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研究方向
利用先進的物理手段與成像工具(原子力顯微鏡、單分子螢光、同步輻射等)開展生物醫學研究,包括:
1.生物膜界面物理化學性質與細胞功能
2. 基於納米技術和核技術的微生物“組學”
3. 輻射的生物效應:安全防護與臨床治療
個人主要經歷
學習經歷
開始日期 | 結束日期 | 學校 | 專業 | 學位 |
2001年03月 | 2004年06月 | 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上海套用物理研究所 | 無機化學(納米生物學) | 博士 |
科研工作經歷
2004-2008中國科學院上海套用物理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副研究員
(其中:2007.03-10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工程學院 訪問學者)
2007-2012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Rowland研究所)訪問副教授/Research Fellow
2012-今中國科學院上海套用物理研究所 研究員
個人主要學術成就
從事單分子納米技術與生物醫學的交叉研究,相關成果發表在Blood、JACS、Angew Chem等專業雜誌上,並多次被Nature Nanotechnology、Nature China、Nanotechnology和C&EN作為研究亮點報導。主要成果包括:建立了單個生物大分子的物理分離方法;發展了基於生物膜機械性質鑑別其化學組成的技術;鑑定了凝血蛋白8因子與生物膜相互作用的功能界面;揭示了細胞膜的拓撲結構對酶活性的功能調控及其在先天免疫中的作用等.
獲獎情況
中國科學院“百人計畫”(2013)、上海市浦江人才(2013)、歐盟居里學者(2011)、美國血液學會Travel Award(2009)、上海市科技進步三等獎(2007)、上海—聯合利華研究與發展基金獎學金(2004)