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雷[作家]

呂雷,筆名:李海新、小思,男, 漢族,1947年3月生,出生於重慶,籍貫廣東惠東。中共黨員。1986年畢業於中國作家協會魯迅文學院第八期。1988年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系作家班。1968年參加廣州生產建設兵團,歷任農工,茂名石油工業公司工會幹事,廣東省作家協會專業作家,文學創作一級。1972年開始發表作品。1982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 現是廣東省作家協會副主席、一級作家、中國作家協會全國委員會委員、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廣東省政協委員、廣東文學院黨支部書記。 因病於2015年1月1日20時10分在廣州逝世,享年68歲。

基本信息

工作歷程

呂雷[作家] 呂雷[作家]

1968年上山下鄉到國營電白曙光農場(後改為廣州軍區生產建設兵團九師八團)當割膠工人,

曾歷任團,師文藝宣傳隊創作員,副隊長,兵團文藝創作組創作員,師政治部宣傳科工作人員,901廠政治處宣傳幹事,團委副書記,

1975年調茂名石油工業公司工會任宣傳科幹事,

1980年調廣東省作家協會文學院任專業作家,

1984年到北京中國文學講習所(中途改為魯迅文學院)第八期進修,任黨支部負責人,魯迅文學院籌備委員會委員,

1986畢業後轉到北京大學中文系首屆作家學習班學習,任黨支部副書記,

呂雷[作家] 呂雷[作家]

1988年北京大學中文系作家班畢業後仍回廣東省作家協會文學院任專業作家。

1996年到湛江掛職擔任市委副秘書長,

1998年回廣東省作協工作。

1997年起擔任廣東省作協副主席。

2002年7月任廣東省作協黨組成員。

是中國作家協會第四屆(1984年底)、第五屆(1986年底)、第六屆(2001年底)全國代表大會代表,

並當選第五屆,第六屆中國作協全國委員會委員。

作品集

呂雷[作家] 呂雷[作家]

著有小說集《雲霞》、《浪尖上的信箋》、《望海椰之戀》、《陰晴圓缺》,散文報告文學集《白雲魂》,小說《血染的早晨》,電視劇劇本《眩目的海區》,小說劇本集《海響》,電影文學劇本《加州來客》(合作)等。電視連續劇《澳門雨》、《天地良心》、《血蓮花》,長篇小說《大江沉重》、《澳門雨》等(合作)。《海風輕輕吹》獲1980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廣東省新人新作一等獎,《火紅的雲霞》獲1982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廣東省魯迅文學獎,中篇小說《眩目的海區》獲1984年《人民文學》小說獎,電視劇劇本《雲霞》(合作,已錄製播出)獲1984年電視文藝優秀劇本獎。1988年曾獲中國作協、中華文學基金會《莊重文文學獎》,1999年獲《中華佚人文學提名獎》等。

獲獎作品

1979年全省戲劇創作一等獎(與趙洪合作)

1980年以小說《海風輕輕吹》獲當年的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

1981年獲廣東新人新作一等獎

1982年以小說《火紅的雲霞》獲當年的全國優秀短篇小說

1983年以電視劇本《雲霞》(與陳定一合作)獲首屆全國電視藝術委員會的電視文藝優秀劇本獎

1983年獲廣東魯迅文藝獎金,

1984年以中篇小說《眩目的海區》獲《人民文學》“讀者最喜的作品獎”

1988年獲中國作家協會,中華文學基金會頒發的“莊重文文學獎”

1999年獲中華文學基金會、中國石油天然氣總公司頒發的中華鐵人文學提名獎

並曾獲廣州市文藝創作獎、南方日報、羊城晚報文藝創作獎、廣州文藝朝花獎等。

曾經受難“文革”旋風中最先被揪

呂雷是“老三屆”高中生。1966年初夏,正在茂名一中讀高三的呂雷,因學業優秀,已被保送到中國人民大學。狂飆突起的“文革”旋風,不僅砸碎了呂雷的大學夢,而且也使他成為全校中最先被揪出來的“黑學生”。“我因為喜愛文學,大字報上就把我稱為‘小歐陽山’、‘小秦牧’,要批倒批臭。”  在上山下鄉的熱潮中,呂雷來到雷州半島,成為廣州軍區生產建設兵團一名割膠工。70年代初,呂雷參加兵團組織的知青小說創作培訓班。結業時,呂雷寫下了自己的處女作:《護苗記》。這篇被收進《映山紅》集中的小說,被當時剛剛“解放”不久的老作家黃秋耘評為三篇最好的小說之一。  告別知青生涯,呂雷重返茂名,戰鬥在石化戰線上。一直在文學道路上探索的呂雷,很快就在復甦後的中國文壇嶄露頭角。在傷痕文學盛行之時,呂雷以其描寫“文革”學生武鬥的《血染的早晨》被文學界關注。“當時,哈佛大學專門來函,要去50本當期刊登這篇小說的《作品》雜誌。”呂雷回憶道。  隨後,這個只寫過三個短篇小說的青年人,一躍成為廣東省作協專業作家,和他仰慕已久的歐陽山、秦牧做了同事。他沒有浮在機關大院,一頭扎進生活的海洋中,深入到工作多年的茂名石化第一線。改革開放中湧現的新生事物,不斷衝擊著呂雷的大腦。他的文學才華再次綻放出奪目的光彩。接連在全國的獲獎,使呂雷在80年代和陳國凱、楊乾華等進入嶺南中青年作家中的主力行列。

家庭背景:為創作深植理想主義烙印

呂雷是根正苗紅的革命後代。祖母在日軍占領香港期間,曾做過抗日武裝港九大隊的地下交通員,父親呂坪曾經在重慶從事地下工作,解放後擔任過茂名市宣傳部長、廣東省文聯黨組書記等職。這樣的家庭出身背景,讓呂雷幾乎從一踏入文壇的那天起,創作中社會責任感相當強。“時代性、藝術典型人物、理想主義,一直是我在文學中所追求的。我們現在所經歷的時代,可能是中華民族幾千年歷史中很重要的一個階段。作為一個作家,如果我們不拿起筆把這個時代的歷史形象地記錄下來,那我們恐怕很難對得起作家這個稱號。”呂雷說。

執守理念:文藝創作要給讀者以希望

當今文壇流行“解構”、嘲諷崇高和理想,在強調個人化之時,有些作家還熱衷“下半身”寫作。對此,呂雷認為,作為一種寫作方式,個人化寫作是無可厚非的。不能強求每一個作家都按照一種方法、一種風格、一種思維模式去進行創作。“可是,如果作家完全對時代的需要、對讀者的各種閱讀需求置之不顧,只是埋頭寫自己的內心感受也不行。這樣,文壇將走向另外一個極端,變得很偏狹。文學不是不能描寫生活陰暗面,但在我看來,文學仍然要給讀者以希望,點燃他們心中的夢想,促使讀者上進,這是作為一個文學家不可推卸的社會責任。”

病榻奮筆:成就現實題材“扛鼎之作”

改革開放以來,廣東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長期以來,文壇上一直缺少正面反映廣東改革開放光輝歷程“重量型”的文學作品。《大江沉重》的出現,填補了這一文學上的空白。

這是一部反映珠三角地區全景式的鴻篇巨製。有名有姓的人物就多達上百人,從“黑道”到“白道”,從境內到境外,從官商到民企,從太平洋此岸再到彼岸,從股市到樓市,從商場到官場,從中央到地方,從京官到村官,全方位地展現了珠三角地區創業的艱辛和創業者的辛酸苦辣與喜悅。

小說剛開了個頭,呂雷就病倒了。在省委領導的關懷下,國內最頂尖的大夫為他做了心臟手術。從那以後,呂雷心臟上裝配了兩個鈦合金製作的人工瓣膜。安靜下來時,就可以聽到它跳動的聲音,像鬧鐘一樣鐺鐺直響。拖著病軀,呂雷和合作者趙洪,投入到緊張的創作中。

經過前後幾次大的修改,2002年,這部調動了呂雷十多年幾乎所有生活積累的長篇小說出版了。著名評論家、中國社科院文學所研究員曾鎮南撰文指出,《大江沉重》是近年來表現現實生活題材的“扛鼎之作”。著名評論家雷達也認為《大江沉重》是一部正面書寫南粵一個山區窮縣艱難改革的厚重之作,同時又是一本懸念迭起,扣人心弦的好看小說,在同類題材創作中具有某種突破性。

筆耕不輟:新篇《疍家大江》再啟征程

2003年,《大江沉重》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入選作品獎。2005年2月,茅盾文學獎評選委員會經過投票,從100多部參選小說中公布了26篇備選篇目,《大江沉重》名列其中。這是廣東近年來長篇小說所能取得的最好成績。

在採訪的最後,呂雷向記者透露了他目前的創作情況。一部探索廣東百年風雨崛起、成為改革開放一方熱土的政論歷史著作《夢尋國運》已經寫出了50萬字;一部全面反映粵港澳經濟合作演變歷程的長篇小說《鑽石走廊》也完成了初步的提綱;反映百年水上人家變遷的長篇小說《疍家大江》也納入他的視野中……

今年已58歲的呂雷,仍然在不斷地挑戰著自我,向更高的文學創作目標邁進。

呂雷主要獲獎成果

1980年、1982年兩次獲得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

1983年獲全國電視藝委會電視文學優秀劇本獎。

1984年獲《人民文學》雜誌讀者最喜愛作品獎。

1988年獲中國作協、中華文學基金會“莊重文文學獎”。

1999年獲中華鐵人文學提名獎。

2003年獲中宣部第九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等。在廣東曾獲廣東省戲劇創作一等獎、廣東新人新作一等獎、廣東魯迅文藝獎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