月通知對方,即可分辦。這些資料原來都保存在漢斯·昆德手裡,漢斯·昆德是個正直的工程師,他目睹英國商人騙取開平礦務局的經過,對這種卑鄙行徑十分痛恨,便主動將唐山水泥廠的資料檔案全部保管起來,拒不交給英國人。後來,他將這些資料全部交到了周學熙的手中,正是憑著這些檔案和資料,周學熙收回了細棉土廠。

收回細棉土廠後,周學熙將它改名為“啟新洋灰公司”。因舊廠股本早已虧蝕盡,他把舊廠固定資本壓低折價,動用自己淮軍銀錢所的存款,按老股本十萬元結清舊案,又借一部分官款,還招集商股,待商股招滿後迅速償清所借官款,使這一官營企業逐漸轉為私營企業。

為了維護民族資產階級的利益,《洋灰公司創辦章程》規定:“本公司資本,以100萬元為額,凡系本國人民均可附股,無論官、紳、商、庶入股者一率均享受股東之權利。”

注重技術改進

為了在市場上站住腳,周學熙注意改進技術,時刻關注西方水泥製造工藝的改進和新設備的發明,一旦有新設備能促進水泥質量的提高,他總是不惜重金買進使用。啟新公司的水泥在產量和質量上不斷提高,成本不斷降低,多次在國際賽會、博覽會及國內展覽會上獲得獎章和獎狀,公司壟斷中國水泥市場達14年之久。北京圖書館、輔仁大學、燕京大學、大陸銀行、交通銀行、河北體育館、上海郵政總局等當時有名的建築,都是用啟新水泥建造的。

鬥爭到底

背景

1905年起英商變本加厲掠奪中國礦權,他們不僅采了開平礦區所屬的礦坑,還虎視眈眈地注視著與開平礦區毗鄰的灤州的礦源。周學熙認為如不先開採灤州礦源,該地區礦權勢必旁落,北洋一切資源將被外國人掠奪。

建立開灤煤礦

1907年他向袁世凱呈遞“陳開灤礦界文”的建議,請求創建灤州煤礦,通過開發資源,收回權利,即“以灤收開”,最終得到袁世凱的同意。袁世凱以北洋大臣的名義,轉咨農工商部準予註冊,並下令“灤州地方三百三十方里礦界以內不準他人開採”,使灤礦比開平大10倍,還明確該礦係為北洋官礦,為北洋軍需服務,以後他礦不得援以為例。

由於直隸各界人士對英國人以卑鄙手段騙取開平煤礦都很憤怒,所以對中國人自辦的灤州煤礦都積極支持,紛紛投資入股,在幾個月的時間,“灤州煤礦有限公司”成立,周學熙擔任總經理。他不等新式採煤機械運到,就先以土法上馬開採,最先建成的是陳家嶺礦井,隨後又在印子溝、桃園、趙各莊、狼尾溝等地開挖了礦井,並在各礦之間建成專用鐵路,安裝電話。他還派人到德國訂購適合灤州煤礦使用的最新式採煤機械,使煤炭質量大大超過了開平,在市場上大受歡迎,對開平煤礦構成了很大的威脅。

收回開平煤礦

1909年冬天,在新任直隸總督陳夔龍的支持下,周學熙再次主持收回開平煤礦的事務。由於灤州煤礦已將開平煤礦緊緊包圍住,而開平煤礦本身的蘊藏也快要開採完了,經過與英國外交部和英國公司長達半年的交涉,雙方終於達成協定:英國把開平煤礦交還中國,中國付給英商178萬英鎊。當時開平煤礦的股票市價已達到170萬英鎊,加上公司擁有的其它產權,實際上已超過178萬英鎊,可見收回開平煤礦不僅維護了國家主權,經濟上對國家也是有利的。由於當年出賣開平煤礦的張翼從中破壞,掌握國家大權的攝政王聽信了張翼的胡話,不同意由國家支付這178萬英鎊,而灤礦也無力承擔這筆費用,收開一事功敗垂成。

與英商鬥爭到底

周學照對張翼的賣國行為十分痛恨,他下決心和英國商人鬥爭到底。針對開平煤礦蘊藏將開採完的情況,他決定首先開採開平附近各礦的煤層,使開平的礦井無法向外延伸。面臨著即將無煤可采的困境,英國商人多次對周學熙威逼利誘,周學熙都不予理睬。英國商人又通過英國領事向直隸總督施加壓力,陳夔龍也都頂住了。英國商人在無可奈何之際,施出了最後一招,憑藉著經濟上有英國財團的大力支持,挑起一場煤價大戰,把每噸煤價價格降低幾乎一半,而且還根據銷量,附贈禮品,企圖以此壓垮灤州煤礦。周學熙果斷地接受了挑戰,也採取相同的降價措施。兩家公司爭相降價,最後每銷售一噸煤,兩家公司都要倒賠很多。在這種情況下,清政府對周學熙的鬥爭卻不給一點財力上的支持。經過了近一年的價格大戰後,雙方處境都很艱難。最後英國商人改變了策略,開始大肆鼓吹“開灤合作”。他們在天津、上海的報紙上大造輿論,還專門花錢在天津辦了張《北方日報》為“開灤合作”搖旗吶喊。同時,他們又從灤州煤礦內部進行分化瓦解,收買灤州煤礦的股東,要他們在董事會上提議放棄鬥爭、與開平煤礦合作。而灤州煤礦的一些股東,也因為公司虧損、無利可圖,贊成與開平合作。

開灤礦務局的回歸

面對著重重困難,周學熙還是咬牙頂住了各方面的壓力,準備與開平煤礦鬥爭到底。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了。灤州煤礦的股東們惟恐因為革命失掉自己的既得利益,紛紛主張向開平煤礦投降,企圖靠外國勢力保住自己的利益。周學熙勢孤力單,最後只得痛苦地接受了與開平煤礦合作的談判。當股東們一致推舉他擔任合併後成立的開灤礦務局總局督辦時,周學熙堅決地推辭了。收回開平煤礦是周學熙的心愿,但在他的有生之年卻未能實現。1948年,唐山解放,開灤礦務局終於回到了人民手中,周學熙卻已於此前一年逝世了。

創辦銀號

背景

1901年袁世凱署理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由於八國聯軍的瘋狂掠奪,天津的經濟遭受了巨大的損失,大批的銀錢都被搶走,所以當時最迫切的問題就是製造貨幣、整頓金融。這不僅與整個經濟界有關,也關係到能否鞏固袁世凱的政治地位。袁世凱將周學熙調到天津,委派他為北洋銀元局總辦,要他儘快建成造幣廠,鑄出銅元。

督辦天津官銀號

周學熙四處勘察,利用一座寺廟的廢墟,修建廠房,招募工匠,改造機器,親自設計銅元的式樣,僅僅用了73天,就建成了造幣廠,鑄出銅元150萬枚。袁世凱最為擔心的財政問題被周學熙在短短兩個月的時間圓滿解決,對他大為讚賞。到1907年3月,天津銀元局各造幣廠共鑄銀元571萬多元。由於銅元式樣新穎,便於攜帶,人們都樂於使用,因此北洋銅元的流通區域不斷擴大。既滿足了市場流通的需要,也獲得了巨大的利潤,同時也打擊了帝國主義、投機奸商和貪官污吏。

周學熙趣園別墅遺址 周學熙趣園別墅遺址

1902年,為了維持銀根奇緊的天津金融,袁世凱在天津建立了一個官辦金融機構——天津官銀號(初為平市官銀號),發行鑄幣、管制金融市場,並且準備以此為基礎,聯合紳商合股開設“天津銀行”。籌措資本時,袁世凱試圖官方不出錢,只用商人們的錢開辦銀行,自己從中漁利,結果紳商們都藉故退出。袁世凱轉而求助外國銀行,也遭到拒絕。這時,周學熙提出天津官銀號添設儲蓄業務和商務櫃,經營官民的存款業務,吸收社會遊資,擴充官銀號的資本,同時商務櫃開辦經營工商業的貸款、貼現和匯兌業務,並且發行銀錢票。袁世凱遂任命周學熙為官銀號督辦。他首先在人事制度方面進行了大膽的改革:定人員,明職責,待遇與資格掛鈎,形成了一個自下而上層層負責的責任網,大大提高了辦事效率。還編訂了官銀號各項規則八十條。例如在辦公時,以公事為主,不準閒談。即使休息時,也不許高談闊論,干擾他人行事。為了確保金融業務的正常進行,改組後的官銀號還規定每年“官本所得息銀,除準允督憲提用外,其餘一切官本、護本、公債及各項存款,無論何次公用,永不能提支”。

另外,無論是公司、局、所還是商號前來借款,必須先查明有無償還能力,如果沒有確切的償還保障,概不出借。這條規定十分重要,它禁止了軍政各方的硬性攤派和人情貸款,使銀號避免了大量的呆賬。經過周學熙的改組,官銀號擴大了營業範圍,增加了營業項目,活躍了市面金融的周轉流通,積累了大量的資金,促進了直隸工商業的發展,成為直隸全省重要的金融樞紐。袁世凱對周學熙格外嘉許,把北洋政府的行鈔、鑄幣、財政、金融大權統統交給他掌管,周學熙成了真正的“財神爺”。

京師水廠

背景

創辦“京師自來水公司”,為京城百姓謀福利 清朝末年,隨著城市經濟的繁榮發展,人口增多,北京城裡的生活用水和消防用水越來越成為問題,特別是每年春秋兩季,氣候乾燥,常常發生火災,因為沒有水救火而損失巨大。北京地下水因含礦物質較多,歷代井水苦鹹,水垢較多,不宜工業用水,也不宜食用。有識之士和工商業者多次奏請清廷設“京師自來水廠”,清政府也考慮過幾次,但因為北京缺少資金,更無合適的經辦人而始終未建成。1908年由袁世凱推薦讓周學熙辦理京師自來水事務。他立即挑選肯實幹、又有真才實學的人,組成了一個精幹的工作班子。他們勘察水源,設計水廠,丈量水管線路,僅用一個多月,就完成了這項龐大工程的設計工作。招集商股的時候,為維護民族工業的利益,章程規定只招華股,不招洋股。由於這是一件同人民生計息息相關的大好事,又可為工商業發展提供用水的便利,所以受到社會各界的歡迎和支持,招股進展順利,工程很快施工。當時國內還沒有生產自來水器材的廠家,所有的設備材料都要進口。尤其是水塔建築,連式樣都要向洋商定製。

建立京師自來水

周學熙採取向洋商招標的辦法,天津、上海的幾十家洋行爭著要做這筆大買賣。他們通過各種關係找到周學熙,有的買通了當朝權貴,以勢壓人;有的試圖行賄收買經辦人。周學熙對這些洋商洋行進行反覆的考察和比較後,與德國商人開辦的瑞記洋行簽訂了購置設備、承包工程的契約。然而,瑞記洋行在契約簽訂之後,為了賺取更大的利潤,又在工程預算中做手腳,企圖提高工程費用。沒想到周學熙對於整個工程的各個環節,甚至一些具體的技術性問題,都掌握得清清楚楚,每次都以精確的數字和準確的市場行情把德方駁得啞口無言。由於周學熙的精打細算,工程的實際費用比預算大為減少。在施工期間,朝廷又發生變故。光緒帝和慈禧太后相繼死去,袁世凱被開缺“回籍養疴”,自來水公司的工期也一推再推。儘管如此,經過22個月的精心籌劃和施工,1910年2月,京師自來水工程終於全部竣工了。其施工速度之快、工程效率之高、花費之節省,在當時都是絕無僅有的。該工程開北京市水建工程之先河,孫河、東直門兩座水廠和城內由乾管、支管、終端水管組成的供水網路,構成了北京市供水方面的初步格局。

在此後的半個多世紀裡,這項工程一直在北京市區用水方面起著重要作用。而在周學熙的實業生涯中,京師自來水公司也有著不同於其他事業的意義,這是最直接為老百姓謀福利的一項工程。

社會評價

周學熙最終選擇了退出政界,全身心地投向實業,他將周氏家族聚居天津,齊心協力創辦“周氏企業集團”,經過苦苦經營,多年努力,周學熙以天津、唐山為中心,在中國北方親手營造起一個龐大的實業集團。

這個在其後幾十年為世人矚目、享譽海內外的“周氏企業集團”,大大改變了華北地區輕紡工業嚴重滯後的局面,對改變中國紡織業的布局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周氏企業集團”逐步奠定了周學熙“北國工業巨子”、北方實業之父的地位,他把中國北方的近代工業帶上了一個新台階,也把整個周氏家族,帶上了日新月異的實業救國之路。

周學熙投身實業,實際上是在追尋一個強國之夢,他一生所經過的創業的艱苦、守業的辛酸、成功的喜悅和失敗的痛苦,構成了一幅近代中國民族資本家在夾縫中謀求生存和發展,在奄奄一息中苦苦掙扎,在寒風嚴霜中努力培植民族工業的悲壯畫卷。而周學熙這位中國民族實業家,他的實業救國事跡已經被收入中國高中歷史教科書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