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成觀星台

告成觀星台是中國現存最為古老的天文台,也是世界十二古天文台之一。告成觀星台形狀像“高”字,位於登封市城區東南約12公里的告成鎮,大約始建於1276年,據說首創者是三千多年前周朝的功勳人物周公姬旦,創建者為中國元代著名的天文學家郭守敬。1961年即被國務院第一批公布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簡介

中國河南告成觀星台中國河南告成觀星台

告成觀星台是中國現存最為古老的天文台,也是世界十二古天文台之一。該觀星台坐落於河南省,大約始建於1276年,創建者為中國元代著名的天文學家郭守敬。觀星台高12.6米,底部有一面帶有雕刻的矮牆幫助天文學家觀測日影的長度。告成觀星台的技術至少要領先於歐洲三百年。告成觀星台系磚石混合結構建築。台體平面方形,下大上小,呈覆斗狀。台北面設兩個對稱的梯道口,梯道的邊沿築圍欄一周,順磚砌壁,紅石壓頂並造60級石階,可盤鏇登臨台頂。告成觀星台是一座具有重要科學研究價值的古代科學遺蹟,反映了元代天文儀表改革的巨大成就。

歷史

告成觀星台告成觀星台
告成鎮天文台的首創者是三千多年前周朝的功勳人物周公姬旦周公是周文王的四兒子、周武王的弟弟。武王死後,輔佐成王經營周朝,幹得有聲有色,把國家治理得有模有樣。出於鞏固政權的考慮,周朝打算建設東都,初步選址洛邑(今洛陽)。周朝人特信風水,建都這等大事自然也要風水先行,於是,作為國家首席風水師的周公肩負使命,為東都的創建尋求風水依據。測風水需要一個合適的地點,還需要一個觀測工具。經過一番考察,周公認定告成這地方是建觀測站的最佳地點,於是,中國最古老的國家天文台便在告成誕生。

設施構造

當時,告成觀星台的設施還是相當原始和簡陋的,只有一個觀測工具——土圭,一個用土堆成的錐形台子,上豎木製長條度量尺,利用“立竿見影”的效果,用以“測土深,正日景(影),以求地中”。靠著這種原始工具,周公不僅為東都的建設找到了理論依據,而且測出了一年中的春夏秋冬四季。後來,由於戰亂,周公創建的這個天文台蕩然無存。直到唐開元十一年(723年),玄宗皇帝弘揚傳統文化,決定恢復重建告成天文台,命太史監南宮說仿周公土圭舊制在原址新建,用石制圭表取代原始的土木圭表,並在石表上刻“周公測景台”五字。我們今天見到的,就是唐代豎立的圭表。但這個重建的天文台其實開展的天文活動並不多,其紀念意義要大於使用意義。

影響

2007年12月20日,聯合國宣布將2009年定為國際天文年。年初,世界上最有影響力的科普周刊之一英國《新科學家》雜誌盤點世界九大神秘古觀象台,郭守敬主持設計建造的這座告成觀星台入選其中,被列為世界十二古天文台之一,位排第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